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安徽省,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王萍,很高兴能和大家见面。我会用我的真诚去服务各位,用我的笑容去感染大家,希望大家在这里玩的愉快。
在到达景区之前,问问大家,大家去过天堂吗?估计大家都没去过,没关系,小王今天就带大家去。虽然这个天堂呢是山寨版的,但是它也是全球唯一,如假包换。天堂寨风景区
位于安徽省金寨县西南部,大别山北麓,它的南边与湖北省英山县、湖北罗田县接壤。景区总面积有120平方公里,整个山势呈南高北低分部,千米以上山峰有数十座,主峰天极峰海拔1729.13米,为大别山的第二高峰。天堂寨不仅是安徽和湖北的交界山,也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因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被誉为植物的领地,动物的王国,净水的世界,云雾的海洋,娃娃鱼的故乡,杜鹃花的领地。景区现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都等不及了吧,别急,在下车之前呢,首先,我要与各位约法三章:在游览风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到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同时保护好景区的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和烟头,更不要学习孙悟空刻字哦,实践证明,“名人”可不那么好当啊。进入景区,我们还要换乘景区公交车。请大家跟我来,排队上车。我们前方的目的地是虎形地。现在我们走在景区的盘山公路上,大家看你们的左手边的山峰,它叫白马峰,海拔1488米,因山形像一匹骏马而得名,它由马鞍、马背、马尾组成,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马的臀部。白马峰千米绝壁,万丈深渊;山脊上岩石裸露,雄奇险峻。每当暴雨过后,山谷中云雾升腾,就像一匹白马奔驰在云海里,引发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晴日时,阳光照射在白色的岩壁上,就像山峰上披着一层白色的雪。形成马尾晴雪、鞍鞯夕照等独特景观,十分壮美。看,那是白马峰栈道,游人可以通过栈道直达白马峰峰顶,栈道倚绝壁而建,让人望而生畏。如果有机会,有胆量的都可以尝试攀登,练练胆量。
这里就是虎形地停车场,下面我们要用徒步攀登了
相信大家已经隐约听到隆隆水声。没错,前方正是天堂寨的第一道瀑布了,这第一道瀑布叫九影瀑,山泉水从70米的高空落下,如同一条白练,落入深潭之中,非常的幽静秀美。瀑布后岩壁上的白色岩脉蜿蜒曲折,像一只老鹰,又像一条盘龙,有句名言道:山不在深,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地也是灵气聚集之地,这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是天然的氧吧。大家在这里一定要做几次深呼吸,沾沾仙灵之气。
我们从右边木栈道继续前进,大家加油。好,上来以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二道瀑布,第二道瀑布叫情人瀑、也叫垂帘瀑。她高44米,水势柔和,几度曲折,就像一个少女在拨弄她的秀发,多么动人妩媚。在第二道瀑布这里,还有一个亮点,请大家抬头,这是一棵巨大的茅栗树,大家来找一找亮点在哪里?没错,在毛栗树树干中间长出了一支小松树。在这个拼爹的年代,毛栗树就是小松树的干爹了,开个玩笑。这是山里独特的飞籽成林的现象,是山区植物繁衍的通常方法。这就是传说中的节外生枝了。
继续向前,到达第三道瀑布,它是泻玉瀑。泻玉瀑兼具了九影瀑的壮美与情人瀑的柔和,流水贴崖壁而下,卷起白色水花,好似滚珠泻玉。泻玉瀑名字由此而来。我们将从这里乘坐索道上山。索道两人一组,请大家自由组合。在坐索道的时候注意看你们的左手边,你们将从空中看到剩下的两个瀑布,淑女瀑和银弓瀑。
经过20分钟的空中漫步,大家就来到了海拔1660米的天屏峰了,从这里俯瞰,荆楚大地尽收眼底。往右手边方向走一点便是一个石碑,上面刻着“皖鄂交界地”。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就已经是安徽省与湖北省的交界处了。毫不夸张的说,您的左脚在湖北,右脚在安徽。正所谓一脚跨两省,放眼望江淮。在这块碑的背后还有5个字,刻着江淮分水岭。没错,这里便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您上山时看到的瀑布山泉都属于淮河水系,过了这里,在山的另一侧,这边都是长江水系了,这就好比人的一生,出生时大家都在原点,选择不同的路,就会拥有完全不一样的风景,因此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每一次选择的背后都是一个机会,这告诉我们,大家要把握住人生的每一次选择。再往前走,眼前的山峰就是马头峰,大家看像不像一匹正在低头吃草的骏马呢,这是马嘴,背上的松树就像马的鬃毛,非常的形象。其实这座山峰还暗藏玄机呢,如果大家从右往左看,像不像一只骆驼?那边是两个驼峰。这边是骆驼头。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这个道理。
