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合同诈骗的处理方式:一是通过仲裁机构审查确认合同无效;二是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并申请财产保全;三是报案并提供证据协助司法机关侦破合同诈骗案件。
法律分析
遭受合同诈骗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一)如果被诈骗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这中发现合同可能为诈骗性的合同,对方有诈骗嫌疑的场合,且双方在合同中订有仲裁协议的,可以提请合同管理机关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仲裁委员会对合同进行审查,确认该诈骗性合同为无效合同。
(二)如果被诈骗方在履行前或正在履行中发现合同属于诈骗性的合同,对方有诈骗嫌疑的场合,且双方没有订立书面仲裁协议,及时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该诈骗性的合同无效。在发现诈骗方可能处分或转移已经履行的财产的,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诉讼财产保全。
(三)合同诈骗的案件有许多都是触犯刑律的,诈骗方应负刑事责任。在发现诈骗方隐匿财产不能履行或诈骗方潜逃之后,被诈骗方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人民检查院或人民法院报案,并积极提供各种线索,收集有关合同诈骗的证据,协助司法机关快速侦破合同诈骗案件,以挽回因合同欺骗诈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拓展延伸
合同诈骗案件的法律追究与应对措施
合同诈骗案件的法律追究与应对措施涉及对涉案方的法律责任追究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在法律追究方面,首先需要对涉案方展开调查取证,收集相关证据以支持指控。随后,根据合同法和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将涉案方提起诉讼或报案,通过法院审理或公安机关调查处理。同时,应对措施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与涉案方进行协商谈判,寻求和解或赔偿协议;向相关行业协会或监管机构举报,以保护其他受害人的权益;加强内部风控措施,提高合同审查和风险防范能力,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通过法律追究和应对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维护合同诈骗案件的合法权益,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结语
合同诈骗是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对受害方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应对合同诈骗,被诈骗方可以通过仲裁、起诉和报案等方式寻求法律保护。同时,诈骗方应承担刑事责任。在处理合同诈骗案件时,需要展开调查取证、收集证据,并依法追究涉案方的责任。此外,采取协商、举报和加强内部风控措施等应对措施也是必要的。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追究和应对措施,可以维护合同诈骗案件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