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矛与盾》教案设计 篇13

《矛与盾》教案设计 篇13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一、说教材:

  《矛与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互相抵触,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本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既是一则文言文,又是一则寓言。文言文同学们已是第二次接触,因而在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 ,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进入中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及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大致读通课文,了解故事,明白其中的寓意,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

  3、学会5个生字,理解一些文言词语,能说出重点句子的意思,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读、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让学生课前做好一些预习。课上按照: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四读法”进行展示交流,以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味美,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同学们学过的现代寓言的特点,自然引出古代寓言的特点——寥寥数语,便能表情达意,再引出《古代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矛与盾》。课题一板书,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积累与预习,谈对矛与盾的了解。

  〈二〉结合预习谈对作者的了解。

  〈三〉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生会答出“读通、读懂、读好”这一系列学习步骤,而这篇课文既是文言文、又是寓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故而要加入一个环节“读透”。师在这要巧妙点出,并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法就是:读通—读懂—读好—读透。

  〈四〉按四个环节进行学习,展示交流。

  1、读通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接着指名读,再读,一直到读到正确、流利为止。因是文言文,所以读的次数要较于平常的白话文要多,然后再让学生谈整体感知,即主要讲什么?

  2、读懂、读好

  在此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注释预习,一字一句深入地读,读明白每一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试着完成 。

  接着,汇报展示合作学习结果。对汇报的要求很宽松,可以小组合作汇报 ,一人一句;也可以就你懂得最透彻的一句汇报;也可以就全文来汇报,每汇报一句,除了谈理解,还要让学生再通过有感情读展示理解到的,师再相机点拨,指导读法,也就是在“读懂”中渗透“读好”这一环节,让学生既读懂又读好。

  3、读透

  文章读到这时,实质上已读透,此时,我就围绕课后题“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及文章蕴含的道理设计了一个题“文章读到这里,你肯定感受颇深,此时,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谈,只要说出道理即可。

  〈五〉拓展

  这一处,分两个小环节:一是“演一演”;二是“谈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举例说明。”

  说生活中遇到的事例时,估计学生一下子想不出,师可做以引导。如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六〉小练笔

  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补写,进行交流,评价,指引方向。

  〈七〉作业

  背诵,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美,积累语言。

  五、说板书

  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紧扣主题,揭示寓意。卖者自夸的两句话“矛(利)物无不陷,盾(坚)物莫能陷”,自然引出“自相矛盾”,这一主要意思。

  附:

  矛与盾

  矛(利)————物无不陷

  自相矛盾

  盾 (坚)————物莫能陷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