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篇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习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倍的认识”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倍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探索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得东西,从而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情境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同时从以下几个层次展开教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注重方法渗透。在本课中我多次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边学边练,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慎重处理课尾。课尾往往是学生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率比较低下的时候,而此时我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倍”的擂台赛的形式,一下子和学生拉近了距离,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并引导学生快速列式计算,让学生掌握了方法,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计算能力。

总之,全课设计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意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与组织者,让学生在自由、快乐和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理解“倍”的概念形成的全过程。

篇2: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4、例5,“练一练”和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初步认识“倍”的过程,联系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个几”和“倍”的联系。

2、在认识“倍”的教学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准备:

圆片数个,例5花图、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新课

1、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

(1)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摆4个,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2)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要摆2个3,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3)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片?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请你也来摆一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

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

3、题目要求我们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第二行圆片摆了个()。

4、完整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2个3。

5、如果老师要求你们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整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

6、巩固练习:

(1)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先独立摆一摆,再说一说。)

(2)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独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说一说。)

(3)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4)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三、教学例4、例5

1、教学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谁来说一说: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个2朵,菊花的朵数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2)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3)谈话:如果我们把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花带子的长就是这样的4份,(老师边讲边将花带子与灰带子进行比较)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4倍。

(4)在花带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现在花带子的长有这样的几份,那么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呢?再添上2段呢?

(5)在灰带子的后面加上一段。

我们把现在灰带子的'长看作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现在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是怎样想的?

(6)我们把现在灰带子的长看作是1份,那么花带子的长就有这样的几份?花带子的长是灰带子的几倍?你又是怎样想的?

四、应用拓展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倍。

2、学生独立思考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谈话:老师要求花皮球的个数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给白皮球加上一段)

4、请你也来设计一道类似的题目,同桌一个人出题,另一人根据同桌的意思画一画,摆一摆,再说一说。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篇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例2,是以三个小朋友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情境,根据2个4根,3个4根与1个4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是引导学生用摆点子图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3、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5、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节课创设情境,请3名女同学,6名男同学上台,诱导启发,并说明: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这节课就来学习“倍的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熟悉感,为学生创设一种用数学眼光分析观察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3名小朋友,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2个4根及3个4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课件出示例3,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学生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下节课的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几练习十七第1、4题,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全课小结,激励评价。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篇4: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圈一圈,认识“倍”。

在第一行画了2个圆:○○

如果请你在第二行画圆,你准备画几个?并想一想你画的第二行圆的个数和第一行圆的个数相比,有什么关系?

预设:学生会“比多少”,比较“相差关系”

(出示)第一行:○○

第二行:○○ ○○ ○○ ○○

把第一行的○○圈起来,看作一份,第二行有这样的几份?(4份)

揭示: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定义概念)

二、在辨析、比较中深入理解“倍”。

追问:如果要画出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又该怎么画?(用“圈一圈”的方法验证) 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画出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你是怎么想的? (用“圈一圈”的方法验证)

把第一行2个圆换成3个圆,画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2倍。(用“圈一圈”的方法验证)

对比:第二行的个数都是第一行的2倍,可是第二行的个数却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呀?

归纳:2的2倍(也就是2个2)、和3的2倍(也就是2个3)是不同的。(概念同化)

辨析:第二行的圆是第一行的3倍还是2倍?

○○○ ○○○

○○ ○○ ○○ ○○○ ○○○

质疑:圈的时候要根据什么来圈?

你觉得第一行和第二行还可以分别画几个圆,也能表示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质疑: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画的圆的个数并不一样呢?

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画这样的几个几。(强化概念)

三、在应用练习中深化对“倍”的认识

1、第一行画了3个圆,第二行画的是第一行的6倍,第二行画了多少个圆?你是怎么想的?

归纳:因为第二行画的是第一行的6倍,也就是6个3,三六十八。

变式一:第一行画了3个圆,第二行画的比第一行多2倍,第二行画了多少个圆?你是怎么想的?

变式二:第一行画了3个圆,第二行画的和第一行同样多,这两行的圆的个数之间有“倍数关系”吗?

2、看图,用“倍”来说一句话

第一行: ○○

第二行: ○○ ○○ ○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课件

一、创设情境

课件:在美丽的森林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着,这里有灿烂的阳光,丰富的食物,大家请看课件说: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出示主题图

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课件说:这些萝卜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胡萝卜和红萝卜

生:.......