好,翻过一个小山头,接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天堂寨的标志性景点——将军岩,也就是各位门票上印的风景,大家看,站在这个角度,可以看到对面崖壁上,斜靠着一尊人面侧身像,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额头,眼睛,鼻子,下巴,胸脯还有微挺的将军肚。就像一个气度不凡的常胜将军,他眼神坚定,仰望蓝天。多么骄傲,多么英武。大家都知道,咱们金寨县是红军摇篮,将军故里,全县共产生了59位开国将军,其数量之多位居全国第二。革命年代,我们的先辈摸爬滚打,在枪林弹雨中打下了江山,建立了新中国。他们的牺牲与奉献值得永远铭记,我们更应该知道和平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
到这里,今天天堂寨之旅就全部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的一路配合和理解,如果小王有什么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含。再次感谢大家。最后祝各位在今后的生活里,六六大顺,安康和美。谢谢。
在地势独特、风景优美的绩溪坑口村有一座古祠,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川胡氏宗祠,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
据历史记载,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古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坐北朝南,前后三进,由影壁、平台、门楼、庭院、廊庑、尚堂、厢房、寝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组成。宗祠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令人有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
对于胡姓儿孙来说,绩溪是他们非常辉煌的一块家园。唐代,绩溪出了个散骑大将军胡宓;宋代,出了个以两劾秦桧而名垂青史的监察御史胡舜陟;明代出过奕世尚书胡富、胡宗宪;清代,出了徽墨名家胡开文、红顶商人胡雪岩;近代出了著名学者胡适;当代,出了国家副主席胡进涛……这一个个名字,使青史留芳,为胡姓生色。清末光是胡姓祠堂绩溪全县就有30座。
宗祠是古徽州聚族统宗,维护宗族的建宗法制的产物。对现今说已失去它的作用和意义,但它的木雕艺术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历史文物来研究有它特有的考古和观赏价值。尤其是它的木刻花雕独树一帜,形成自有的艺术风格,可谓木雕艺术的一颗“明珠”,“古祠一绝”的含义也就在其中。宗祠的木雕基本分布门楼、正厅落地窗门、梁勾梁托和后进窗门等4大部门,均以龙凤吉祥、历史戏文、山水花鸟、优美境地等画面为立意构图。花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技艺手法,图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高大门楼的雕刻是以历史戏文和龙狮相舞为主体的图案构成。门楼22米宽斗拱承挑屋檐、翘首腾空。门楼前后两间各有6根石柱、5根月梁和方梁,结构严密,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九狮滚球遍地锦”、“九龙戏珠满天星”的精致图案;两旁则是内容各异的历史戏文,文武百官,聚集一堂,三军听令,跃马横刀,一幅幅鏖战沙场的画面展现眼前,仪门上彩绘蔚迟恭、秦叔宝两门神把守大门,两旁石鼓相依,大狮对峙。
越过古祠的大天井便是中进(即正厅),乃是族长举行祭典的大堂。它由14根直径166厘米的银杏树圆柱、柱基采用枣木刻成莲花瓣托、架着大小54根冬瓜梁,结构为抬梁和穿斗式相结合,显得威武壮观。正厅的每根屋梁,两端皆椭圆形梁托,梁托上雕刻着彩云、飘带,中间分别镂成龙、凤、虎,檩上镶嵌片片花雕,连梁钩均刻有蟠龙、孔雀、水仙花、万年青,仰首凝望,玲珑别致。正厅两侧和上首的花雕更是别具一格。两侧各10扇落地窗门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为主体图案,花形千姿百态,有的含苞待放、菡菡初绽;有的亭亭玉立,随风招展,有的平铺水面,舒展如画,无一雷同。更令人可爱的是花中有物,物中有景。荷花在池水中荡漾,或微波粼粼,或浪花朵朵,花群之中,有鸟翔蓝天,鱼潜水底,鸭戏碧波,还有蛙跃荷塘,鸳鸯交颈,把整个荷群画面描绘得生动逼真,妙趣横生……。