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词语解释是: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⒈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原是驿卒。后参加陕北农民起义军高迎祥部,英勇善战,号为“闯将”。高迎祥牺牲后,被推为“闯王”。1640年率起义军进入连年灾荒的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发展到百万之众。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后在山海关战役中遭吴三桂和清军夹击,大败,退出北京南下。次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一说兵败后出家为僧。⒉长篇小说。姚雪垠作。先后于1963年、1976年、1981年出版。明末,李自成被农民起义军推为“闯王”。潼关一战,起义军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等潜入商洛山。后起义军东山再起,在河南攻破洛阳,声势大振;后又几次击溃明王朝主力,三次攻打开封。小说结构宏大,情节丰富,在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个性化上有突出成就。
李自成的词语解释是: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⒈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原是驿卒。后参加陕北农民起义军高迎祥部,英勇善战,号为“闯将”。高迎祥牺牲后,被推为“闯王”。1640年率起义军进入连年灾荒的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发展到百万之众。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后在山海关战役中遭吴三桂和清军夹击,大败,退出北京南下。次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一说兵败后出家为僧。⒉长篇小说。姚雪垠作。先后于1963年、1976年、1981年出版。明末,李自成被农民起义军推为“闯王”。潼关一战,起义军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等潜入商洛山。后起义军东山再起,在河南攻破洛阳,声势大振;后又几次击溃明王朝主力,三次攻打开封。小说结构宏大,情节丰富,在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个性化上有突出成就。 结构是:李(上下结构)自(独体结构)成(半包围结构)。 繁体是:李自成。 简体是:李自成。 拼音是:lǐ zì。
关于李自成的成语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桃李成蹊 桃李年 浑然自成 功到自然成 自成一格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关于李自成的诗词
《金缕曲·读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哀李岩》 《无题·桃李自成蹊》
李自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李自成(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是姚雪垠著长篇历史小说,共有五卷,出版于1963—1999年。网友释义: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自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国语辞典:人名。(西元1606~1645)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明末流寇,自称闯王。性情残忍猜忌,率领党徒烧杀掳掠,延祸数省。崇祯十七年于西安称王,僭号大顺,并率众攻陷京师,庄烈帝殉国。后吴三桂领清兵入关,李败逃自杀。李自成[lǐzìchéng]⒈人名。(西元1606~1645)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明末流寇,自称闯王。性情残忍猜忌,率领党徒烧杀掳掠,延祸数省。崇祯十七年于西安称王,僭号大顺,并率众攻陷京师,庄烈帝殉国。后吴三桂领清兵入关,李败逃自杀。英语LiZicheng(1605-1645),leaderofpeasantrebellionattheendoftheMingDynasty德语LiZicheng(Eig,Pers,1606-1645)法语LiZicheng辞典修订版:人名。(公元1606~1645)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明末流寇,自称闯王。性情残忍猜忌,率领党徒烧杀掳掠,延祸数省。崇祯十七年于西安称王,僭号大顺,并率众攻陷京师,庄烈帝殉国。后吴三桂领清兵入关,李败逃自杀。其他释义:①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原是驿卒。后参加陕北农民起义军高迎祥部,英勇善战,号为“闯将”。高迎祥牺牲后,被推为“闯王”。1640年率起义军进入连年灾荒的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发展到百万之众。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后在山海关战役中遭吴三桂和清军夹击,大败,退出北京南下。次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一说兵败后出家为僧。②长篇小说。姚雪垠作。先后于1963年、1976年、1981年出版。明末,李自成被农民起义军推为“闯王”。潼关一战,起义军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等潜入商洛山。后起义军东山再起,在河南攻破洛阳,声势大振;后又几次击溃明王朝主力,三次攻打开封。小说结构宏大,情节丰富,在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个性化上有突出成就。
关于李自成的造句
1、李自成是一个贫苦农民的米脂县陕西省。
2、几年后,李自成攻占北京,张氏为黄夫人及两个儿子准备盘缠,“潜遣归里”。
3、虽则北京旋得旋失,好歹李自成手中还有陕西、河南、湖广北部诸多地方。
4、心中计议已定,便决定投降李自成,当吴三桂说出此议,一众人皆是欢呼不已。
5、李自成作为明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他不可能摆脱三百年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关于李自成的词语
桃李年 自成一格 无为自成 自成一家 浑然自成 自成机杼 桃李成蹊 自学成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