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怎么治疗盲肠炎 盲肠炎症状

怎么治疗盲肠炎 盲肠炎症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相信大家对阑尾炎都不陌生,那么盲肠炎又是什么呢?盲肠炎和阑尾炎一样么?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是小病,但是小病也不能忽视哦,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下盲肠炎的症状及盲肠炎如何治疗。

目录

1、盲肠的位置 2、盲肠炎症状

3、急性阑尾炎 4、慢性盲肠炎

5、盲肠炎如何治疗 6、盲肠炎吃什么药

7、盲肠炎和阑尾炎一样吗 8、盲肠肿瘤

盲肠的位置

盲肠是大肠中最短的、最粗的、交叉最多的一段。在小肠右后方可以看到盲肠。

盲肠起源于爬行动物。人体的盲肠作用并不明显,而植食性的动物则有一长袋状盲肠,特别是那些不能反刍以消化纤维素食物的动物。

1、周围关系

其周围均为间接腔隙(有时后内侧出现系膜),前为腹前外侧壁。后为后腹壁及髂腰肌。内为回肠及系膜窦。外为结肠外侧沟。上续升结肠。下对盆腔。

2、内部关系

盲肠内部有三个通道,即通过回肠,提升结肠,通过阑尾向内。三结肠的表面(视网膜膜、膜和独立带)主要集中在阑尾的根部。

位置

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下端为膨大的盲端,左侧与回肠末端相连,上续升结 肠,以回盲瓣与升结肠及回肠为界。回盲瓣是由回肠末端突入盲肠所形成的上、下两个半月形的瓣。

此瓣的作用为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地流入大肠,以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 化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逆流到回肠。盲肠位于右骼窝内,高位盲肠可在骼窝上方, 甚至到达肝右叶下方,低位盲肠可到达小骨盆B内。

盲肠炎

大概5个世纪前,右下腹部疼痛意谓着死亡的来临,直到16世纪人们才确认这种痛为盲肠炎。

许多家长常对孩子说,吃完饭不要乱蹦乱跳,不然会得盲肠炎的。事实上这种说法也不见得正确,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好方法预防盲肠炎产生。

引起疾病的原因是由于肠梗阻引起的炎症,有65%是由于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而导致的炎症反应,儿童是这种类型的。另外35%个是由于粪便滞留在附录中,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和其他异物梗阻和黏膜肿瘤引起的。

右下腹疼痛被诊断为阑尾炎的误诊率很高,即使教学医院的误诊率标准也在50%以上,因此病史很重要,将疼痛的时间与过程正确地告诉医生可帮助诊断。

正常阑尾炎的症状为胃部先痛一两个小时后,再下转至脐部周围不适,接着往右下腹部痛。在治疗方面,多采取切除手术,但是这种治疗过程伤口感染率也非常高,即使阑尾没破,并发症也高达70%。

因此在4小时内确定诊断并接受手术治疗,可避免许多并发症。

也有许多患者,开刀后,觉得特别不适,主要的原因是手术的部位是切开腹斜肌,伤口会比其他部位的手术不适,这点应该特别注意。阑尾炎是很少发生在婴儿身上,但随着年龄的成长,其发生率逐渐增高,但到30岁以后又逐渐会降低。

如果说能排除所有的鉴别诊断,在24小时内接受正确的治疗,阑尾炎并不是一种可怕的疾病。

盲肠炎的症状

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急性阑尾炎,通俗称盲肠炎。阑尾约长三至四吋(七十五至一百毫米),是自大肠初段长出 的管状器官。阑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阑尾炎起病突然,必须立刻动手术。

盲肠炎病理

盲肠炎是急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每人一生中平均有7%机率会发生盲肠炎,以十至三十岁最多,而五岁以下及五十岁以上则相对少见。容易因症状非典型而延迟诊断或被误诊,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也较高。

男性一般比女性易得盲肠炎,但女性在三十五至四十四岁之间,常在施行其他腹部手术时,盲肠顺带一并切除。盲肠炎原因大都是阑尾在盲肠的出口受阻,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但另有30%病例未见阻塞,其发炎可能因病毒、寄生虫或细葡感染、创伤或开刀后粪便滞留所致,诊断时,需区别的病况不下数十种,重要的有胆囊炎(偏右上腹痛)、溃疡穿孔(移动会更痛)、憩室炎(可触诊到肿块)、小肠部分阻塞(肠蠕动加快)、肠穿孔(肠蠕动变慢)。

