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津贴是指国家向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用于支付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的工资。其计算公式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如果女职工的工资低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则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如果工资高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以上,则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如果女职工的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无法确定,则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生
法律分析
在女职工怀孕期间,企业会享受到国家发放的生育津贴。这是由国家政府向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用于支付产假期间的工资。至于有多少,这和公司在社保处申报的工资基数有关。
1、生育津贴计算公式: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职工缴费基数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一年月平均工资计算);
2、低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
3、高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计算;
4、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无法确定的,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
二、什么是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
拓展延伸
生育津贴是指在女职工生育后,由用人单位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女职工的补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相关规定,生育津贴的发放标准如下:
1. 生育津贴的基本标准:自分娩之日开始,每8周支付一次,共9个月,即27.5天。生育津贴的标准为女职工产前工资的80%。
2. 生育津贴的生育医疗费用: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与生育津贴合并计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执行。
3. 生育津贴的生育津贴:用人单位按照女职工产前工资的80%支付生育津贴,产前工资是指女职工在孕前或者孕早期(即产前工资期间)的工资。
4. 生育津贴的生育医疗费用: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生育医疗费用标准支付生育医疗费用,生育医疗费用是指女职工在生育过程中产生的医疗费用,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计划生育医疗费用。
综上所述,生育津贴的发放标准包括基本标准、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结语
生育津贴是国家政府向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用于支付产假期间的工资。计算公式为: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如果低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则按照60%计算;如果高于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以上,则按照3倍计算;如果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无法确定,则按照上一年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生育津贴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章 社会保险基金 第六十九条 社会保险基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社会保险基金不得违规投资运营,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不得用于兴建、改建办公场所和支付人员经费、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挪作其他用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国家对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监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