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取保候审的人能不能判缓
虽然不能取保候审,但是只要符合判缓刑条件,一样可以判缓刑。司法实践中一般: 1.针对轻罪,有可能判处3年以下刑罚的犯罪可以判缓刑;2.暴力犯罪,比如杀人、重伤、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一般不适用缓刑,另外,在涉黑案件中适用缓刑也很谨慎;3.累犯,绝对不适用缓刑; 4.有悔罪表现,包括自首、立功、全中心退赃、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交纳罚金等,都可能成为缓刑考虑的情况。
缓刑的适用
1.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 3.累犯不适用于缓刑。
判处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即判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开始计算,先期羁押的,不折抵刑期。
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1年。即使犯罪分子被判处一个月的拘役,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也不能少于2个月;如果实行数罪并罚,犯罪分子被判处1年的拘役,缓刑的考验期限最高也只能在1年以下、2个月以上的范围内确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决定缓刑考验期限,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犯罪的情节,悔罪的表现以及判处的刑期,在考验期限的幅度内决定犯罪分子的考验期限。
实际上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取保候审和缓刑是两种相互独立的法律福利性制度, 并不存在两者之间会相互进行影响的情况,不管犯罪嫌疑人满足哪一项制度的要求都不会影响到另外一个制度的实行, 而如果相互影响的建议咨询律师。 该内容由 赵政阔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