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章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劳动争议类型,包括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离职、劳动保护、劳动报酬等方面的争议,并提供了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法律分析
常见的劳动争议类型有哪些?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
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选择以下方式解决:
1、协商: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调解:发生劳动争议的,可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的可以口头形式,也可书面形式,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必须履行。
3、仲裁: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县(区)市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者必须注意及时申请,否则申请事项将被驳回。
4、诉讼: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不经仲裁不能直接提起诉讼。另需注意,诉讼的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提起,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仲裁《裁决书》即发生效力。
拓展延伸
劳动纠纷解决:常见类型与解决方法
劳动纠纷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和纠纷。常见的劳动纠纷类型包括工资支付纠纷、劳动合同解除纠纷、工时加班纠纷、工伤赔偿纠纷等。解决劳动纠纷的方法主要包括协商谈判、劳动仲裁和诉讼等途径。首先,双方可以通过协商谈判解决纠纷,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选择劳动仲裁,由第三方仲裁机构进行公正、公平的裁决。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双方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纠纷,由法院进行判决。在解决劳动纠纷的过程中,双方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并寻求专业的法律意见和帮助,以确保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
结语
劳动争议常见类型包括确认劳动关系争议、劳动合同争议、辞职离职争议、工作时间福利争议和劳动报酬赔偿争议等。解决劳动争议可选择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协商是首选,调解可寻求第三方帮助,仲裁是裁决机构进行公正裁决,诉讼则由法院判决。双方需了解权益和义务,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五条 【劳动合同的逾期终止】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条第二项规定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三条 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