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解释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解释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韬光养晦,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汉语成语,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之一,当我们需要隐藏自己,暗中发展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成语,韬光养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出现典籍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荡寇志》第七十六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

养晦韬光:

汉语成语,拼音是yǎng huìtāo guāng,意思是指隐藏行迹和才能,不露锋芒。出自《凇滨琐话·罗浮幻迹》。

成语出处

清·王韬《凇滨琐话·罗浮幻迹》:“苟能养晦韬光,始许了却前缘,重联仙侣。”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韬光晦迹

汉语成语,比喻不显露才能。是是韬光养晦的近义词,用法和意义都十分相似。

成语典故

[出处]唐·魏徵等《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反义词

锋芒毕露:

意思是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成语出处

华而实《汉衣冠》二:“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中性,指人好表现自己。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