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幼兔的成活率
1、尽量避免兔子出现应激
幼兔需要面临较大的环境变化,期间很容易受到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比如断乳、饮食改变、居住环境改变、疫苗接种等,这些都是导致兔子应激的常见因素。所以在这一期间,饲主要特别注意饲养管理兔子的各个细节,尽量避免幼兔出现应激,否则幼兔应激很容易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诱发疾病。对于需要断乳的兔子,需保证它们断乳后的饲料稳定,一周内保持“三不变”,即保证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总之就是要尽可能地防止幼兔经历较大变化之后如果需要调整幼兔的饲料,还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给幼兔接种疫苗或用药预防疾病时,注意分开进行。
2、保持幼兔的生活环境舒适稳定
幼兔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饲主要注意给它创建一个舒适且稳定的生长环境。如果突然改变幼兔的生活环境,幼兔很有可能会受到严重惊吓,在这种情况下,它们采食状况,消化及排泄、生长发育等都会受到影响。所以饲主需尽量为幼兔打造一个舒适、安静且稳定的生长环境。
3、增加营养补充
幼兔的生长发育速度很快,需要摄入更多的营养,同时幼兔往往比较贪食,但是因为幼兔的胃肠容积小,消化能力较弱,所以往往容易因为贪食而导致胃肠负担过重,造成消化不良。大约有50%的幼兔因为消化系统异常而死亡,因此,饲主务必给幼兔做好营养调控,防止它们出现消化系统疾病。
对于刚断奶的幼兔,饲主需尽量选用营养全面,体积较小、适口性好且容易消化的颗粒给它们喂食,少喂食水分多的青饲料和粗硬饲料;保证幼兔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在16%~18%左右;不可给幼兔喂食过多精饲料,幼兔进食精饲料过多很容易引起肠炎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更大的危害。注意给幼兔喂食的饲料一定要干净无害,如果是喂食青绿饲料,要注意先清洁干净、晾干后再喂食。
4、采用合理饲喂的方式
前面说到幼兔贪食,所以饲主饲喂幼兔一定要定时定量,少喂勤添,每天可以分成4~5次喂食,每天一般可以喂食2次混合精料,2~3次青绿饲料,并随着幼兔的日龄及体重增长,相应地增加饲喂量,具体所需要的饲喂量可以根据每次喂食后是否有剩料以及结合幼兔的粪便的软硬程度来判断调整。同时要注意保持兔子的饲料相对稳定,不能突然增加或改变它们的饲料,否则很容易会引发幼兔消化道疾病或导致幼兔死亡。另外,除了喂食饲料之外,饲主还需给幼兔提供足够干净的饮水
5、做好兔子疾病预防工作
幼兔容易引发多种疾病,常见的有球虫病、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兔瘟等,所以为了兔子的健康和安全着想,宠主一定要注意给幼兔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消毒饲养环境,定期给幼兔做好药物预防、免疫接种防范,尽可能地降低兔子疾病发生的几率。球虫病是幼兔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当兔子到达幼年阶段,饲主必须在它们的饲料中添加适量抗球虫、防肠炎及促生长的药物,比如使用地克珠利、敌菌净等药物预防兔子球虫病和肠炎。另外,平时在幼兔的饲料中添加适量洋葱、大蒜等对促进幼兔生长有一定的帮助。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提高幼兔的成活率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提高幼兔的成活率的方法
提高幼兔成活率的方法
提高幼兔的成活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的饲养管理,科学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以及优化繁殖技术。
首先,合理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幼兔成活率的基础。这包括提供适宜的温湿度,良好的通风,以及适当的光照。例如,幼兔对温度的要求较高,出生后的第一周,环境温度应控制在30-32℃,以后每周降低2℃左右,直至降至20℃左右。此外,还应保证饲料的营养全面,易于消化,且干净卫生,避免引起消化道疾病。
其次,科学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是提高幼兔成活率的关键。幼兔出生后,应及时注射疫苗,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定期对兔舍进行消毒,可以有效防止细菌性疾病的传播。如果发现幼兔出现疾病症状,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疾病在兔群中扩散。
最后,优化繁殖技术也能有效提高幼兔的成活率。选择品种优良、健康无病的种兔进行繁殖,可以从源头上提高幼兔的体质和抗病能力。此外,适当的配种年龄和配种次数也能影响幼兔的成活率。例如,雌兔的初次配种年龄不宜过早,一般在5-6月龄时为宜,过早配种会影响雌兔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幼兔的体质。