最重要的诊断利器还是详细的病史及理学检查。难以界定范围、却渐增渐强的腹痛,是典型盲肠炎首先出现的症状,通常先是心窝处或肚脐周围模糊痛,逐渐往右下腹转移。

其次是怕触摸腹部引起的腹肌收缩、腹肌筋缩僵硬、反弹性压痛。此外,中度白血球上升、低度发烧、恶心、疲倦、便秘或偶腹泻等非特异症状亦非少见。

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腹痛由上腹开始,以腹涨、闷痛为常见,后转为右下腹。可能发烧,但通常先腹痛再发烧,温度为38℃左右。阑尾炎穿孔后体温则可高过39℃。偶有。幼儿常以腹膜炎表现。

盲肠炎症状

盲肠炎在一开始的时候有不定点的腹痛出现,但大多还是出现在肚脐附近或是上腹部,这种痛的感觉闷闷的,若是不加理会,几个小时以後就会慢慢的移向右下腹。此时若是用手按压右腹部,疼痛会更加严重。

比较特别的是,这个时候可以试试按压右下腹部,并且快速的放开,如果感觉到有反弹的痛楚,就有可能是阑尾炎。

但是这种痛到底有多痛呢?因为每个人的耐受程度不同,很难做比喻或以文字说明,一般经历过的人都会描述那是一种极为痛的痛楚,至於到底有多痛,就只有真正感受过的人才知道。

除了明显腹痛之外,患者也会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等现象,有些还会有轻度发烧(大约38度左右),另外也有人会出现舌苔增加、口臭、或是颗粒性的白血球增加情况。

有些人会出现便秘症状,有些人却是恰恰相反,出现腹泻反应甚至排泄物中都会出现血丝,由于症状多变,所以比较难以确诊。阑尾炎的发生病程可以从几个小时到几个月不等,通常以病程的发生快慢来区分为急性与慢性,而急性的盲肠炎通常症状会比慢性的来得严重,也较具威胁性。

一开始可能只是因为阑尾发炎、阻塞而出现腹痛的情况,但是时间一久,可能因为没有处理,而导致脓疡、甚至穿孔,一般穿孔都发生在症状出现後二十四至三十六小时,但小小孩或老年人可能会更早。

传统上以剖腹开刀切除为治疗方式,近来医界开始运用腹腔镜手术来处理急性阑尾炎,因具有疤痕小、恢复快的优点,逐渐被病人接受。

急性阑尾炎症状

急性阑尾炎好发于年轻人,病患一开始会上腹或肚脐旁闷痛而後转移右下腹疼痛,常伴随恶心、食欲不振的症状,严重时会有发烧及白血球过多现象。

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剖腹切除阑尾,伤口长约七至十公分,需住院疗养四至五天,而新式的腹腔镜手术则只需要开三个分别为一公分、零点五公分、零点五公分的小伤口,不仅美观疤痕小,也比较不痛,同时也降低伤口发生感染的机率,减少肠粘黏的并发症,病人只要住院一至二天即可回家,恢复日常作息,适合女性、体重过重及从事粗重工作者。

尤其对女性来说,有时生殖系统引起的腹痛和盲肠炎不易区别,此时便可透过腹腔镜检查子宫、卵巢是否有异样。患盲肠炎后耽误治疗,并发广泛性腹膜炎的情形,严重者可能引起败血症导致死亡。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体征。

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病因

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引起内脏神经反射,导致阑尾肌肉和血管痉挛,一旦超过正常强度,可以产生阑尾管腔狭窄、血供障碍、黏膜受损,细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症。

不良的饮食习惯

食生冷和不洁食物、便秘、急速奔走、精神紧张,导致肠功能紊乱,妨碍阑尾的血循环和排空,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急性阑尾炎的原因还有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厌氧菌。

