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成立不等于生效,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合同在特定条件下或法律规定下才能生效。若合同需要办理相关手续才能生效,未办理手续不影响合同中的其他条款效力。未履行办理手续的一方将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
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合同就生效了,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另行约定了生效时间或者生效条件的,或者法律规定合同应当在办理相关手续后才生效的,此时,合同虽已成立但未生效。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拓展延伸
合同成立后还需满足哪些条件才能使合同生效?
合同成立后,为了使合同生效,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合同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一致,即要求双方真实、自愿地达成合同;2.合同的对象必须是合法的,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3.合同的内容应明确具体,不能存在模糊、不确定的条款;4.合同的履行方式和期限必须符合法律要求;5.若合同涉及特定形式要求,如房屋买卖合同需要公证等,还需满足相应的形式要求;6.若合同涉及特定的许可或批准,还需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或批准。只有当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时,合同才能真正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才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结语
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合同生效,若另行约定生效时间、条件或法律规定需办理手续,合同虽成立但未生效。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除非法律或当事人另有规定。未办理相关手续影响生效,但不影响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的效力。合同生效需满足真实意思一致、合法对象、明确具体内容、符合法律要求的履行方式和期限,若涉及特定形式或许可批准,还需满足相关要求。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需履行各自义务。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