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木莲:别名,为木兰目、木兰科、木莲属、木兰系列植物,原产于亚洲中国云南东南部、广西西南部。野生于海拔900-1600m的山地、丘陵常绿阔叶林中。1931年命名。阳性树种,多为森林上层乔木,主根发达,具板根。树干通直,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致,木材有芳香气味,抗虫蛀、抗腐蚀,也是大众喜用的优良木材。由于该树种野生分布区域较为狭窄,种子发芽率较低,天然更新不良,已列入《中国红皮书》,为我国2级重点保护植物。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
因全株均有香味,故得名。树体较高大,树姿雄伟,花大而芳香,着生于枝顶,纯白美丽,聚合果熟时鲜红夺目。枝、叶、花及木材均可提取芳香油,是重要的香料和园林绿化观赏的佳木奇花。
颜色分类:白色_绿色 ;茎形分类:直立 ;叶序分类:轮生 ;叶形分类:椭圆 ;光照需求:中强 ;开花季节:夏季 ;培育难度:中等 ;适宜温度:22℃±5℃ ;酸碱范围:7.2±.4(PH)
香木莲植物特征:
中型乔木,株高可达35m,胸径1.2m。树皮灰色,光滑。新枝淡绿色,除芽被白色平伏毛外全株无毛,各部揉碎有芳香。顶芽椭圆柱形。叶薄革质,倒披针状长圆形,倒披针形,先端短渐尖或渐尖,1/3以下渐狭至基部稍下延,侧脉每边12-16条,网脉稀疏,干时两面网脉明显凸起。
香木莲种植方法:
原生地为跨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和北热带季雨林、雨林地带,气候较为温凉湿润,年平均温18-20℃。土壤为石灰岩土,pH7-7.7。常与大果楠、鹿角锥、南酸枣等混生成林。幼苗喜阴,极易被阳光灼伤,移栽后的小苗立即盖上遮阳网。每隔20天松土和施肥1次,肥料种类以速效肥为主。待小苗长到30cm后适时松土和浇肥,肥料施用浓度可逐步加大,停止施用尿素和粪肥,施1次复合肥或钾肥,促使苗木生长充实、根系健壮。
香木莲繁殖方式:
种子采集、处理及贮藏:当聚合果成熟,种子尚未掉下时采收,采回后放通风处晾开,避免在阳光下曝晒,待球果开裂后,取出种子,除去红色外种皮,剔除空粒、瘪粒。种子一般2月初开始萌发,发芽率保存率低,宜随采随播,或按湿沙与种子3:1的比例贮藏至翌春播种。播种前先用40℃的温水和1000mg/L的赤霉素分别浸泡种子24时和48时来破除休眠,提高发芽率。
香木莲开花形态:
花期5-6月,果期9-10月。花梗粗壮,花被片白色,11-12片,4轮排列,每轮3片,外轮3片,近革质,倒卵状长圆形,内数轮厚肉质,倒卵状匙形,基部成爪,宽4-5.5cm。聚合果鲜红色,近球形或卵状球形,直径7-8cm,成熟蓇葖沿腹缝及背缝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