阑尾管腔梗阻

阑尾为一细长的管道,仅一端与盲肠相通,一旦梗阻,可使管腔内分泌物积存,内压增高,压迫阑尾壁阻碍远侧血运,在此基础上管腔内细菌侵入受损黏膜,易致感染。

有人发现坏疽性阑尾炎几乎都有梗阻存在。导致阑尾管腔狭窄的因素有粪石、食物残渣、毛发团块、肠道寄生虫滞留,阑尾发生损伤而肿胀、扭曲。

病菌感染

也有无梗阻而发病者,其主要因素为阑尾腔内细菌所致的直接感染。阑尾腔因与盲肠相通,因此具有与盲肠腔内相同的以大肠杆菌和厌氧菌为主的菌种和数量。

若阑尾黏膜稍有损伤,细菌侵入管壁,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少数病人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因此也被认为感染可由血运传至阑尾。还有一部分感染起于邻近器官的化脓性感染,侵入阑尾。

阑尾壁上有丰富的淋巴组织,病菌可经血循环进入阑尾引起急性炎症,发生红、肿、疼痛,易导致急性阑尾炎。

临床表现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阶段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

当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脐周痛即减轻或消失。因此,无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史并不能除外急性阑尾炎。

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有时阑尾坏疽穿孔,腹痛反而有所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

2、胃肠道症状

单纯性阑尾炎的胃肠道症状并不突出。在早期可能由于反射性胃痉挛而有恶心、呕吐。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有排便次数增多。

3、发热

一般只有低热,无寒战,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亦不超过38℃。高热多见于阑尾坏疽、穿孔或已并发腹膜炎。伴有寒战和黄疸,则提示可能并发化脓性门静脉炎。

4、压痛和反跳痛

腹部压痛是壁腹膜受炎症刺激的表现。阑尾压痛点通常位于麦氏点,即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随阑尾解剖位置的变异,压痛点可相应改变,但关键是右下腹有一固定的压痛点。

反跳痛也称Blumberg征。在肥胖或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病人,压痛可能较轻,但有明显的反跳痛。

5、腹肌紧张

阑尾化脓即有此体征,坏疽穿孔并发腹膜炎时腹肌紧张尤为显著。但老年或肥胖病人腹肌较弱,须同时检查对侧腹肌进行对比,才能判断有无腹肌紧张。

6、皮肤感觉过敏

在早期,尤其在阑尾腔有梗阻时,可出现右下腹皮肤感觉过敏现象,范围相当于第10~12胸髓节段神经支配区,位于右髂嵴最高点、右耻骨嵴及脐构成的三角区,也称Sherren三角,它并不因阑尾位置不同而改变,如阑尾坏疽穿孔则在此三角区的皮肤感觉过敏现象即消失。

检查

1、血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白细胞计数增多,约占病人的90%,是临床诊断中重要依据。一般在(10~15)×109/L。随着炎症加重,白细胞数随之增加,甚至可超过20×109/L。

但年老体弱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病人,白细胞数不一定增多。与白细胞数增多的同时,中性粒细胞数也有增高。二者往往同时出现,但也有仅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2、尿常规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尿液检查并无特殊,但为排除类似阑尾炎症状的泌尿系统疾病,如输尿管结石,常规检查尿液仍属必要。偶有阑尾远端炎症并与输尿管或膀胱相粘连,尿中也可出现少量红、白细胞。

3、超声检查

阑尾充血、水肿、渗出,在超声显示中呈低回声管状结构,较僵硬,其横切面呈同心圆似的靶样显影,直径≥7mm,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图像。

但坏疽性阑尾炎或炎症已扩散为腹膜炎时,大量腹腔渗液和肠麻痹胀气影响超声的显示率。超声检查可显示盲肠后阑尾炎,因为痉挛的盲肠作为透声窗而使阑尾显示。

超声检查也可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因为它可显示输尿管结石、卵巢囊肿、异位妊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因此对女性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用。

4、腹腔镜检查

该项检查是急性阑尾炎诊断手段中能得到最肯定结果的一种方法。因为通过下腹部插入腹腔镜可以直接观察阑尾有无炎症,也能分辨与阑尾炎有相似症状的邻近其他疾病,不但对确定诊断可起决定作用,并可同时进行治疗。

诊断

1、结肠充气试验

病人取仰卧位时,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内气体可传至盲肠和阑尾,引起右下腹疼痛为阳性。

2、腰大肌试验

病人取左侧卧位,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

3、闭孔内肌试验

病人取仰卧位,使右髋和右大腿屈曲,然后被动向内旋转,引起右下腹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4、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特点