师:你们找到了比多少的数量关系,真好

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

(预设一: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为什么是3倍呢?)

(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仔细观察:胡萝卜有几根(板书:2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板书3个2根)我们就可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重复一遍

关于“倍”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倍”这个新朋友,板题——倍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动手操作中体验“倍”

(1)细心的同学应该还记得,刚才我们根据情境搜集到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几根?(10根),贴好图片,结合刚才的学习,你能用学具袋里的图片摆出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数关系吗?

请你摆一摆,在书上圈一圈,再和同位说一说

谁来汇报?(到前面边摆边说)

(2)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生汇报

师边听边板书: 胡萝卜⊙⊙ 2根

白萝卜 ⊙⊙ ⊙⊙ ⊙⊙ ⊙⊙ ⊙⊙

5个2根

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同学之间说一说

师:好,现在请你仔细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老师再放两根白萝卜)

白板演示:胡萝卜 ⊙⊙

白萝卜 ⊙⊙ ⊙⊙ ⊙⊙ ⊙⊙ ⊙⊙ ⊙⊙

生: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

师:怎么看出是6倍?

生:因为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6)个(2)根,所以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6倍,

师:如果再增加2根白萝卜呢?

生:白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7倍

师:如果白萝卜的个数是胡萝卜的8倍,白萝卜的根数该怎样改变?

再增加2根,那就是让白萝卜的根数是8个2根

师:好,那我们继续,如果白萝卜的根数是50个2根呢?100个2根,1000个2根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白萝卜有几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几倍

师:如果白萝卜和胡萝卜同样多,我们就说胡萝卜是白萝卜的几倍?(1倍)

(二)、变化中深入理解“倍”

师:真好!刚才同学们根据主题图我们知道了: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这时兔妈妈又找来了一根胡萝卜

白板演示:胡萝卜 ⊙⊙⊙

红萝卜 ⊙⊙ ⊙⊙ ⊙⊙

师:此时,胡萝卜和红萝卜根数的倍数关系有变化吗?变成了几倍呢?为什么?

谁能摆一摆,让我们一目了然地看出来?

生:白板上摆一摆

白板演示:胡萝卜 ⊙⊙⊙

红萝卜 ⊙⊙⊙ ⊙⊙⊙

生:胡萝卜有3根,红萝卜有2个3根,所以说红萝卜的根数就是胡萝卜的(2倍)。

师:我有点迷惑:同样是6根红萝卜没有变化,为什么最初是胡萝卜的3倍,现在又变成2倍呢?

对比白板演示:胡萝卜 ⊙⊙ 胡萝卜 ⊙⊙⊙

白萝卜 ⊙⊙ ⊙⊙ ⊙⊙ 白萝卜 ⊙⊙⊙ ⊙⊙⊙

生:胡萝卜的根数变了,相应地倍数也就变了,所以看清跟谁比很重要。我们把作为标准进行比较的这个量称为标准量,与标准量相比较的量称为比较量。

第一副图的标准量是2根胡萝卜,红萝卜是3个2根,所以红萝卜是标准也就是胡萝卜的3倍(边说边圈)

那第二幅图呢?

生答:第二副图的标准量是3根胡萝卜,红萝卜是2个3根,所以红萝卜是标准也就是胡萝卜的2倍

师:所以标准变了,倍数也就变了

同学们请看这题

白板练习:(强调标准量是1个时,倍数是多少;标准量和比较量相同时,倍数的关系)

我们这节课上的这么热闹,小动物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了!

师:你能说出都有哪些动物吗?各有几只?能把其中的2种动物用倍数说话吗?

生思考、汇报。

(三)、巩固练习:

书上50页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四)、拔高训练:师提问:第一行3根小棒,第二行10根小棒,怎样摆成倍数关系?(整数倍)

三、同桌摆小棒,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

四、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哪两种物品成倍数关系?

