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时,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要求支付入职第2个月起未签订合同期间的双倍工资。
法律分析
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提出解除与劳动者之间的事实劳动关系的,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入职第2个月开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拓展延伸
劳动关系解除后的经济赔偿责任如何确定?
劳动关系解除后的经济赔偿责任的确定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来进行的。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可能有权获得经济补偿金。具体的经济赔偿责任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劳动关系解除的原因、劳动者的工龄、工资水平等。在实际操作中,雇主和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或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来确定经济赔偿责任。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申请解决纠纷。总之,劳动关系解除后的经济赔偿责任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依法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处理。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46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时,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他们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入职第2个月开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经济赔偿责任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解除劳动关系的原因、工龄和工资水平等。双方可通过协商或依据劳动合同约定解决纠纷,如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申请解决。总之,确定经济赔偿责任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依法进行合理判断和处理。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