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份本人执教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爱之链》这节课,在教学乔依帮助老妇人后却不要老妇人给的钱的时候,问学生:“乔依可不可以接受这笔钱?”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乔依不可以接受老妇人的钱,因为帮助别人是不需要回报的。”
b生说:“如果要了钱就不是帮助了。”
c生说:“乔依帮助老妇人,只希望老妇人也能去帮助别人,所以他不会要钱的。”
……,……(学生们都各抒己见,说的很好。)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乔依可以接受老妇人的钱。”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起来,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乔依的该与不该。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便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乔依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当然可以呀,天那么冷,又黑下来了,乔依帮助老妇人钻上钻下地换车胎,浑身弄得脏兮兮的,还伤了手,拿点钱是应该的。”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帮助别人是发自内心的,怎么可以要酬劳呢?”
又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那老妇人是个有钱人,况且乔依又确确实实帮了她一个大忙,完全可以接受这钱嘛。”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作为教师,我并没有到此为止,急于下结论,而是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后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话题目就叫《假若我是乔依》。
[ 分析与反思 ]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 “ 一石击起千层浪 ” ,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 。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乔依可不可以接受老妇人的钱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乔依与生活中乐于助人的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三、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爱之链》是一篇平常而又感人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