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砖瓦都是用粘土制作的,通过制坯、晾晒吹干后放在窑里烧制成的。主要原材料是粘土,将其加水调和、挤压成型入窑烧制。
一般来说有这样些步骤:
1、选土。制作小青瓦的土很讲究,必须选用未曾使用过的很粘的土并且不含砂
2、和土。将取出的土捣碎筛细,把杂质去掉,浇水,将水和土充分拌潮
3、踩土。将拌潮的土由人或牛等牲畜充分踩匀、拌粘,这道工序有些象现在的和面,是非常辛苦的
4、制胚土。将拌粘的土做成一个很高大的立方体,有些象现在的鞋柜,要充分打实均匀
5、刮瓦皮。用一张类似于现在弓一样的东西,将制成的胚土按瓦厚度的尺寸刮出一张大约1米长左右的瓦皮
6、打皮。用一个木拍子沾水将瓦皮打均匀,该道工序是个技术活,初学的很难做好
7、划线。用个特殊的东西,按瓦的大小和各自标记,在瓦皮上划上印模标记
8、制圈瓦。将刮下的瓦皮固定在一圆型的模具上,要围成一圈,接头部分一定要接好
9、凉晒。连桶和瓦皮,放到平整的地方,模桶取出来,把瓦皮放在地上凉晒,遇上暴雨,前功尽弃。
10、收瓦。等凉晒的瓦干后, 用双手小心的拍打,打成四块成型的土瓦,堆在一起
11、烧制。由砖瓦厂的砖窑里烧上一周左右即可,烧的过程还要不断加水并观察温度。
瓦泥是什么泥
使用粘土进行烧制加工,与墙体不同的是瓦上有一层釉质,俗称琉璃瓦。属于粗加工的瓷器。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