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行尸拼音

行尸拼音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行尸的拼音是:xíng shī。

行尸的注音是:ㄒ一ㄥˊㄕ。结构是:行(左右结构)尸(独体结构)。词语解释是:亦作“行尸”。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病名。行尸[xíngshī]⒈亦作“行尸”。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病名。引证解释是:⒈见“行尸”。亦作“行尸”。⒉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引《汉书·王莽传下》:“莽召问羣臣禽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宋欧阳修《辞宣徽使判太原札子》:“殊不知臣心志已衰,精神并耗,虽未伏枕,实一行尸。”黎元洪《檄山东文》:“乳臭黄口,则委之以兵权;行尸白髮,则寄之以政柄。”朱自清《赠A.S.》诗:“你将为春雷一震,让行尸们惊醒!”⒊病名。引汉张仲景《伤寒论·平脉法》:“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治尸厥方>》“尸厥脉动而无气”注:“形如不病,人有气而脉动失常,名曰行尸。”。网络解释是:行尸行尸,汉语词汇,读作xíngshī,指病情严重、预后不佳,虽能行走,却已见死脉者,如:《注解伤寒论·平脉法》:“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7、网友释义是:行尸,汉语词汇,读作xíngshī,指病情严重、预后不佳,虽能行走,却已见死脉者。如:《注解伤寒论·平脉法》:“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8、汉语大词典是:亦作“行尸”。(1).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汉书·王莽传下》:“莽召问群臣禽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宋欧阳修《辞宣徽使判太原札子》:“殊不知臣心志已衰,精神并耗,虽未伏枕,实一行尸。”黎元洪《檄山东文》:“乳臭黄口,则委之以兵权;行尸白发,则寄之以政柄。”朱自清《赠A.S.》诗:“你将为春雷一震,让行尸们惊醒!”(2).病名。汉张仲景《伤寒论·平脉法》:“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治尸厥方〉》“尸厥脉动而无气”注:“形如不病,人有气而脉动失常,名曰行尸。”。9、英语是:walking dead、an utterly worthless person、be as good as dead、be all but dead。10、法语是:The Walking Dead。

行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行尸详细内容】

行尸行尸,汉语词汇,读作xíngshī,指病情严重、预后不佳,虽能行走,却已见死脉者,如:《注解伤寒论·平脉法》:“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

二、网友释义

行尸,汉语词汇,读作xíngshī,指病情严重、预后不佳,虽能行走,却已见死脉者。如:《注解伤寒论·平脉法》:“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

三、汉语大词典

亦作“行尸”。(1).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汉书·王莽传下》:“莽召问群臣禽贼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宋欧阳修《辞宣徽使判太原札子》:“殊不知臣心志已衰,精神并耗,虽未伏枕,实一行尸。”黎元洪《檄山东文》:“乳臭黄口,则委之以兵权;行尸白发,则寄之以政柄。”朱自清《赠A.S.》诗:“你将为春雷一震,让行尸们惊醒!”(2).病名。汉张仲景《伤寒论·平脉法》:“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治尸厥方〉》“尸厥脉动而无气”注:“形如不病,人有气而脉动失常,名曰行尸。”

四、其他释义

1.亦作'行尸'。2.指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的人。3.病名。

五、关于行尸的成语

走肉行尸  走骨行尸  行尸走肉  行尸坐肉  碎骨粉尸  鞭墓戮尸  

六、关于行尸的词语

行尸走骨  走肉行尸  走骨行尸  行尸走肉  行尸坐肉  借尸还阳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行尸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