五、课后练习:本节课发的题单。

结束语:欢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我们这节课也接近了尾声,老师真舍不得你们,谁能说说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师: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倍数关系吗?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为你们得出色表现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真高兴和大家一起又度过了一段美妙的时光,今天我们从倍数关系的角度去观察并走进了数学世界,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两个量的倍数关系可能是整数倍也可能不是整数倍,可能会有余数,也可能比1小,这种倍数关系将来我们会陆续学习小数和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只是打开了一扇门,还有更多的数学知识在等着大家。同学们,数学其实很简单也很有趣,数学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随时欢迎大家在数学的课堂中做思维的体操,谢谢大家![鼓掌]

篇5: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拍手游戏

师:上课之前,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和老师一起玩?(找一学生)

1、我先拍,听,我拍了几下?(让学生说出是2下)

请你拍3个2下,其他同学听他拍得是不是3个2下?

(1)生会拍:你是怎么拍的?

(2)生连续拍6下: 谁有好办法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3个2下?

就用他教我们的好方法试试看,(就是刚才这道题,全班共同拍3个2)

预备:(师做好示范的动作)开始!(师边拍边数1、2;空一小会儿,再1、2;再空一小会儿, 1、2)

2、再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

请你们拍2个3下 。预备,心里数,开始!(老师带全班学生共同拍,师口型数数,不出声音)

3、刚才咱们合作做了个小游戏,现在哪两个同学愿意到前边玩?你们两分分工,谁先拍,谁后拍?开始吧!

4、你们想玩吗?两人一组,每人玩一次。

5、我们看这组同学是怎样玩的?

指其中的一个人:他给你出题了,你来拍,大家一起来猜他(指出题人)出的是什么题目?大家猜完后反问:你出的是 ?(换另一个学生拍)

师:课下同学们两人一组,可以继续玩,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看谁最精神!上课。

一、情景引入“倍”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农场去看一看,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指两人说到下面的程度:2只公鸡,4只母鸡,8只小鸡)

问:请你比较一下公鸡和小鸡的数量,发现什么了?

(公鸡的只数比小鸡少6只。

小鸡的只数比公鸡多6只。)

问:怎样摆就能使我们一眼就看出小鸡的只数比公鸡多6只呢?

学生到前面摆

问:摆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一一对应)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小鸡的只数多,公鸡的只数少,在比较中,我们除了知道小鸡的只数比公鸡的只数多、小鸡的只数比公鸡的只数少以外,还能知道什么呢?

(预设)一:

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表扬:真好!你都会用倍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了”

(预设)二:

学生没有说到:“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教师直接说出小鸡与公鸡的数量之间还存在这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倍的知识,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一、初步认识“倍”

(1)小鸡和公鸡比,公鸡有2只(同时板书:2只)小鸡有几个2只呢?

怎么摆就能明显的看出公鸡有4个2只?

反馈:谁愿意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什么中间要空开?大家一起数数是4个2吗?学生数师板书:4个2只)

(2)小鸡和公鸡比,我们就以公鸡为标准,把2只公鸡看成1份(圈公鸡),几只公鸡是1份?(2人说)

小鸡有4个2只(手点数),也就是有这样的几份呢?

跟老师一起做一遍,学生书空

小鸡和公鸡比,我们就以公鸡为标准,把2只公鸡看成1份(圈公鸡),小鸡有4个2只(圈小鸡),也就是有这样的4份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

(3)像这样,小鸡和公鸡比,公鸡有(2)只,小鸡有(4)个(2)只,(配合手势)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板书: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生齐读

二、进一步理解“倍”

师:还谁和谁之间有这样的倍数关系啊?那么我们先来小鸡与母鸡之间的关系吧。

(1)出示图片:母鸡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同时在黑板上贴出2只公鸡和8只小鸡)(2人说)

(2)小鸡和母鸡比,母鸡有4只(同时板书:4只)小鸡有几个4只呢?

怎么摆就能明显的看出小鸡有2个4只?

(谁来摆一摆,大家一起数数是2个4吗?学生数师板书:2个4只)

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倍呢?你怎么知道的?借助你手里的学具,看着提示,摆一摆,说一说

(3)小鸡和公鸡比,我们把2只公鸡看成1份(圈公鸡),几只公鸡是1份?(2人说)

小鸡有4个2只(手点数),也就是有这样的几份呢?

