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罪立案标准明确,金额达三千元以上或发送五千条以上诈骗信息的应立案侦查。网络诈骗手法繁多,包括假冒好友、网络钓鱼等。网购诈骗常见方式有谎称走私物品、支付宝系统维护等。
法律分析
网络诈骗几百块钱是可以报警,警察在接到报警以后也会处理的,但是达不到立案的标准,是无法立案的。诈骗金额在三千元以上的或者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的涉嫌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其花样繁多,行骗手法日新月异,常用手段有假冒好友、网络钓鱼、网银升级诈骗等,主要特点有空间虚拟化、行为隐蔽化等。
网购诈骗的主要方式:
1、谎称其货品为走私物品或海关罚没物品,要求网民支付一定的保证金、押金、定金;
2、谎称网民下订单时卡单,要求网民重新支付或重新下订单;
3、谎称支付宝系统正在维护,要求网民直接将钱汇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中;
4、谎称购物网站系统故障,要求网民重新支付;
5、谎称网店正在搞促销、抽奖活动,需要交纳一定的手续费等等;
6、网民在网购飞机票时,嫌疑人谎称网民提供的身份信息有误,要求网民重新支付购票款;
7、谎称需要进行资质验证,要求网民支付验证资质费;
8、谎称店内无货,朋友的店里有货,于是推荐一个看似差不多的网址。
拓展延伸
如何保护自己的财产免受诈骗?
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免受诈骗,有几个重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保持对潜在诈骗的警觉。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或提供个人信息。其次,要加强对个人财务的管理和监控,定期检查银行账户和信用卡交易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此外,要学会识别常见的诈骗手法,如虚假投资、假冒机构、网络诈骗等,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另外,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密码等,避免成为诈骗的目标。最后,如果发现自己受到诈骗,应立即报警并与相关机构取得联系,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通过以上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保护个人财产,减少受骗的风险。
结语
网络诈骗手法繁多,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免受诈骗,我们应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同时,加强个人财务管理和监控,定期检查账户和交易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学会识别常见的诈骗手法,提高辨别能力。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避免成为诈骗目标。如果发现受骗,应立即报警并与相关机构联系,保护自己的权益。通过以上方法和注意事项,我们能够有效降低受骗风险,守护个人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二条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