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自运输酒精构成危险驾驶罪,无论运输多少酒精,只要危及公共安全,将处以拘役和罚金。个人向他人销售医用酒精存在刑事法律风险,如销售伪劣医用器材、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罪和制假售假罪,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依法严惩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和哄抬物价犯罪,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律分析
一、私自运输多少酒精才算违法
1、运输酒精需要具备相关资质,私自运输酒精是违法行为,不管运输多少酒精,只要是危及公共安全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条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二、个人向他人销售医用酒精存在的刑事法律风险有哪些
1、个人不会去向上家索取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者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合格证明文件等,不能辨别是否为医用口罩及质量是否合格,如销售的是伪劣的医用口罩,可以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处罚。
2、如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用酒精等物品价格,牟取暴利,,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3、依法严惩制假售假犯罪。在疫情防控期间,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用器材,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以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处罚。
4、依法严惩哄抬物价犯罪。在疫情防控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酒精等防护用品、药品或者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价格,牟取暴利,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结语
私自运输酒精无论数量多少都构成违法行为,危及公共安全者将面临危险驾驶罪的处罚。个人销售医用酒精存在刑事法律风险,如销售伪劣医用器材、哄抬价格等行为均可能被定罪处罚。法律严惩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犯罪,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请各位市民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公共安全和市场秩序。
法律依据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2021修订):第五章 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第三节 校车驾驶人管理 第八十九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并向所在地县级公安机关核查,确认申请人无犯罪、吸毒行为记录。对符合条件的,在机动车驾驶证上签注准许驾驶校车及相应车型,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章 毒品管制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根据查缉毒品的需要,可以在边境地区、交通要道、口岸以及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对来往人员、物品、货物以及交通工具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民航、铁路、交通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海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进出口岸的人员、物品、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检查,防止走私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邮政企业应当依法加强对邮件的检查,防止邮寄毒品和非法邮寄易制毒化学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三十二条 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检测,被检测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
公安机关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