正厅上首一排落地窗门的花雕却是一幅“百鹿图”,衬以各种山光水色,东南西北方的竹木花草,各种形态的梅花鹿在这里自如生活,有的悠悠漫步,有的受惊疾奔;有的回眸招侣,也有的仰首呦鸣;有的饮水溪畔,有的口衔灵芝;还有的幼鹿吮乳,母鹿抚舔,真是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登上台阶,来到古祠后进,这里又是一个“仙境”。一排排落地窗门全是花瓶雕刻世界,有六角、八角、半圆、菱形、大口、长颈等各种形状,千刀细刻,精致可爱,瓶口刻有四季花卉,梅、兰、竹、菊、牡丹、玉簪、海棠……,可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从正厅出来,走进正祠东侧的边房,其结构分上下堂,高度仅有正祠一半,木雕简陋,另有风格。这是一座副祠,为什么要建这座副祠呢?据传说,龙川是船形,全村清一色胡姓,而船在大海行驶如没有铁锚就无法停航靠港,故从外村请来一位丁姓住此护祠,丁姓好比铁锚把大船钉住就稳当了。更奇怪事的是,这家丁姓至今已16代,代代单传,是何缘故,还是一个“谜”。古祠的“谜”,又何止一个。古祠大修之后距今400多年,可找不到一只蜘蛛。有人说,古祠选用优质木料有关,也有的说,关键是古祠地处风水宝地的缘故。此“谜”虽未解开,但没有蜘蛛网络,花雕更显风采。
大概是们对徽派木雕艺术的喜爱,又是人杰地灵的宝地,不少国内外人士和游客,出差皖南或游览黄山,都要赶到此村游览一番,加之品味。这座古祠的木雕艺术,每年吸引万多名观赏者。反过来又大展了古祠“明珠”的风采。
桐城,系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春秋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建县制。古县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远古祖先曾在这里留下各种历史见证的,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加灿灿明珠,烘初这座古城的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
桐城文庙为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雄居县城中心,面临广场,正对繁华街区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环拥,如众星拱月。据《安庆府志》、《桐城县志》,文庙原在县城东郊外,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初移建于今址。后因屡遭兵火与风雨侵蚀,明清两代修葺19次。虽然迭经废兴,而今还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庙,仍然格局堂皇、古朴典雅。
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泮池、泮桥(又名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占地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主次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好似一组凝固的优美乐章。门楼正鎏金“文庙”二字,系赵朴初先生题书。
主体建筑大成殿,面对月台,前眺大成门和门楼,两侧接东西长庑,檐廊回绕,院落开阔,中铺石板,为晋谒通道。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建筑风格具明清特色,兼有辽金遗风,是古建筑研究的珍贵立体资料。考试大编辑整理
通观文庙建筑群,不仅石坊冲天,飞檐凌空,气势宏伟,还有许多造型优美、精巧细致的砖刻、木雕、汉白玉雕,仅文庙门楼就有镂空木雕、浮雕60多处,“孔子生平故事”、“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图案,逼真传神,生动有趣。
文庙内设有桐城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从新石器到宋瓷,从李公麟的画到方以智的书,从雍正御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虎铜印到乾隆御题碧玉铭文板指,总计1245件,其中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125件,还有多件难得的稀世珍宝。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记的就是此亭。
宋仁守庆历年间,朝政腐败,权贵当道。原在朝迁中做官的欧阳修主张革新时政,且不避谤,敢于揭露官吏阴私,因而得罪了左丞相夏竦等人。夏竦便在皇帝面前诬告他。会守听信馋言,将欧阳修贬谪滁州。