咱们一起来数一数(圈4份小鸡:师带着数)

(4)像这样,小鸡和公鸡比,公鸡有2只,小鸡有4个2只,(配合手势)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板书: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5)谁来说说小鸡是公鸡的几倍?2人(生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6)自己说说:小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3、小结: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8只小鸡和2只公鸡这两个量之间,还存在着倍数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倍的认识”(板书:倍的认识)

二、进一步理解“倍”

师:咱们先来看看小鸡和母鸡之间的关系吧

1、出示图片:母鸡有几只?(摆)

2、小鸡有几个4只?怎么摆?是几个4只?(2个4只)

3、小鸡和母鸡比,谁能告诉大家,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倍?(板书: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你怎么知道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

4、生反馈,师圈图(母鸡有4只看成1份,小鸡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2个4只,我们就说小鸡的只数是母鸡的2倍)

5、谁还想说?

第一种:大部分学生不会说

师:没关系大家用手中的学具来代替这两种动物摆一摆说一说,如果不会可以找同桌同学帮帮忙或者举手问老师。

(1)师:谁能说一说?指名说说。(2人说)

第二种:学生能说上来

师:你说得真清楚!大家用手中的学具来代替这两种动物我们一起来摆一摆,看:小鸡的只数是不是母鸡的2倍?

(1)师:谁能说一说?指名说说。(2人说)

看来,你们对倍有所了解了。

看着黑板上的两句话,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同样是6只小鸡小鸡,怎么一会是母鸡的2倍、一会又是公鸡的3倍呢?

2、小结:倍的认识,是两个量通过比较得来的,我们要分清谁是谁的几倍,就要看清谁和谁在比,比的标准不同了,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三、深入理解“倍”

1、还有那两种动物之间有倍数关系?(母鸡和公鸡之间有倍数关系)

(1)借助手中学具摆一摆,说一说。谁到前面来摆?

(2)摆的生说一说,都谁摆的跟他一样?板书: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2倍。)

(3)找三人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结:看来你们认识“倍”这个新朋友了。

篇6: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练习1

1、我们一起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帮助饲养员叔叔来解决一个问题,饲养员一次给小猴子3根香蕉,给大猴子6根香蕉,大猴子吃的香蕉根数是小猴子的( )倍呢?

(1)请你圈一圈填一填(请大家拿出小卷子,小卷子的第一道题)

(2)你是怎么想的?是这样圈吗?(大猴吃的香蕉根数和小猴吃的香蕉根数比,小猴吃的3根是1份,我们先把它圈起来,大猴吃的香蕉根数有这样的2份也就是2个3,我们就说大猴吃香蕉的根数是小猴的( )倍。

(3)(谁和大屏幕上不一样?)

2、小结:看来我们用圈一圈的方法能很快的找出2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练习3

1、现在咱们分成2大组来做个游戏(123组是一大组,456是一大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来做,其他同学在桌子上摆。

2、这组同学第一排摆4根,这组同学第一排摆5根,快动手摆。(开始摆)

3、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2倍。

4、快来看看你们组的代表摆的对吗?第二拍的都是第一排的2倍吗?它们摆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啊?

5、小结:同样是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2倍。由于第一排摆的一个是4根,另一个是5根,第二排摆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练习4

同学们做得特别好,下面咱们大家看大屏幕。

(1)自己小声读要求。(2)一个同学大声读(3)你明白了吗?独立做在卷子上。

1、第一排任意画几个△,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的4倍。

画一画

第一排:————————————

第二排:—————————————————

2、他画的符合要求吗?对不对?还有谁画的和他们不一样?

请同桌互相查,第二排△的个数是第一排的4倍。

练习5

综合题:

1、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谁能把你发现的信息都告诉大家。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

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猜棋子)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听得特别认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倍、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大家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倍数关系,请你认真去找一找。

篇7: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倍”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以一个量为标准,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可见,“1份数”在“倍的认识”中具有重要性与关键性。只要“1份的个数”确定了,另一个量就是这样的几个几。因此,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是掌握“倍”这一概念的关键。要在理解几个几的含义的基础上,用几个几来理解“倍”,使“倍”和几个几之间融会贯通。

新人教版是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倍的认识”教学单元,将以往分散编排在乘除法中的有关“倍”的知识集中编排,让学生在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之后来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知识后移,使难度降低; 二是教学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不再受到乘除法知识的限制,更具逻辑性;三是集中教学用乘除法解决包含有“倍”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加深对乘除法含义的理解。

