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带传动习题

带传动习题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带传动习题

精品

第 13 章 带传动

一、选择题

[1] 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带的

( )。 A、疲劳断裂和打滑

B、磨损和打滑

C、磨损和疲劳断裂 [2] 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由于〔

〕。 A、包角

0 太小

1 太小

B、初拉力 F C、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D、传动过载

[3] 为使 V 带传动中各根带受载均匀,带的根数不宜超过〔

〕根。

A、 4 B、6 C、 2 D 、 10

[4] 带传动的中心距与小带轮的直径一致时,假设增大传动比,那么小带轮上的包角〔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5] 三角带传动和平型带传动相比拟,其主要优点是〔

〕。

A、在传递相同功率时,尺寸较小 B、传动效率高 C、带的寿命长 D、带的价格廉价 [6]V 带型号的选定,取决于〔

〕。

A、传递的功率 B、带的线速度

C、带的圆周力

D 、高速轴上的扭矩

[7] 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

〕 A、带存在弹性滑动 B、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C、带在带轮上打滑

D 、带的材料不符合虎克定律

[8] 一定型号的三角带传动,假设小带轮直径一定,增大其传动比,那么带饶过大带轮上的弯曲- 可编辑 -

1 / 23

〕。

带传动习题

精品

应力〔

〕。

B、增大

C、不变

〕。

A、减小

[9] 工作条件与型号一定的

A、降低

V 带,其寿命随小带轮直径的增大而〔

C、不变

〕。

B、增大

[10] 带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由于〔

A、带不是绝对挠性件 B、带与带轮间的摩擦系数偏低 C、带的紧边与松边拉力不等 D、带绕过带轮产生离心力 [11] 带传动的主动轮直径 D 1 =180mm n 2=233r/min ,那么滑动系数 ε为〔

A、 1.2 ﹪

B、 1.5 ﹪

,转速

〕。

n 1 =940r/min ,从动轮直径 D 2=710 ,转速

C、 1.8 ﹪

D 、 2.2 ﹪

[12] 在具体设计 V 带传动时, a:确定带轮直径 D 1 , D 2, b :选用带的型号, c:确定带的 长度 L, d :确定带的根数 Z , e:选定初步中心距 用在轴上的压力 F。以上各工程进行的顺序为〔

a0 , f:计算实际中心距

〕。

a , g : 计算作

- 可编辑 -

A、 a-b-c-e-f-d-g C、b-a-e-c-f-d-g

[13] 传动比不变的条件下,增大

A、增大

[14] 带传动是依靠〔

A、主轴的动力 C、主动轮上的转矩

B、减小

B、 a-b-d-e-c-f-g D 、 b-a-e-f-c-d-g

V 带传动的中心距,小带轮上的包角〔

〕。

〕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B、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

D 、从动轮上的转矩

2 / 23

带传动习题

精品

[15] 普通 V 带的公称长度为〔

〕长度。

A、外周

B、内周

C、基准

[16] 弹性滑动是〔

〕防止。

A、不可

B、可以 C、不一定

[17] 选取 V 带型号,主要取决于〔

〕。

A、带的线速度 B、带的紧边拉力 C、带的有效拉力

D、带传递的功率和小带轮转速

[18] 在一般传递动力的机械中,主要采用〔

〕传动。

A、平带 B、同步带 C、V 带 D 、多楔带

[19] 带传动中, 在预紧力相同的条件下, V 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

是因为 V 带〔

A、强度高 B、尺寸小 C、有楔形增压作用 D 、没有接头 [20]V 带传动中,带截面楔角为

40 °,带轮的轮槽角应〔

〕40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21] 带传动中, V 1 为主动轮圆周速度、 V 2 为从动轮圆周速度、 V 为带速,这些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

A、 V =V =V B、 V >V>V

C、 V V

1 2

1

2 1

2

1

2

[22] 带传开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

〕。

A、带的预紧力不够

B、带的紧边和松动拉力不等 C、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 D、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

