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肝血管瘤症状出现的人在血管瘤的患病人群中的数量为最多,那么,如何治疗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患者饮食上应注意什么呢?
如何治疗肝血管瘤?
1、肝段切除术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肝脏外科手术技巧的提高,肝切除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大大减少,应用范围已经扩大到肝脏的良性疾病变异,其中肝血管瘤是最常应用肝切除术的肝脏良性疾病变异。肝血管瘤病人多无肝硬化病史,有较好的肝脏代偿功能,能耐受较大范围的肝切除手术。对于巨大肝血管瘤或多发血管瘤,通常可行规则性肝段、肝叶切除术,甚至半肝切除术,但肝切除量不可超过全肝的70%-75%。肝段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主要问题是控制出血,由于血管瘤血供丰富,瘤体本身易出血,从而增加手术难度,甚至有时术中操作不当可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如何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2、腹腔镜肝切除术
腹腔镜肝切除技术已日趋成熟,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微创优势十分明显,其应用率逐年增加。其术后并发症与开腹手术相似,且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腔镜下左外叶和左半肝切除有望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标准术式。而右肝后叶、中肝叶和尾状叶等部位的肝血管瘤,因位置特殊,易发生大出血,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目前尚存在一定难度。尽管目前腹腔镜下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适用范围有限,然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突破,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血管瘤这种手术方式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肝移植术
肝血管瘤为良性疾病变异,肝移植术仅用于不可切除的巨大肝血管瘤及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目前尚未广泛开展。
4、缝扎术
肝血管瘤缝扎术肝血管瘤缝扎术是通过对血管瘤进行缝扎使瘤体萎缩、机化,甚至消失,以达到治疗血管瘤的目的。由于既往对肝脏解剖认识的不足,采用血管瘤捆扎术,瘤体愈小,拥扎时间愈长,效果愈好,而瘤体愈大,捆扎时间愈短,则效果愈差。单纯血管瘤瘤体缝扎术术后复发率非常高,目前已经不建议常规使用。
5、肝动脉结扎术
肝血管瘤通常由肝动脉供血,结扎肝动脉后可暂时使瘤体缩小变软。结合术后放疗可使肿瘤机化变硬,对改善症状、控制肿瘤生长有一定作用。但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疗效多难以维持,长期效果有限。肝动脉结扎术主要用于无法切除的巨大血管瘤。由于近年来新技术的采用,以往认为不能切除的血管瘤现已能在技术条件较优越的肝胆外科中心安全切除,故单纯肝动脉结扎术治疗肝血管瘤已很少采用。
肝血管瘤患者饮食上应注意什么?
第一,要多吃瓜果蔬菜。
众所周知,新鲜的蔬菜、瓜果、豆类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一定防癌、抗癌作用。如黄豆、卷心菜、大白菜均合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钼,西红柿、胡萝卜、空心菜、大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和B等,其中空心菜营养最好,它含有多种维生素,超过西红柿数倍。
第二,五味均衡。
食物基本上分为酸、甜、苦、辣、咸五味,每种味道都有它独特的作用。酸能收敛,生津开胃;甜能补益脾胃;苦能泄下、燥湿,少量可开胃;辣也能开胃;咸能通下、软坚。食品基本上都是以上五味,或几味混合在一起,面部混合型血管瘤康复期病人应选择有一定抗癌成分和有软坚散结作用的食品。
综上所述,肝动脉结扎术、肝移植、缝扎术、肝段切除术和腹腔镜肝切除术这五种方法都是应对肝脏部位的血管瘤治疗而可选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