而我们使用的教材版本还是把“倍的认识”安排在了二年级。“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比较抽象,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鉴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教学设计与实施中要重直观,重观察、操作、比较,重思考、交流。

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下一页更多精彩“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相关内容”

篇8: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试卷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倍的认识试卷

一、填一填

1.18里面有( )个6,18是6的.( )倍。

2.2的3倍是( ),5的4倍是。

3.56=( ),表示()个()相加是();还表示()的()倍是()。

4.一朵花有5片花瓣,3朵花有( )片花瓣。

5.一个数是9,另一个数是它的6倍,另一个数是( )。

考查目的:通过填空巩固倍的意义、倍的求法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答案:第①小题:3;3 第②小题:6;20 第③小题:30;5或(6);6或(5);30;5或(6);6或(5);30第④小题:15 第⑤小题:54

解析:略

二、选择

1.8的4倍是多少?( )

A.12 B.4 C.2 D.32

2.9是3的( )倍。

A.3 B.27 C.6 D.12

3.7个5是( )。

A.12 B.40 C.75 D.35

4.36里面有几个4?( )

A.8 B.32 C.9 D.38

篇9: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倍的认识》优秀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倍的认识》优秀教案

“倍”的认识是后面继续学习乘法和除法计算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好。本节复习课重点关注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教材112页9题时,通过分析题意、独立解决、集体反馈几个步骤,让学生经历知识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世界的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倍”的认识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乘法认知结构的优化。

2.关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解决有关倍的问题时,经常会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相混淆,主要是因为对题意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在本节复习课中,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分析、理解,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从而提高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1题(5):飞机从北京飞往西安大约需要2小时,飞往乌鲁木齐的时间是飞往西安的2倍。北京飞往乌鲁木齐大约需要几小时?

(1)引导学生回顾有关倍的知识。

①“倍”的意义: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意义:一个数中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复习有关倍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3)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对倍的知识的回顾和问题解决,使学生对“倍”有进一步的认识,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及解题方法,为后面的练习作铺垫。

2.结合教材习题,复习倍的认识的解题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区别。

(1)课件出示教材112页9题。

4元16元 元 ()元

①笔袋的价钱是三角尺的几倍?

②一盒彩笔的价钱是三角尺的9倍。一盒彩笔多少钱?

③笔袋的价钱是钢笔的2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2)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分析三个问题各求的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答?

(第一个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第二个问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第三个问题是已知一个数和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3)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

[第一个问题:16÷4=4;第二个问题:4×9=36(元);第三个问题:16÷2=8(元)]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的问题:①倍不是单位名称,它是指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样的问题不用写单位名称;②两个数相比较时,把标准数看作1份,另一个数里面有这样的几份,另一个数就是它的几倍)

(5)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解答。

(6)引导学生讨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什么不同?

(①意义不同;②计算方法不同;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几道题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题方法和二者的区别,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17题:兴华村前年只有16户使用天然气,去年使用天然气的户数是前年的4倍,今年使用天然气的又比去年增加了20户。今年使用天然气的一共有多少户?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寻找解题方法。

(3)列式解答。

16×4=64(户) 64+20=84(户)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倍的认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14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区别:

(1)意义不同;

(2)计算方法不同;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有单位名称,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没有单位名称。

篇10: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一定的整数知识,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学法:学生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采用了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引入课题。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平均分怎么样?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

3、2支笔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4、1个圆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认识 1/2

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蛋糕呢?”来产生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蛋糕的情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让学生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接着学生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学生作品:

(1)为什么都能表示1/2 ?

(2)图形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1/2

(3)为什么一个1/2大,一个1/2小

经过多次比较,去掉1/2的表面属性,提取1/2的本质属性。

(4)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吗?

2、认识几分之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自主地学习探究几分之一,培养学生进行尝试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获得发现的喜悦。这一步我采用了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几分之一。

活动要求:

想:在心里想好一个分数

写:将这个分数写在方格纸上

选: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

3、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课件,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诉学生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学生估计出是1/3后,教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学生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单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计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学生应该可以估计出。最后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索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学生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继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第二是让学生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93页第3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让学生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学生探索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巩固运用1、比较大小 2 、先看图估一估,在填上合适的分数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第四环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