庆历一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来到滁州,认识了琅琊寺住持僧智仙和尚,并很快结为知音。为了 便于欧阳修游玩,智仙特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这就是有名的《醉翁亭记》。从此, 欧阳修常同朋友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 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帮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因此得名。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 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醉翁亭落成后,吸引了不少游人。当时的太常博士沈遵便慕名而来,观赏之余,创作了琴曲《醉翁吟》(一曰《太守操》),欧阳修亲为配词。现在冯公祠前面的一副对联"泉声如听太守操,海日已照琅琊山",便是说的这件事。事隔数年之年,欧阳修和沈遵重逢,"夜阑酒半",沈遵操琴弹《醉翁吟》,"宫声在迭","有如风轻日暖好鸟语,夜静山响春泉鸣"。琴声勾起了欧公对当年在亭是游饮往事的追忆,即作诗以赠。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属在其旁建同醉。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不止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却有九处互不雷同的建筑、景致。醉翁亭、宋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前有让泉,泉旁是小溪,终年水声潺潺,清澈风底。亭中有宋代文学家、书法家苏轼手书的《醉翁亭记》碑刻,称为"欧文苏字"。亭后最高处有一高台,曰"玄帝宫",登台环视,但见亭前群山涌翠,横叶眼底;亭后林涛起伏,飞传耳际,犹如置身画中。
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动,但终不为人所忘,曾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如今,此处千载胜境,更加壮观诱人。
各位游客.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七星潭生态旅游区参观游览。首先,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景区的基本情况:七星潭景区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华物种的基因库。景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位置坐落在整个保天曼景区的东南部。景区内有七个连环飞瀑,故称为七星潭,这条常流不断的七潭河清溪贯穿连缀整个景区,一潭一景,交相辉映。景区内的“天下一绝摞石群峡谷”。是在近亿年前地壳的平稳抬升和水流的平缓下切形成的独特自然景观。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到原始的震撼,一块块巨石仿佛经过刀削石劈,大自然在这里尽情舒展岁月的沧桑变迁。七星潭的四季景色变幻莫测。景区的春天群峰拢翠.山花烂漫;景区的夏季处处飞瀑溅珠.幽兰飘香;到了秋天枫叶如火,层林尽染;景区的冬季更是迷人,银装素裹、冰雕玉砌。无论你何时来到这里都能领略到七星潭带给您的不同美景。
进入景区,大家首先看到的景点是“磐石圣树”。此树为古楝树,树龄已经上千年,此树常年吸收天地灵气,树根将巨石一劈为二,当地村民把它供奉为神灵之树,常来此祈福祈寿。据说若抱此树,能够去病消灾,延年益寿。
游客朋友,进入七星潭景区你就进入一个植物的世界,动物的王国。这里生长着千余种珍稀植物,如珍贵药材山茱萸、何首乌、桔梗、灵芝、各种菌类等;生活着百余种珍稀动物。如大家都知道的娃娃鱼、羚羊、秃鹫、蜥蜴等等......。还有这里的罗汉瀑特产一种奇鱼[这种鱼奇就奇在每一条鱼都只有一个眼睛],等会儿大家到了那里可以仔细观察。
前面到了羚羊隘,因羚羊经常在此山崖上行走而得名。此处山体大部分都是裸露的花岗岩体,坡度在80度以上,有一大片石面程青黑色的浑石组成。由于长期受到雨水的冲刷侵蚀,形成一条条的白色凹槽,恰如瀑布从天而降,又名开天石瀑。大家都知道,羚羊角是珍贵的中药材,此处山顶上生长有羚羊爱吃的金柴.石豆等植物,所以这里时有羚羊在上面行走觅食。羚羊的大小好像山羊,它们及其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觅食。羚羊晚上睡觉也是很特别的,它们将双角悬挂在悬崖或者树上,使身体悬挂在空中躲避猛兽袭击,适宜的环境,造就羚羊选择在此繁育生息。
大家注意看前方的这块石头,似一艘快船穿越时光隧道从林海极速飞出,故名“林海飞船”。在景区内类似于这样惟妙惟肖的天然石头很多。例如到前面我们将看到的“天马行空”,“金龟攀岩”等,它们独立成景造型各异形态万千,真可谓一步一风景,一景成一体,又景景相连,变化万千。大自然用它自己的神奇魅力造就这些大小不同,厚薄相接的巨石群景区。
