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借用他人名义贷款是否不道德?

借用他人名义贷款是否不道德?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发放借名贷款的合法性及违法犯罪界限:明知借名贷款属违法放贷,放款方可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如放款方未明知且审核程序严格,则属审核不力,不构成违法犯罪。违法发放贷款罪指银行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违规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造成重大损失者,可判刑并罚款。违法发放贷款罪与非罪的界限在于行为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贷款数额是否巨大、是否造成重大损失。

法律分析

一、发放借名贷款是否违法犯罪

1、如果明知是借名贷款仍然进行发放,则属于违法放贷,违规放贷数额巨大的还可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

2、如果放款方主观不明知,并且在严格履行审核程序情形下仍未发现借名贷款的情形,该情形下进行放贷只能说放款方审核不力,而非违法犯罪。

二、什么是违法发放贷款罪

1、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2、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3、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4、关系人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有关金融法规确定。

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

三、违法发放贷款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1、行为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如果行为人并未直接违反国家规定,而只是违反所在单位内部规定向借款人发放贷款,该内部规定的内容也没有被国家规定所涵盖,则不能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2、贷款数额是否巨大。如果数额不属巨大,则不能构成本罪。

3、是否造成重大损失。如果未造成重大损失的,不能以本罪论处。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发放借名贷款是否违法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放款方明知是借名贷款仍然进行发放,属于违法放贷,可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然而,如果放款方在严格审核程序下未发现借名贷款的情况,只能说放款方审核不力,而非违法犯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界限在于行为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贷款数额是否巨大以及是否造成重大损失。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该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五章 特别程序 第七节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 第二百零三条 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由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依照民法典等法律,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7修订):第三章 融资促进 第十七条 国家推进和支持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推动中小银行、非存款类放贷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有序健康发展,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县域和乡镇等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延伸网点和业务。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应当设立普惠金融机构,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国家推动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地区性中小银行应当积极为其所在地的小型微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章 质权 第二节 权利质权 第四百四十条 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下列权利可以出质:

(一)汇票、本票、支票;

(二)债券、存款单;

(三)仓单、提单;

(四)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五)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六)现有的以及将有的应收账款;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