(1)病情发展较快而且严重,早期即出现高热和呕吐。

(2)右下腹体征不明显,但有局部明显压痛和肌紧张。

(3)穿孔率高,并发症和死亡率也较高。

并发症

1、腹膜炎

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是急性阑尾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发展与阑尾穿孔密切相关。穿孔发生于坏疽性阑尾炎,但也可发生于化脓性阑尾炎的病程晚期。

2、脓肿形成

是阑尾炎未经及时治疗的后果,在阑尾周围形成的阑尾脓肿最常见,也可在腹腔其他部位形成脓肿常见部位有盆腔、膈下或肠间隙等处。

3、内、外瘘形成

阑尾周围脓肿如未及时引流,则可向肠道、膀胱或腹壁突破,形成各种内瘘或外瘘。

4、化脓性门静脉炎

阑尾静脉内的感染性血栓可沿肠系膜上静脉至门静脉,导致门静脉炎,进而可形成肝脓肿。

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当急性阑尾炎处在早期单纯性炎症阶段时可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一旦炎症吸收消退,阑尾能恢复正常。当急性阑尾炎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但因病人周身情况或客观条件不允许,也可先采取非手术治疗,延缓手术。

若急性阑尾炎已合并局限性腹膜炎,形成炎性肿块,也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使炎性肿块吸收,再考虑择期阑尾切除。

(2)一般治疗主要为卧床休息、禁食,给予水、电解质和热量的静脉输入等。

(3)抗生素应用 阑尾炎绝大多数属混合感染,应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与甲硝唑联合,其性价比较好。

(4)止痛药应用 适用于已决定手术的病人,但禁用于一般情况、尤其是体弱者。

(5)对症处理 如镇静、止吐、必要时放置胃减压管等。

2、手术治疗

原则上急性阑尾炎,除黏膜水肿型可以保守后痊愈外,都应采用阑尾切除手术治疗。

急性盲肠炎的症状

轻微腹痛到严重腹痛

急性盲肠炎在一开始的时候有不定点的腹痛出现,但大多还是出现在肚脐附近或是上腹部,这种痛的感觉闷闷的,若是不加理会,几个小时以后就会慢慢的移向右下腹,此时若是用手按压右腹部,疼痛会更加严重。

比较特别的是,这个时候可以试试按压右下腹部,并且快速的放开,如果感觉到有反弹的痛楚,就有可能是阑尾炎。

恶心、呕吐到发烧等症状

患者也会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等现象,有些还会有轻度发烧(大约38度左右),另外也有人会出现舌苔增加、口臭、或是颗粒性的白血球增加情况,有些人会出现便秘症状,有些人却是恰恰相反,出现腹泻反应甚至排泄物中都会出现血丝,由于症状多变,所以比较难以确诊。

慢性盲肠炎

盲肠炎虽然常见,但是由於起初发作的部位与一般腹痛类似,若是没有特别注意,很容易混淆,但是要如何辨别呢?

急性盲肠炎在一开始的时候有不定点的腹痛出现,但大多还是出现在肚脐附近或是上腹部,这种痛的感觉闷闷的,若是不加理会,几个小时以后就会慢慢的移向右下腹,此时若是用手按压右腹部,疼痛会更加严重。

比较特别的是,这个时候可以试试按压右下腹部,并且快速的放开,如果感觉到有反弹的痛楚,就有可能是阑尾炎。

但是这种痛到底有多痛呢?因为每个人的耐受程度不同,很难做比喻或以文字说明,一般经历过的人都会描述那是一种极为痛的痛楚,至於到底有多痛,就只有真正感受过的人才知道。

除了明显腹痛之外,患者也会出现食欲差、恶心、呕吐等现象,有些还会有轻度发烧(大约38度左右)。

阑尾炎的发生病程可以从几个小时到几个月不等,通常以病程的发生快慢来区分为急性与慢性,而急性的盲肠炎通常症状会比慢性的来得严重,也较具威胁性。

一开始可能只是因为阑尾发炎、阻塞而出现腹痛的情况,但是时间一久,可能因为没有处理,而导致脓疡、甚至穿孔,一般穿孔都发生在症状出现后二十四至三十六小时,但小小孩或老年人可能会更早。