游客朋友,大家都知道伏牛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前面即将看到的就是有名的摞石林峡谷。摞石林峡谷位于七潭河的中游地段,这一带的地质构造主要就是岩性为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冈岩[岩石的形成大约在5--4亿年前]发育着垂直与水平两组原生节理。到了距今八千万年前后,这一带的河流下且速度与地壳抬升的速度缓慢了,协调了,就在河床下切同时,侧蚀的作用又十分活跃,地壳的匀速抬升,又与河流侧蚀作用的共同雕凿,这才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种罕见的地质风貌“摞石林峡谷”的如画美景。此地独特的地质构造,造就了这种世上少见的天下奇观。
大家仰头向上看,这座山峰叫灵鹫峰。山顶之上有三块条石悬空伸出,前段尖翘翘突出的是鹰嘴,每当雨后初晴,常有鹰在这里飞翔。这种鹰叫鹫,体型特大,生性凶悍,喜欢居住在陡峰和悬崖峭壁之上。大家注意了,灵鹫峰下面的潭叫“专鱼潭”。专鱼是七星潭特有的鱼种,它通体黑色光滑,体型在一筷子长左右,体重不过二两,身上没有横刺没有鱼鳞,喜欢在石洞间穿梭游戏。
游客朋友,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七星潭生态旅游区。这里珍稀植物遍布山间,随处可见蜥蜴穿梭爬行。前面这棵树叫九月黄,每年到了九月,整棵树的树叶金灿灿。大家看它的树根,它的树根是生长在岩石夹缝中的,九月黄用它顽强的生命力来体现了一种坚忍不拔的向上精神。在这里随处可见这样的九月黄,它们扎根石缝却透着一股傲气,穿破重重障碍,寻求生命的最佳境界。七星潭是一个超级氧吧,这里的植被覆盖率在百分十九十以上,空气是经过无数的绿叶过滤后的超级氧,大家可以深深地吸一口气,这里的空气透着特有的清爽和独特的花香。我们前面的这片树林是“万木争光”,在这片茂密的林子里,里面的树木为了得到阳光的照耀,竞争生长,高耸入云,树荫相连遮天蔽日。以小喻大,树木也是和人类一样竞争生存,只有努力才能更上一层。夏季的这里是天然的凉棚,休闲的佳境,避暑的圣地。
我们从这里再往里面走就是天井了。在浓荫德的遮盖下沿着山间的石阶走过来,大家看这里像不像一个自然生成的天井呢?走过曲折的林间小道,猛然看到这里,一定会心胸开阔吧!这里的流水顺着80多米高的石瀑跌宕而下,崖壁下的清潭夏季清澈无比,游鱼穿梭。冬季山上的水流形成百尺冰挂,到了潭里又形成莲花宝座,冰雕玉琢,晶莹剔透。
大家再往上走,就到了连环七星潭了。七星潭原是一块较大的花岗岩石体,经过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形成了今天连环七潭。据当地流传的故事说:“天有北斗星,地有七潭河”自从有了盘古开天地,就有了七星映北斗。七星潭位于七潭河的上游。河床是由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和不均匀的地壳运动抬升形成的。当河流溯源侵蚀时,又沿着节理下切,陡峻的新河段与原来平缓的河道之间形成了裂点,河水长期在裂点处向下倾泻,又形成了瀑布。到了洪水期间,河中夹带的沙粒掏蚀河床形成“潭”,“潭”与瀑布的梯形排布,又表示了水流侵蚀作用的周期变化。这里青山叠翠,碧水清幽,千谷飞鸟鸣,万涧玉珠滚。我们看着这里的青山绿水,感受七星潭的自然生态,地貌景观,让我们忘了一切的烦恼,融进大自然的怀抱,尽情的畅游吧!
安徽省简称“皖”,地处中国东部,位于东经114°54’—119°37’和北纬29°31’—34°38’之间,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200万人。
安徽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兼备,并且分布有广泛的水面,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和第三大河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和其它众多湖泊分布于安徽中部,全省自北向南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岗、沿江平原、皖西山丘和皖南山丘等五个自然区。
安徽地处南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属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雨热同季,并具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加上多样的土地类型和丰富的森林、动植物和水产资源,适应农林牧渔业的多样化发展。
安徽不仅山河秀丽、物产丰富,而且文化璀璨、名人荟萃,曾孕育出老子、庄子、曹操、华陀等一大批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近现代也涌现出众多的文学家、哲学家、企业家及科学家,华人第一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就出生在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对安徽的真实写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