[23] 带传动打滑总是〔

〕。

A、在小轮上先开始

B、在大轮上先开始

- 可编辑 -

3 / 23

〕。

带传动习题

精品

C、在两轮上同时开始

[24] 带传动中,带每转一周,拉应力是〔

〕。

A、有规律变化 B、不变的 C、无规律变化的

[25]V 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

〕。

A、使结构紧凑 B、限制弯曲应力

C、保证带和带轮接触面间有足够摩擦力 D、限制小带轮上的包角 [26] 用〔

〕提高带传动功率是不适宜的。

A、适当增大预紧力 F0 B、增大轴间距 a

C、增加带轮外表粗糙度 D、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

d d [27] 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

〕。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B、提高带的寿命

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D、调节带的预紧力

[28] 带和轮槽的安装情况,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B C

D

[29] 带传动设计中,在传动比 i 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增加包角

α的途径为〔

A、增大中心距 a,加大小带轮直径 d 1

B、增大中心距 a

C、加大小带轮直径 d 1

带传动中,假设小带轮为主动[30] 轮,

那么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

〕处。

A、进入主动轮 B、进入从动轮

C、退出主动轮

D 、退出从动轮

[31] 平带、 V 带传动主要依靠〔

〕传递运动和动力。

A、带的紧边拉力

B、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 可编辑 -

4 / 23

〕。

带传动习题

精品

C、带的预紧力

[32] 中等中心距的普通 V 带的张紧程度是以用拇指能按下〔

〕 mm 为宜。

A、 5 B、 10 C、 15 D 、 20

[33] 传动比不变的条件下,增大

V带传动的中心距,承载能力〔

A、增大 B、减小

[34] 平带、 V 带传动主要依靠〔

〕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A、带的紧边拉力 B、带的松边拉力

C、带的预紧力 D 、带和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35] 以下普通 V 带中,以〔

〕型带的截面尺寸最小。

A、 A B、 C

C、 E

D 、 Z

[36] 在初拉力相同的条件下, V 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是因为

A、强度高

B、尺寸小 C、有楔形增压作用

D、没有接头

[37] 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

〕。

A、带的初拉力不够 B、带的紧边和松边拉力不等 C、带绕过带轮时有离心力 D、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 [38] 用〔

〕提高带传动传递的功率是不适宜的。

A、适当增加初拉力 F0

B、增大中心距 a

C、增加带轮外表粗糙度

- 可编辑 -

5 / 23

〕。

V 带〔

〕。

带传动习题

精品

D、增大小带轮基准直径 d d

[39] 设计 V 带传动时,发现带的根数过多,可采用〔

A、换用更大截面型号的 B、增大传动比 C、增大中心距 D、减小带轮直径

[40] 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41]V 带带轮槽形角

A、减小

〕。

〕来解决。

V 带

B、提高带的寿命

D、调节带的初拉力

〕。

随带轮直径的减小而〔 B、增大

C、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42] 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包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小带轮直径 C、两带轮直径之和

[43] 带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

B、大带轮直径 D、两带轮直径之差

〕。

A、带的寿命缩短 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

B、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D、带在工作中发生颤抖

[44] 一定型号的 V 带内弯曲应力的大小,与〔

A、带的线速度 C、小带轮上的包角

B、带轮的直径 D 、传动比

〕成反比关系。

[45] 一定型号的 V 带中,离心拉应力的大小与带线速度〔

〕。

A、的平方成正比 B、的平方成反比

- 可编辑 -

6 / 23

带传动习题

精品

C、成正比 D 、成反比

[46]V 带轮是采用实心式、轮辐式或腹板式,主要取决于〔

A、传递的功率 C、带轮的直径

[47] 确定单根 V 带许用功率

〕。

B、带的横截面尺寸

D 、带轮的线速度

P0 的前提条件是〔

〕。

A、保证带不打滑

B、保证带不打滑,不弹性滑动 C、保证带不打滑,不疲劳破坏 D、保证带不疲劳破坏

[48] 带传动在水平安装时,将松边置于上方的目的是〔

A、便于安装 B、使包角增大

C、减少弹性滑动

D、增加平稳性

[49]V 带轮的最小直径取决于〔

〕。

A、带的速度

B、带的型号

C、传动比

[50] 带传开工作时,主动轮圆周速度

v1 是〔

〕带速。

A、> B、< C、=

[51] 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

〕。

A、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B、小带轮包角减小 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

