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二册荷花淀 篇4

第二册荷花淀 篇4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一、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思想的写法。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通过人物分析理解小说的主题。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小说的语言(包括描写人物的个性语言和整体上的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 

  2.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三、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解题: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二)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艺术风格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三)情节结构: 

  预习提问1:《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预习提问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通过什么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预习提问3:如何按情节划分层次?(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月亮升起来"-——"上船走了")开端 

  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发展 

  第三部分: 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她们向荷花淀里摇"——结尾)高潮、结局、尾声 

  (四)本文线索: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 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五)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崐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水生嫂具有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坚强忠贞的劳动妇女。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 

  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思想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 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语言和景物的描写特色。 

  一、研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孙犁先生主张,文学语言应该“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他不仅这样要求别人,还自觉地在创作中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荷花淀》便是典范。这部作品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炼,显示出作者已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又精细传神的高超的白描手法,并能以此充分表现人物的时代气质。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语言学习的重点应集中在三个方面 :1、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2、诗味盎然的环境描写;3、准确生动的遣词造句。 

  我采用“领悟式学法”——教师精讲“夫妻夜谈”,让学生领悟并总结分析人物对话的方法: 

  1.熟读全文,结合上下文分析; 

  2.抓重点词。如两处“笑”和“小声”,单音节词“谢”和“嗯”等; 

  3.注意句中状语。如“总是”“呆呆”等; 

  4.以组为单位分析讨论第二部分的“商议探夫”。最后布置学生课后独立分析第三部分的对话,并仿写一则人物对话片断 。 

  由悟法、试法到用法,由阅读理解到尝试写作,并注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最终彻底攻破教学重难点。 

  2.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嫂为什么会这样问? 

  明: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3)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二、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板书: 

  明确: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简要总结、精讲多练。 

  一、 主题思想:小说以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抗日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农村青年妇女的群体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 艺术特色: 

  (一)追求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既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也不在人物塑造上刻意雕刻。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 善于用简洁朴素的对话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刻画场面。 

  (三)景物描写如诗如画,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等作用。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随课练习 

  一、《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自个性特点。 

  答案:A.机智伶俐 B.爽朗直率 C.稳重谨慎 D.性急冒失 E.忸怩含蓄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二、指出以下各句带点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答案:(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答案:(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 

  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答案:(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4小船窜进了荷花淀。答案:(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