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定受益人是指受益人约定为“法定”或者“法定继承人”的,以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为受益人;在领取保险金时法定继承人按照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继承人的顺序。受益人约定为“法定继承人”,应认定为有指定受益人。
法定受益人是指法定继承人作为受益人,包括配偶、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拓展资料:
一、法定受益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第二款第一项之规定,受益人约定为“法定”或者“法定继承人”的,以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为受益人。
受益人约定为“法定继承人”,应认定为有指定受益人。这是因为根据《继承法》第二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人的身份是在被继承人死亡时才确定。在被继承人死亡时,根据《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身份很容易确定,不属于无法确定。在保险合同中将受益人约定为“法定继承人”的情况下,应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确定法定继承人,并将这些法定继承人作为受益人。需要说明的是,《继承法》在此处的作用是用于确定受益人名单而不是用于继承遗产,法定继承人是因其法定继承人的身份从而取得保险合同项下受益人的身份。
二、死亡赔偿金法定受益人顺序
死亡赔偿金的受益人顺序,就是《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