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
记得小时候,一天傍晚,我和父亲出门散步。父亲突然停住脚步,问了我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你有多大的力气?”我当时长得瘦弱,能有多少气力啊,便说:“呵,刚背得动书包。”
父亲指指不远处的路口,我一看,原来是一棵不算小的树不知为何倒了,将路压了一大半。父亲说:“天快黑了,怕会有人被树绊倒。嗯,得想个法子把它弄走。”我说:“过了这么多人都没人搬,还是别管了吧?”父亲没有回答我,过了一会儿,说:“你去把那棵树搬开吧!”我呆呆站在原地,还以为听错了呢。父亲却催促道:“去吧!”他拍拍我的肩膀,给我打气道:“放心,我保证你能把那棵树搬走。”我只得硬着头皮使劲推推,树纹丝不动。我有些气恼,心想父亲真是寻人开心,又狠命推了推树,依然没有效果。
一个背电工包的年轻人路过,看着我,很是吃惊:“哟,你是人小胆壮啊!还是我来试试吧。”他把袖子一挽,和我一起推树,树只微微颤了几下。这时,过来一个壮实的中年人,见我俩在推树,把自行车一架,说:“你们俩肯定不行,我来搭把手。”中年人力气很大,树动了几下,可还是没能移开。又过来一对下班的夫妻,也主动过来帮忙,树开始挪动了。不一会儿,又有几个路人过来帮忙。人多力量大,大家硬是把树抬了起来,彻底将它搬开了。“既然是善意,那么不管它是否微弱,都会在传递中放大,在放大中增强,会感染其他人,凝聚更大的美好力量,再传播开来。”许多年后,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样的话。童年的那个傍晚,父亲已经巧妙地告诉我这个道理了。
刚上中学时,父亲工作调动,我们搬了家。新家的条件不错,周围很安静,最让我兴奋的是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书房。从那以后,每晚,一盏小小的台灯与我温柔相伴。我静静看书到深夜,很是享受。
不久,惬意的日子被打破了。隔壁那户人家,夫妻俩每日凌晨四点就早起做生意。许是他家的门轴太紧,开门关门总会发出尖利的“嘎吱”声。白天倒也没什么,只是这声音在凌晨响起,就惊心动魄了。他们夫妻不是同时出门,于是,这“嘎吱”总会响声连连。甜梦中,我常常被刺耳的声音惊醒,便再也睡不着了。那段日子,早上起来我总是呵欠连天;晚上看书,再精彩的书,也看不了几页便昏昏欲睡。太恼火了!
备受“嘎吱”声煎熬的我,终于忍受不住了,开始向父亲诉苦,愤愤不平地说要捡块石头,砸烂他家的大门。没想到,父亲微微一笑,从墙角的工具箱里拿出一瓶保养自行车用的润滑油。父亲走出门去,在那户人家门口蹲下,用油壶将几滴润滑油注入他家的门轴。果然,门轴的“嘎吱”声消失了。从此,我生怕那讨厌的“嘎吱”声再次响起,学着父亲的样子,每隔一段时间就给他家的门轴注几滴润滑油。那天,我正给门轴注油,恰巧被那家的女主人看见。她满脸惊讶,喃喃地说:“我还以为这门自己好了呢……”很快,他们家换了一个新门轴,“嘎吱”声再没响起过。
从那以后,我与别人相处,虽然也避免不了误会,甚至是争吵,但每逢此时,我都会想起父亲那瓶润滑油。与其针锋相对,还不如主动为彼此的关系注入几滴友善的“润滑油”。事实证明,“润滑油”的效果总是不错的。
父亲只是个普通的干部,话不多,钱不多,他却给予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为人向善,与人和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