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兰肉桂:别名,为樟目、樟科、桂属、樟目系列植物,原产于亚洲南部,斯里兰卡、印度。野生于温暖湿润的热带雨林地区。我国广东、云南、海南等多地均有引种。1828年命名。在医药上用作防腐、健胃、收敛杀菌和强壮剂等药品的原料,并作牙科的矫具剂。药用价值高,树皮味辛、甘,性热,气芳香,有温中补肾、散寒止痛的功效。枝味辛、甘,性湿,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的功效。果实有强心、利尿、止汗的功效。。
观赏、食用、香料、中药材植物,经济价值极高。因该树枝繁叶茂,气味清香,在我国多作为环境绿化树种。作为古老的香料植物,其树皮和桂油具有独特香气,留香持久,是日用品和食品调香的重要原料,如配制香水、牙膏、香皂等和香烟工业的香料。
颜色分类:红色_绿色 ;茎形分类:直立 ;叶序分类:对生 ;叶形分类:椭圆 ;光照需求:中强 ;开花季节:夏季 ;培育难度:中等 ;适宜温度:22℃±5℃ ;酸碱范围:6±.5(PH)
锡兰肉桂植物特征:
常绿小乔木,株高可达10m。树皮黑褐色,内皮有强烈的桂醛芳香气。芽被绢状微柔毛。幼枝略为四棱形,灰色而具白斑。叶通常对生,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锐尖,革质或近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淡绿白色,两面无毛,具离基三出脉,中脉及侧脉两面凸起,细脉和小脉网状,脉网在下面明显呈蜂巢状小窝穴。叶柄无毛。叶油中所含的丁香酚可用于合成香草醛,苯甲酸苄酯为天然的定香剂,还可用作多种香精的溶剂,特别是用作人造麝香的溶剂。
锡兰肉桂种植方法:
原生地年均22-31℃,全年无寒潮影响,年降水20-400cm,年降雨日为200天左右。土壤大部分为砖红壤、黄色砖红壤,以及片麻岩分化而来的砾质壤土。气温低于16℃时,花蕾易脱落,遇绝对低温1℃时,花序全部受冻而干枯。属阳性树种,但能耐一定的荫蔽,其小苗生长需轻度荫蔽为好。具有较强适应性,有一定耐寒能力,适于中国南方推广种植,但最适宜种植区为海南岛及云南西双版纳部分地区,其生长速度、长势及开花结果都优于其他地区。
锡兰肉桂繁殖方式:
适宜种植区每年都能开花结果,但也有大小年之分,一般间隔为1年。气温在24-28℃时,播后约10-12天开始发芽,约1个月左右大部分种子基本发芽,发芽率一般为80-95%。种子无休眠期,种皮较薄,种子易失水很快丧失发芽能力,属短命种子。种子应随采随播,最迟也不要超过5天。如需短期贮藏或引种运输则可用湿沙、湿苔藓或湿椰糠等贮存。用沙床催芽,条播,盖沙不超过1cm,每天淋水1-2次,待种子发芽2-3cm高,即可移植育苗。
锡兰肉桂开花形态:
定植4-5年可开花结果,花期2-4月,果熟期为7-9月。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具梗,总梗及各级序轴被绢状微柔毛。花黄色,花被筒倒锥形,花被裂片6,长圆形,近相等,外面被灰色微柔毛。能育雄蕊9,花丝近基部有毛,第1、2轮雄蕊花丝无腺体,第3轮雄蕊花丝有一对腺体,花药4室,第1、2轮雄蕊花药药室内向,第3轮雄蕊花药药室外向。子房卵珠形,无毛,花柱短,柱头盘状。果卵球形,熟时黑色。果托杯状,增大,具齿裂,齿先端截形或锐尖。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