总的来说,通过改善饲养环境、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实施科学的疾病防控措施以及优化繁殖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兔的成活率。这些措施需要综合运用,不可偏废,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幼兔饲养管理方法技术如何饲养幼兔提高幼兔成活率
1、调节环境
首先要做的就是调节兔舍环境了,这是个比较漫长的阶段,持续时间在一个月左右。这个阶段不能再全部按母兔的生活习性来,主要的环境包括光照和温度方面,此时母兔对于光照的需求不高,幼兔也不需要多少光照,所以兔舍的光照时间要适当的减少,每天7-8个小时左右即可,然后慢慢增加。随后就是控温方面,母兔幼兔都喜欢偏高温,所以这个阶段温度一般控制在30℃上下即可。其它的环境因素也慢慢调整,看看幼兔怎么最活跃就怎么维持即可。
2、改造兔舍
环境调节好以后就要开始针对兔舍适当的改动了,幼兔绒毛少,而母兔生产的幼兔也不少,所以先将母兔的窝扩大,以免幼兔出现直接接触地面吃奶的情况。窝扩大以后还需要在幼兔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加草料用作垫料,因为幼兔会慢慢围绕着兔舍活动,兔笼里面最好不要放置任何东西,有着空阔的场地就足够幼兔活动了的,这样能防止幼兔误入到这些物品上面时摔下来。
3、饲养与管理
幼兔期生长发育快,食欲旺盛,消化力强;但对疾病的抵抗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容易患各种疾病,死亡率高。刚断乳时,应保持断乳前的饲养、环境与管理等条件;隔开母兔,让仔兔仍留在原来的兔笼,可减少仔兔对新环境的应激反应。对刚断乳的幼兔,仍喂给断乳前的饲料,要求容积小、营养好和易消化。随着幼兔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饲料,但不要突然改变,数量以吃饱为宜,防止幼兔贪食而引起消化道疾病。选作种用的后备兔,还要注意防止过肥。仔兔断乳后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后转入幼兔群,分群时可按窝分成小群或按日龄、强弱和大小分开饲养,每小群4~5只为宜。幼兔阶段易发病,特别是球虫病发病率和残废率都较高。为了预防球虫病,断乳后普遍投给磺胺二甲基嘧啶,按精料1%的比例混入喂给。同时,要保持笼舍的清洁卫生、干燥。
4、小心断乳
断乳这个阶段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刚断奶的兔子很容易因为饮食的变化出现死亡的情况,这个几率也是比较高的。断乳不能一次就直接断了,要慢慢的递减,让幼兔慢慢的适应。断乳以后不要急着调整喂养的食物,除了增加数量以外,最后一周以后再慢慢修改饲料。如果断乳的时候幼兔各种反应表现的比较激烈,那么说明时间太快了,最好适当的放慢速度。
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幼兔的成活率?
提高幼兔成活率的方法主要包括优化饲养环境控制、合理的饲养管理、有效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措施,以及科学的繁育计划。
首先,饲养环境的优化是提高幼兔成活率的关键。幼兔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保持兔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至关重要。例如,在寒冷季节,应确保兔舍有足够的保暖措施,如使用保温材料建造兔舍、提供适当的加热设备等。同时,兔舍的湿度也要控制在合适范围内,过高的湿度会导致呼吸道疾病等问题。
其次,合理的饲养管理对于提高幼兔成活率同样重要。这包括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和营养均衡的饲料。例如,幼兔需要高蛋白、高纤维和易消化的饲料,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此外,定时定量的饲喂和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增强幼兔的体质和免疫力。
再者,有效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措施是提高幼兔成活率的重要保障。这包括定期接种疫苗、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患病个体等。例如,针对兔瘟、巴氏杆菌病等常见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同时,保持兔舍的清洁卫生,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最后,科学的繁育计划对于提高幼兔成活率也具有重要意义。这包括选择健康的种兔、合理安排配种时间、控制繁殖频率等。例如,选择遗传品质优良、健康无病的种兔进行繁育,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后代的体质和成活率。同时,避免过度繁殖和近亲繁殖也有助于减少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怎样提高幼兔的成活率?
