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说明: 《矛与盾》是人教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十四课的一篇文言文,它通过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懂得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学会方法,理解意思,熟读成诵,明白道理都是重点,也都是难点。
一、 直接导入新课
1、 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寓言吗?
2、 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不过这则寓言与我们平时读过的寓言故事不太一样,是一篇文言文,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文言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能说出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懂得的道理。
二、 指导朗读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注意长句子的停顿,把握好朗读时的语气。
2、 出示课文,学生个人练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3、 指导朗读
⑴、师:全文几句话?请看第一句,有谁读懂了? ⑵、师:既然这个人在夸耀,那现在就请你来夸一夸。读第一句话(生读)。 ⑶、你大概是第一次出来做生意吧!声音要大一点,要自豪一点,不然生意就被别人抢去啦! ⑷、师:你真会夸自己的盾,我想请你带大家一起夸一夸,好吗? ⑸、师:同学们很会夸耀,那个楚国人又是如何卖他的矛的呢?请看第2句话,有谁读懂了?
⑹、师:原来是在夸他的矛锋利,请你来夸一夸矛吧!“又誉其矛曰:……”(生读) ⑺、师:楚国人既夸了自己的矛又夸了自己的盾,不知道同学们想夸什么呢? 自己在下面吆喝一下吧!(生自由读) ⑻、师:请男生夸耀盾,请女生夸耀矛,看哪一组夸得更自豪,准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又誉其矛曰:“……” ⑼、同学们真会夸耀,我又想买盾又想买予,还是先看看口袋里的钞票够不够,正当我准备掏钱的时候,同学们,难道你们不想对我说些什么吗? ⑽、生:不能买,因为…… ⑾、原来这样啊!我差点上当了?我要揭穿他!谁来帮帮我? ⑿、(示意学生看第3句话)生读第3句。 ⒀、师:请一位同学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读一读这个人说的话。(生读) ⒁、师:楚国人被这么一问,哑口无言了 ⒂、生齐读。 要求:读慢一点,学会吹嘘自己的矛和盾,注意反驳的语气。
三、 学生自学讨论:(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注释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遇到难懂的句子与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2、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 同桌互相交流
四、 全班交流
1、 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大家都在嘲笑那个楚国人,他到底错在什么地方?想象一下,假如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结果会怎样呢?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既然大家都嘲笑那个楚国人,他的买卖是难以做下去了,老师想请大家帮帮忙,怎样把他的矛和盾卖出去呢? (生讨论)
五、 拓展
出示《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②颈而死。因释③
其耒④而守株,冀⑤复⑥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释①、株:树桩子
②、折(shé):断
③、释:放下
④、耒(lěi):古代一种农具,形状像杈
⑤、冀:希望
⑥、复:再,又一次
要求:1、借助注释,读好课文,边读边想,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说说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 作业
1、 练习背诵课文
2、 想一想,生活中你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