秘而不露的注音是:ㄇ一ˋㄦˊㄅㄨˋㄌㄨˋ。
秘而不露的拼音是:mì ér bù lù。词性是:成语。词语解释是:严守秘密,不肯吐露。秘而不露[mìérbùlù]⒈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引证解释是:⒈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引《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祕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亦作“祕而不言”。晋干宝《搜神记》卷七:“张骋所乘牛忽言曰:‘……归何早也?’骋益忧惧,祕而不言。”。国语辞典是:隐密而不表现于行动。秘而不露[mìérbùlù]⒈隐密而不表现于行动。引《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近秘而不泄秘而不宣成语解释秘而不露。7、出处是:晋·陈寿《三国志·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秘而不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秘而不露详细内容】
⒈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引《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祕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亦作“祕而不言”。晋干宝《搜神记》卷七:“张骋所乘牛忽言曰:‘……归何早也?’骋益忧惧,祕而不言。”
二、汉语大词典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三国志·魏志·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亦作“秘而不言”。晋干宝《搜神记》卷七:“张骋所乘牛忽言曰:‘……归何早也?’骋益忧惧,秘而不言。”
三、国语辞典
隐密而不表现于行动。秘而不露[mìérbùlù]⒈隐密而不表现于行动。引《三国志·卷一四·魏书·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近秘而不泄秘而不宣成语解释秘而不露
四、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五、关于秘而不露的成语
六、关于秘而不露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