怎样提高幼兔的成活率
1、尽量减少应激因素
仔兔过渡到幼兔的这一过程会经历较大的环境变化,容易受到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如饮食变化、饲料改变、笼舍改变、疫苗注射、药物预防等,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幼兔应激,并导致其抗病能力下降。
因此,饲主要注意到饲养管理的各个细节,尽量防止兔子应激。在兔子断乳后一周内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实行逐渐过渡,给予幼兔充分的时间适应,降低兔子因为各种改变发生应激的几率。另外,科学安排分群调笼、打刺耳号、疫苗注射、药物预防等工作,分开进行。
2、提供舒适的饲养环境
幼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应提前为幼兔打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由于幼兔的神经调节机能还不健全,一点点小的惊吓,都可能造成兔群惊场,影响幼兔的采食,消化及排泄,以及影响幼兔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时还可能会诱发疾病。所以需注意给幼兔创建一个安静、干净、干燥、通风、温暖及密度适中的生长环境。
3、适时做好营养工作
幼兔的生长发育很快,在这一时期的幼兔需要采食大量的饲料。不过此时它们的胃肠容积还很小,消化能力较差,但又因为食欲旺盛,所以幼兔往往会因为贪食而导致消化不良。幼兔的死亡原因50%以上都是因为消化系统异常而导致的,所以要重点为幼兔做好营养工作,避免它们出现消化系统疾病。
饲喂断奶后的幼兔,应该使用营养全面,体积小、适口性好、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较高的且易于消化的颗粒饲料进行喂食,同时少量饲喂水分过多的青饲料及粗硬饲料。注意幼兔的日粮不是营养水平越高越好,饲喂精饲料过多反而容易导致幼兔腹泻和引发肠炎,而一定量的粗饲料对幼兔调节消化系统功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需注意适量喂食玉米等高能量的精饲料,增加苜蓿等高纤维饲料的饲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幼兔肠炎。另外,为了促进幼兔的生长发育,可以在其混合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酶制剂和抗生素。此外,注意保证兔子饲料干净、新鲜,青绿饲料要鲜嫩,带泥土的青草一定要清洁干净、晾干后再给它们喂食。
4、加强饲喂管理
幼兔的食欲旺盛,容易贪食。所以饲喂幼兔一定要注意定时定量喂食,少喂勤添,每天可以分成4~5次饲喂,可以每天喂混合精料2次,青绿饲料2~3次,但要注意适量喂食。同时饲喂量应随着幼兔的日龄的增长、体重增加而逐渐增加。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每次喂食后是否有剩料及结合观察幼兔的粪便的软硬来判断是否要调整饲喂量。但是还需注意保持饲料相对稳定,不可突然增加和变更饲料,否则,很容易会导致幼兔患消化道疾病或引起死亡。此外,在饲养管理幼兔的过程中,注意保证时时给予它们充分的干净的饮水。
5、做好疫病防控措施
幼兔容易引发兔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巴氏杆菌病、兔瘟等各种疾病,如果不注意给它们做好防疫工作,幼兔很容易得传染病,甚至还会造成全群覆灭。因此,应注重给幼兔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环境消毒、药物预防、免疫接种及加强饲养管理等各项工作。保持兔舍、兔笼干净,坚持定期消毒,及时清除兔子的粪便。在幼兔适宜接种后,及时给它们接种兔瘟疫苗、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和魏氏梭菌疫苗等疫苗,做好疫病防范。另外,这一时期的兔子容易受球虫病的威胁,所以,还应注意在幼兔的饲料加入抗球虫、防肠炎及促生长的药物,如地克珠利、敌菌净等药物,防止幼兔患上球虫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举例的关于提高幼兔的成活率的有效举措,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