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别名乌柏_乌柏籽_腊子树_桕子树_木子树,为金虎尾目、大戟科、乌桕属、虎尾系列植物,原产于亚洲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日本、越南、印度,欧洲、美洲、非洲亦有引种栽培。野生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旷野、湖区。1832年命名。在我国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重要的工业油料树种。种子外被之蜡质称为桕蜡,可提制皮油,供制高级香皂、蜡纸、蜡烛等。种仁榨取的油称桕油或青油,供油漆、油墨、涂料,可涂油纸、油伞等。根皮、树皮、叶可入药,味苦,性微温,入肺、脾、肾、大肠经。可杀虫、解毒、利尿、通便。。
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抗盐性强,树冠整齐,叶形秀丽,春秋叶色红艳夺目,是观赏价值极高的色叶树种,有乌桕赤于枫之赞名。若与亭廊、花墙、山石等相配,甚为协调。冬日白色的乌桕子挂满枝头,经久不凋,也颇美观。
颜色分类:红色_黄色 ;茎形分类:直立 ;叶序分类:单生 ;叶形分类:心形 ;光照需求:中强 ;开花季节:春季 ;培育难度:中等 ;适宜温度:22℃±5℃ ;酸碱范围:6±.5(PH)
乌桕植物特征:
小型乔木,株高可达15m。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6-10对,纤细,斜上升,网状脉明。叶柄纤细,顶端具2腺体,托叶顶端钝。木材白色,坚硬,不翘不裂,纹理细致,可作车辆、家具和雕刻等用材。叶为黑色染料,可染衣物。
乌桕种植方法:
喜光树种,对光照、温度均有一定的要求,在年平均温度15℃以上。能耐间歇或短期水淹,对土壤适应性较强,红壤、紫色土、黄壤、棕壤及冲积土均能生长,中性、微酸性和钙质土都能适应。深根性,侧根发达,抗风,生长快,栽后3-4年开花结实,嫁接可提前1-2年开花结实,10年以后进入盛果期,可延续至50年。经济寿命在70年左右。培育一棵优秀的乌桕树,需要6-10年的时间,越是精品的苗木,越需要长期的培育,而精品也会有很高的回报。
乌桕繁殖方式:
选树龄20年以上,生长旺盛、树干通直、无病虫害、结实量大、采光较好的优良母株作为采种母树。采种在11月中旬,当70-80%果实完全裂开,露出种子时为最佳采种期。过早采收,果实未裂。一般用播种法,优良品种用嫁接法。也可用埋根法繁殖。移栽宜在萌芽前春暖时进行,如果苗木较大,最好带土球移栽。栽后2、3年内要注意抚育管理工作。虫害主要有樗蚕、刺蛾、大蓑蛾等幼虫吃树叶和嫩枝,要注意及时防治。
乌桕开花形态:
花期4-8月。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总状花序,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轴最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梗纤细,向上渐粗,苞片阔卵形,每一苞片内具10-15朵花。雌花梗粗壮,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1朵雌花。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具3种子,种子扁球形,黑色,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