有些人是长期有类似的疼痛,但是一阵子之后痛楚就会减退,属於慢性。

慢性盲肠炎的症状

(一)腹部疼痛

主要位于右下腹部,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病人在饱餐,运动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病程中可能有急性阑尾炎的发作。

(二)胃肠道反应

病人常觉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胃纳不佳。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一般无恶心和呕吐,也无腹胀,但老年病人可伴有便秘。

(三)腹部压痛

压痛是唯一的体征,主要位于右下腹部,一般范围较小,位置恒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但有时可触到胀气的盲肠。

中医药方

(1)梅干一粒,在上午十点吃下。

(2)杨桃半粒,沾些甘草粉,渣不可吞下,在下午二点吃下。

(3)甘草茶半碗,在晚上九点喝下。做法:甘草30片,下锅放下1碗半水,煎到1碗左右,掺些盐、白糖。

以上3方按时配合使用。连续服用5天可治愈。

盲肠炎如何治疗

慢性阑尾炎可以通过输液治疗,急性阑尾炎必须手术治疗。手术前给予静脉输液及抗生素。简单的阑尾炎祇要阑尾切除即可。如阑尾炎已穿孔并并发腹膜炎者,尚须考虑腹腔清理,术后需抗生素治疗一周。

妊娠期能否做盲肠炎手术

在妊娠期间,由于生了某种疾病而动开腹手术的情形屡见不鲜,其中最多的就是急性盲肠炎。大部分在妊娠前便有慢性盲肠炎的孕妇,都会由于妊娠的关系由慢性轻快化成恶性。但是在妊娠以后才患阑尾炎的病例却是少之又少。

如果妊娠中罹患急性盲肠炎的话,首先,腹部会突然感到强烈的阵痛,如果是流产或早产的话,则子宫整个都会疼痛,在这种情形下,盲肠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右下腹部)会痛。

随着妊娠中罹患盲肠炎之所以可怕,是由于它会转变成腹膜炎。子宫因继续妊娠而张大,盲肠受到子宫的压迫而破裂,流出脓汗时很容易并发成腹膜炎。

腹膜炎会发高热,使子宫收缩,容易造成胎死腹中,也很容易发生流产、早产等现象。在临盆时,阵痛可能会减弱,使生产的时间延长。

由此可知,妊娠中若生腹膜炎的话,就会有生命的危险,所以发生急性盲肠炎时要立即接受手术,把盲肠切除,由于它的恶化比起没有妊娠的时候还要激烈,所以应尽可能的提早把它切除。

妊娠期间,可以进行盲肠炎的手术,手术的时候和外科医生合作,可避免流产或早产。另外,手术时应使用黄色体荷尔蒙来进行。

患了慢性盲肠炎的人,最好在还没有妊娠以前就进行手术。如果在妊娠吵发痛医师接受检查。手术在妊娠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很容易的进行,并且可以避免因手术而发生流产意外事件。

中医治疗盲肠炎

盲肠炎此为西医病名,或名虫样突起炎,说者谓即中医所称之肠痈,然绝对非是,不可混为一谈,余以此症极多,中医最易溟治,顺气、消食,破滞,甚至大用热药,杀人易如反掌,故采此西医病名,以定标准。

原因

本病因病菌或不易消化之物侵入肠突起中,因而构成粪石,促炎症之发生。此症急性者,中医率包括于腹痛,及绞肠痧等病名之内,并有种种俗名,例如(中寒)率皆以其急剧腹奇痛而致命也。其慢性者,又有俗名(肚子痛病根)之俗称,皆此症也。

症候

右肠窝部,即右下腹之近大腿凹处顿发剧痛,遂波及于腹部,呕吐,便秘或体温增高,恶寒,腹部膨胀,甚则热度不退,腹部炎肿,致发腹膜炎而死。此症有慢性者,时常右少腹部疼痛,时发时止,亦愈发愈剧。

但至不能挽回之时,亦发腹膜炎而致命。其急性者,则右少腹部忽发剧烈之疼痛,迟延三,五日,即有化脓之倾向,热愈高因而全腹肿痛,卒致不可救药,发生肠穿孔,诱起腹膜炎,而丧其生命,女子患此症者更多,且系危症。

中医缺乏此症之正确认识,往往迟误病机,致人死命,故将表而出之。

治法

以用西医外科手术割治为唯一根本治法,然此法宜及早施行,且须身体强壮,手术完备者,方保无虞。否则因割治而反丧其生命者,亦数见不鲜,最近余友王悦之(美专校长)君,即因割治盲肠炎身故。

