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被起诉后果:逾期不偿还会被处以滞纳金和违约金,纳入信用黑名单;欺诈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承担刑事责任。违约金可为法定违约金(法规规定的比例)或约定违约金(合同约定)。借钱不还可申请强制执行,但执行期限为两年,超过期限需通过协商解决。《民法典》规定借款人应按约定期限返还借款,无约定可随时返还;贷款人可催告借款人返还。《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期间为两年。
法律分析
一、民间借贷被起诉都有什么后果
民间借贷被起诉的后果有:经协商调解逾期不偿还的,会被处以滞纳金、债务人承担违约金的责任;经法院判决后仍不还款的,会被纳入信用黑名单;以非法占用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可能构成诈骗罪,会被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的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二、民间借贷规定的违约金可以有那些
1.法定违约金
由法律直接规定的违约金为法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是在一些法规,明文规定的违约金比例。合同对违约金作了原则性规定,且有关条例规定了违约金比例,适用法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一般是明确规定违约金比例或者约定一定的比例范围。
2.约定违约金
违约金是由当事人约定的,为约定违约金。约定违约金是一种合同关系,称违约金合同。这种合同属从合同。主合同无效,违约金合同无效。违约金合同是诺成合同,与定金合同不同,不以预先给付为成立要件。约定违约金又是一种附条件合同,通常,违约行为发生,违约金合同生效;违约行为不发生,违约金合同不生效。
三、借钱不还可以强制执行吗
借钱不还可以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之后,债务人不履行判决,债权人是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超过期限的,就只能被执行人协商了,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结语
民间借贷被起诉可能导致多种后果。协商调解逾期不偿还的,将面临滞纳金和违约金的责任;法院判决后仍不归还款项的,可能被列入信用黑名单;若以非法手段骗取大量财物,可能构成诈骗罪,需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第675条,借款人应按约定期限归还借款,如期限未约定或不明确,借款人可随时归还,贷款人可要求合理期限内归还。违约金可分为法定违约金和约定违约金。法定违约金由法律直接规定,约定违约金由当事人协商约定。借款不偿还可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判决生效后,债务人不履行可被强制执行,但申请执行期限为两年,超过期限需通过协商解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9条规定,执行申请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最后一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公安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等犯罪,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和第一百一十三条之规定,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单位进行罚款,并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