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蕨:别名二郎剑_尖凤尾_野苦荬,为水龙骨目、水龙骨科、星蕨属、龙骨系列植物,原产于亚洲中国(南部热带地区)、越南、马来群岛、波利尼西亚、印度至非洲也有分布,野生于平原地区疏荫处的树干上或墙垣上。1929年命名。。
雨林缸造景最常见的蕨类植物之一,可作为树干附生景观。叶片宽阔,叶质肥厚粗壮,长势旺盛,终年常绿。根状茎粗壮,绿色。也可用于庭院角落及假山布景、水池点缀、裸石映衬的植物材料。
颜色分类:黄色_绿色 ;茎形分类:匍匐 ;叶序分类:簇生 ;叶形分类:披针 ;光照需求:中弱 ;开花季节:无花 ;培育难度:中等 ;适宜温度:22℃±5℃ ;酸碱范围:6±.5(PH)
星蕨植物特征:
附生常绿蕨类植物,植株高40-60cm。根状茎短而横走,粗壮,根状茎近光滑而被白粉,密生须根,鳞片阔卵形,基部阔而成圆形,顶端急尖,暗棕色,易脱落。叶近簇生,叶柄粗壮,短或近无柄,禾秆色,基部疏被鳞片,叶片阔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长渐狭而形成狭翅,侧脉纤细而曲折,两面均可见。孢子囊群橙黄色,通常只叶片上部能育,孢子豆形,周壁平坦至浅瘤状。
星蕨种植方法:
阴性植物,适度光照即可。温度低于12℃,生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出现枯叶,此时可将枯叶直接剪掉。若低温持续较长时间,也可将所有叶片全部剪掉,待温度回升后,新叶将很快萌发。环境相对湿度对于星蕨影响不大,但当植株同时萌发多个拳卷叶时,应保证湿度在65%以上,并注意及时喷淋,以补充空气中的水分。失水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刚伸展开的拳卷叶最幼嫩,如湿度过低,细胞极易失水,严重影响叶片生长甚至出现畸形叶。
星蕨繁殖方式:
孢子、分株繁殖。分株是将其根状茎截断作为繁殖体,是星蕨最简易便捷的繁殖方式。根状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半年左右即可进行切段繁殖,切段长度为10cm左右,一般应带有3-4片叶,并剪去老叶。长期未进行切断分株的情况下,原植株的横走茎已经交错生长,不易于梳理,可用枝剪直接剪断成数片,每片另种一盆。
星蕨开花形态:
不会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