故适用外科手术,亦必须加以慎审。余长子汉真患盲肠炎,系在济南医院割治而愈。中药内服药,历试多无效,不必讳言,西医之麻醉内服及注射药,与外用消炎药膏,比较有效,然非根治疗法。

乃近忽得一中药外治之法,试之屡验,若此法果能特效,则嗣后患此症者得免割治之险而治愈,亦一快事也。方用鲜槐树皮一方约寸许,先将外层老皮刮去,留其中层,再用真正麝香一分,置病人脐内,而后上覆槐皮,再以艾球即针灸之艾团,如指顶大即可一个。

置槐皮上燃之,约灸四、五壮即四、五次,若灸时太痛,可将槐皮略略抬起少许,令其距离肉皮稍有一线之缝,不可距离太远稍缓,仍可将槐皮放下,令其覆盖脐上,灸毕,脐内起一泡,内含汁水,刺破之,用消毒棉花拭净,其盲肠炎症则立消,渐渐止痛、消肿,此方纵身热腹痛,病在垂危,亦能救治。

吴君曾举一例云其友某君,供职于北京某有名之大医院,忽患盲肠炎重症已数日,右腹部已高肿且痛不可忍,然病者绝不愿割治,该院多方劝导,卒不听,乃舁回家中,此时已有化脓险象,热度甚高,右腹部高肿更甚,稍以手拟按,尚未着肉皮,即感觉痛不可忍(内外皆痛)医院同人,甚为惋惜,以为必无生望矣。

曾有病者同乡,告以用槐皮、麝香灸治之法,(据云江浙间,对腹痛用此法者,已成习惯,并非专治盲肠炎)病家不得已照法医治,乃竟获大效,脐内水泡,亦未刺破,渐即痛止肿消,不数日即告痊愈。

此例吴君能举其住址姓名,惜余忘记,吴君为笃实君子,且系研中西医药,而又现供医职者,其言当可信也。

余思此法,颇具诱导之至理,槐皮苦涩,麝香窜透,又得艾火灸引,同气相求,则盲肠附近之瘀血充血,得其引转此二字颇费解,系余杜撰,而透出脐腹之外,内部炎症,自然消失,亦是最有趣味之医理也,惜余得此法太晚,照此法试验,仅有二例,然皆结果园满。

医验

郑君,住北京西四大拐棒胡同八号,年二十四岁,于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延诊,患者右下腹部奇痛,不能步行,呕吐,身热,已三日,盲肠部高肿,大小便均少,脉沉数有力。

余当劝其速赴医院割治,奈以病家甚贫,无力住院,恳求施治,乃为免费治疗。以槐皮灸法,开明方笺,令其照法施行,并与硫15比1,令其顿服,按此症西医禁用泻剂,然以余之经验,得病之初,先使肠内容物清洁,而后再与以麻醉剂止痛,比较速效。又以盐酸莫尔比例0.01合以乳糖1.5作为一包,与以三包,令其一日夜分服。因其痛苦太甚,实不能忍受也。

一方面即用槐皮麝香灸法,照法灸治。第二日来诊,竟大见奇效,据云只灸二壮,痛即止,脐内并未生泡。呕吐腹痛均止,腹肿亦渐消,乃又与以阿片丁剂五十滴,嘱其每隔两点钟服五滴,约六日,完全病愈。

此症余认为炎症太甚,恐有延及腹膜之险,竟以此方治愈,殊出意料之外也。

五十年前,余嫂陈氏,即死于此症,迩时余尚不知医,犹忆其每患腹痛,即痛不可忍,且必须令人捶背,时或呕吐,每隔数十日,或数日,辄腹痛一次,盖慢性之盲肠炎也,所服药饵,强半不能记忆,但其临危时,所服之药,则记得系巴豆,盖以其便秘故也。濒危时,所泻之物极多,极腐败臭气,皆如脓血,遂即全腹皆肿。

死后全身皆种,口鼻出血,头大如斗,手大如箕,状极可怖。迩时尚无西医,且亦无盲肠炎之名,以此推知,死于此病者,不知凡几,尤以慢性之盲肠炎症,人多忽略失治,可慨也已。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