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会不会传染
血吸虫病不会通过人与人直接传播,是通过尾蚴(血吸虫幼虫的一个阶段)进入皮肤和粘膜感染人体的。人们在农业、家务及娱乐活动中接触疫水而面临感染的危险,当人接触疫水时,来自于淡水钉螺的血吸虫尾蚴穿透宿主皮肤、粘膜而发生感染。
目前我市并非血吸虫病的疫区,近十几年监测未发现血吸虫尾蚴的主要宿主钉螺。现有血吸虫病流行且仍然比较严重的有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云南、四川等地,沿长江中下游一带比较严重。国外主要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地区流行。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各位市民到疫区旅游、探亲,请不要接触疫水。
血吸虫的感染方式有哪些
人人均可能感染血吸虫,接触疫水次数越多、时间越长,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人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的途径有两类:一类是生产性接触,如耕耘、插秧、捕鱼、割水草、打粽叶以及抗洪抢险等水中作业;另一类是生活性接触,如在河、湖水中淘米、洗衣以及旅游、游泳等。当然,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其感染血吸虫的方式、途径和感染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怎么预防血吸虫
1、血吸虫病防治,首先是防,其次是治。
防就是想办法预防血吸虫感染,防止人和牲畜得血吸虫病;治,就是治疗已经患血吸虫病的人或畜。
2、避免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
在血吸虫病流行季节,人畜不要到有螺的河,堰,沟渠,池,塘等处洗衣物,中、小学生特别要注意不要到这些地方戏水、洗澡。如非得要到这些有螺环境去劳动生产,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穿胶靴、戴手套或在身上涂抹防蚴霜等等,避免皮肤与水接触。
3、积极消灭钉螺。
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感染最根本的措施,没有钉螺,就不会引起血吸虫病传播。消灭钉螺,一是药物杀灭;二是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新沟,填有螺旧沟。
4、积极检查治疗血吸虫病。
要知道自己是否患血吸虫病,应积极接受血吸虫病检查。中、小学生在学校接受检查,成人在住家所在地接受防疫人员上门检查。目前,检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粪便沉孵检查、皮内试验、间接凝集试验、环卵试验等。经过检查确诊有血吸虫病后,无论自己有无症状或体征,均要及时进行治疗。目前治疗用的药物叫吡喹酮,此药毒性低,疗效好,服用方便。
疫区住地居民生产、生活活动接触疫水频繁 ,一定要加强管理,切实搞好预防。一是在居民活动频繁的有螺地带设立血防警示牌和血防宣传岗哨 ,教育、劝阻群众不要接触疫水,不要到疫区地带采粽叶、拔芦蒿、打湖草、放牧、捕鱼虾等;二是确因生产、生活需要到有螺地带从事种植、捕捞活动,应尽量减少涉水次数 ,并在下水前涂擦防护药品 ,穿防护服等,做好个人防护;三是教育妇女、儿童不要到有螺疫水中洗衣、洗澡等 ,尽量使用井水或自来水 ;四是每年应主动接受一次血吸虫病的专项检查。
渔船民是感染血吸虫病的高危人群 ,由于长时间在水上作业、生活,接触疫水机会极多,应购买一些血防专用防护药品,下水前涂擦在手或脚的皮肤上,捕鱼时应穿防护衣服。饮用水应提取河湖心深处的水 ,也可将水烧热至60度以上再饮用。有条件的用桶或缸盛水备用 ,按每50千克水加漂白粉 0. 5克的比例 ,搅拌后静置15分钟后使用。渔民感染机会多 ,每年至少应主动接受 1次血吸虫病检查和 2次吡喹酮治疗 (化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