D、带传动效率降低

[52] 与齿轮传动相比,带传动的优点是〔

〕。 A、能过载保护 B、承载能力大

C、传动效率高

D、使用寿命长

- 可编辑 -

7 / 23

〕。

D、带的长度

带传动习题

精品

[53]V 带传动中,小带轮直径的选取取决于〔

〕。

A、传动比 B、带的线速度

C、带的型号

D 、带传递的功率

[54] 当摩擦系数与初拉力一定时,那么带传动在打滑前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拉力随 大而增大。

A、带轮的宽度 B、小带轮上的包角 C、大带轮上的包角

D、带的线速度

[55] 带轮是采用轮辐式、腹板式或实心式,主要取决于〔

〕。

A、带的横截面尺寸 B、传递的功率 C、带轮的线速度

D、带轮的直径

[56] 与 V 带传动相比拟,同步带传动的突出优点是〔

〕。

A、传递功率大 B、传动比准确

C、传动效率高

D 、带的制造本钱低

[57] 一定型号的 V 带传动,当小带轮转速一定时,

其所能传递的功率增量, A、小带轮上的包角 B、带的线速度

C、传动比

D 、大带轮上的包角

[58] 带传动在工作中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是〔

〕。

A、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系数较小 B、带绕过带轮产生了离心力

C、带的弹性与紧边和松边存在拉力差 D、带传递的中心距大

[59] 带传动在工作时,假定小带轮为主动轮,那么带内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带〔

- 可编辑 -

8 / 23

( 取决于)的增

〕。

〕。带传动习题

精品

A、进人大带轮处 C、离开大带轮处

B、紧边进入小带轮处 D 、离开小带轮处

[60] 一定型号 V 带中的离心拉应力,与带线速度〔

A、的平方成正比 C、成正比

B、的平方成反比 D 、成反比

〕。

[61] 一定型号 V 带内弯曲应力的大小,与 (

A、带的线速度 C、带轮上的包角

[62] 设计 V 带传动时,为防止 (

)成反比关系。

B、带轮的直径 D、传动比

) ,应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

A、带内的弯曲应力过大 B、小带轮上的包角过小 C、带的离心力过大 D、带的长度过长

[63] 带传动的中心距过大时,会导致〔

〕。

A、带的寿命缩短 C、带的工作噪声增大

B、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D 、带在工作时出现颤抖

()决定。

[64] 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上包角的大小主要由

A、小带轮直径 C、两带轮直径之和

B、大带轮直径

D、两带轮直径之差

〕。

[65] 选取 V 带型号,主要取决于〔

A、带传递的功率和小带轮转速 B、带的线速度

- 可编辑 -

9 / 23

带传动习题

精品

C、带的紧边拉力 D、带的松边拉力

[66] 与平带传动相比拟, V 带传动的优点是〔

〕。

A、传动效率高 B、带的寿命长

C、带的价格廉价

D、承载能力大

[67] 带张紧的目的是〔

〕。

A、减轻带的弹性滑动 B、提高带的寿命 C、改变带的运动方向 D、使带具有一定的初拉力 [68] 带传动是依靠 (

)来传递运动和功率的。

A、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正压力 B、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 C、带的紧边拉力 D、带的松边拉力

[69] 两带轮直径一定时,减小中心距将引起〔

〕。

A、带的弹性滑动加剧 B、带传动效率降低 C、带工作噪声增大 D、小带轮上的包角减小

二、判断题

[1]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是不可防止的,打滑是可以防止的。

- 可编辑 -

10 / 23

)

(带传动习题

精品

[2] 弹性滑动是带传开工作时不可防止的现象。 [3]V 带的公称尺寸为带的内周长度。 [4]V 带底面与带轮槽底面是接触的。

( 〔

〔 ) 〕 〕

[5] 带传动传动比不能严格保持不变,其原因是容易发生打滑。 [6] 打滑是带传开工作时不可防止的现象。

( )

[7]V 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防止小带轮的包角过小。 [8] 由于 V 带与带轮轮槽两侧面接触,可以产生较大的正压力和摩擦力,所以 传递更大的功率。 〔

〔 〕 V 带比平带能

[9] 正是由于过载时产生“弹性滑动〞 ,故带传动对传动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

〔 〔

[10] 带传动在水平安装时,将松边置于上方的目的是使包角增大。 [11] 带传动是依靠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 〕

