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期限为5天,审理期限为45-60天。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提起申请后,仲裁委员会应在5天内决定是否受理。若受理,裁决应在45天内做出,复杂案件可延长15天。
法律分析
受理期限为5天,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劳动者提起劳动仲裁申请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
审理期限为45天-60天。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天。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的程序和时限
劳动仲裁的程序和时限取决于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一般而言,劳动仲裁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调解、仲裁和执行等阶段。申请人需要向劳动仲裁机构递交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一旦受理,仲裁机构将安排调解,希望双方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如果调解失败,仲裁机构将进行仲裁,并在一定时限内作出裁决。裁决一般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按照裁决履行义务。劳动仲裁的时限因地区、案件复杂程度等因素而异,一般在数月至一年之间。具体的程序和时限应参考当地的劳动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结语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仲裁的受理期限为5天,审理期限为45天-60天。根据案情复杂程度,审理期限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15天。劳动仲裁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调解、仲裁和执行等阶段。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应按照裁决履行义务。具体的程序和时限应参考当地的劳动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八条 【制定仲裁规则及指导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进行指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十四条 【委托代理】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