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耳的解释是:1.佛教谓色界诸天人之耳﹐能闻六道众生之言语及一切声响。2.谓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天耳[tiāněr]⒈佛教谓色界诸天人之耳,能闻六道众生之言语及一切声响。⒉谓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天耳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天耳详细内容】
⒈佛教谓色界诸天人之耳,能闻六道众生之言语及一切声响。引《俱舍论记》第二七:“天眼、天耳,是所依根。”⒉谓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引明李贽《追述潘见泉先生往会因由付其儿参将》:“惜哉犹有酸气,则以一种道学之习渐塞其天耳,然时时露出本色,则以其天者全也。”
二、网络解释
天耳天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iāněr,是指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三、综合释义
佛教谓色界诸天人之耳,能闻六道众生之言语及一切声响。《俱舍论记》第二七:“天眼、天耳,是所依根。”谓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明李贽《追述潘见泉先生往会因由付其儿参将》:“惜哉犹有酸气,则以一种道学之习渐塞其天耳,然时时露出本色,则以其天者全也。”
四、网友释义
【拼音】tiāněr【注音】ㄊㄧㄢㄦˇ【条目】天耳1.佛教谓色界诸天人之耳,能闻六道众生之言语及一切声响。《俱舍论记》第二七:“天眼、天耳,是所依根。”2.谓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明李贽《追述潘见泉先生往会因由付其儿参将》:“惜哉犹有酸气,则以一种道学之习渐塞其天耳,然时时露出本色,则以其天者全也。”
五、关于天耳的成语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不绝于耳 长目飞耳 充耳不闻 垂耳下首
六、关于天耳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