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两栋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这两栋大楼一墙之隔,对于他们而言,却有如咫尺天涯,难以相见。
2、镇千佛岩摩崖石窟、石滩镇三叉河数千只白鹭栖息地、金城乡金城寺及古树群,凉水乡古戏楼、妙高镇三步两栋桥、河溪镇古街道及金银台。
3、金正恩称赞两栋高耸入云的大楼看起来就像大同江面上的帆船一样,具有造型艺术美。
4、两栋三层高的别墅,占地面积二十亩,水电自己负责,要价十吨粮食,如果粮食不足的话,也可以用少量金银抵充。
5、该别墅为双拼别墅,业主把两栋都打通了,整体上变为独栋!
6、气势磅礡的两栋厢房和一栋聚会厅拔地而立。
7、日前,多名上海网友向东方网爆料称,宜山路莲花路附近两栋大楼发生大火。
8、那天见着纽约的月亮,也吓我一跳。它出奇不意地卡在两栋高楼之间,其大其亮,怎么琢磨怎么不对。如果让纽约的孩子画月亮,多半不圆,被水泥玻璃切削得迤逦歪斜。
9、由于对会员制还不大了解,而且三大楼之间壁垒森严,宋风楼的会员在几次开放日都会借机,涌向其他两栋楼,闹出了不小事件!
10、北校区有两栋留学生宿舍:西一留学生宿舍和西五留学生宿舍,分别位于西湖桥的西南边和西北边。
11、在征服了世界上最高的两栋建筑西尔斯大楼和双子星大楼之后,我想去爬地标金茂大厦。
12、怎么可能,那两栋商住楼可是我们区域的一块小肥肉,事情反常必有妖,尹哥,这不会是老林想出来对付你的方法吧,你可要小心点,别让老林把许多多给策反了。
13、上世纪八十年代,阿伟家族二十多号人浩浩荡荡投奔舅舅时,他舅舅已经在波士顿唐人街买了两栋楼。
14、柏林座、罗马座两栋楼宇,以两仪生四象为形,占两仪阴阳鱼眼之位,金顶玉帐,彰富贵之气,两仪四象,显中正之局。
15、记者走访了整个宫家岛小区,发现乱搭建的现象非常普遍,几乎在每两栋居民楼之间,都被小区居民搭建上了小棚,有的小棚距离居民楼只有几步之遥。
16、该楼建筑特点是两栋楼建筑结构基本相同,中间有连廊相接。
17、这两栋建筑的外观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
18、经介绍才得知,这里原先是两栋空置的厂房,去年经过改造后,赣州科睿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入驻。
19、此前,她发现小区两栋楼的间距似乎能停进去车,但是夹缝后方是单元门,需要倒车进入,于是就让做过赛车手的师傅试试,看看是否能把车停进去。
20、据报道,强风助长了火势,一些居民被浓烟呛伤;隔邻两栋公寓大楼的居民也被疏散。
21、其在宜春的别墅一栋位于宜湖路海绎山庄,另两栋位于樟竹路竹家岭。
22、湘潭大学有两栋住宅楼发生不均匀沉降及墙体开裂。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