[12] 带传动中, 在预紧力相同的条件下, V 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 是因为 V 带尺寸小。 〔〕

[13] 带传动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由于传动过载。〔〕 [14] 为使 V 带传动中各根带受载均匀,带的根数不宜超过

2 根。〔

[15] 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带存在弹性滑动。〔 [16] 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带的疲劳断裂和打滑。( )

[17] 一定型号的 V 带传动, 假设小带轮直径一定, 增大其传动比, 那么带饶过大带轮上的弯曲应 力减小。〔〕

[18] 带在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由于带绕过带轮产生离心力。

[19] 带传动的中心距与小带轮的直径一致时,假设增大传动比,那么小带轮上的包角不变。 〔〕

- 可编辑 -

11 / 23

带传动习题

精品

[20]V 带型号的选定,取决于传递的功率。 [21] 带传动中,从动轮圆周速度 [22] 工作条件与型号一定的

〔 〕

V2 比带速 V 大。〔

V 带,其寿命随小带轮直径的增大而降低。

〔 〕

[23] 带传开工作时产生弹性滑动是因为带和带轮间摩擦力不够。 〔 〕

[24] 平带、 V带传动主要依靠带的预紧力传递运动和动力。 〔

[25] 普通 V 带中, Y 型带的截面尺寸最小。 〔 〕

[26] 带传动中,主动轮圆周速度比从动轮圆周速度大。

[27] 带传动打滑总是从小带轮上先开始。 〔 〕

[28] 带传动中,带每转一周,拉应力是不变的。

〕 [29] 带传动中,假设小带轮为主动轮, 那么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退出主动轮处。 〔[30]V 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限制弯曲应力。 〔

[31] 增加带轮外表粗糙度可以提高带传动功率。 〔

[32] 带传动设计中,在传动比

i 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增大中心距

a 可增加包角 α。〔[33] 带传动采用张紧装置的目的是调节带的预紧力。 〔

[34]V 带传动中,带截面楔角为

40 °,带轮的轮槽角等于应 40 °。〔

[35]V 带轮的最小直径取决于带的型号。 〔 〕

[36] 限制小轮的直径,其目的是增加包角。

(

)

[37] 中心距一定的带传动,小带轮包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带轮直径之差。 〔 [38] 普通 V 带中, A 型带的截面尺寸比

Z 型带小。〔

三、分析解答计算题

[1] 分析带传开工作时的应力情况,在图中画出应力分布图,并指出何处应力最大。

1 为主动轮 )

- 可编辑 -

12 / 23

(轮

〕 〕

带传动习题

精品

1

2

[2] 单根带传递最大功率

1 =135

P kW ,小带轮的 d1 = 200 mm , n1 = 180 r/min ,α

。 °,f 。求紧边拉力 F1 和有效拉力 F〔带与轮间的摩擦力,已到达最大摩擦力〕

[3] 如下图为带传动张紧装置,试分析:

A 图 B 图

(1) 、 A 图为 ______带张紧,张紧轮置于 _____边的 ______侧,且靠近 ________处; (2) 、 B 图为 ______带张紧,张紧轮置于 _____边的 ______侧,且靠近 ________处; (3) 、 A 图中小带轮的包角较张紧前 _____, B 图中的包角较张紧前 _____〔大或小〕; (4) 、张紧前后, ____图中带的工作能力大大增大, ___图中带不会受双向弯曲作用。

[4] : V 带传递的实际功率 P = 6kW ,带速 v =10m/s ,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试求有效圆周力 F、紧边拉力 F1 和初拉力 F0 。

[5] 设 V 带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1460 r/min ,包角 和紧边拉力 F1 。

P = 5 kW ,主动轮直径

f v

d d1 = 140mm ,转速 n1 = 0.5 ,试求最大有效圆周力 F

1

140 ,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

- 可编辑 -

13 / 23

带传动习题

精品

[6] : V 带传动所传递的功率

1200N ,试求紧边拉力

P = 10.5 kW ,带速 v=8m/s ,现测得初拉力 F0 =

F1 和松边拉力 F2 。

[7] 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P = 6 kW ,主动轮直径 d d1 = 100mm ,转速 f v 0.51 ,试求最大有效圆

n1= 1460 r/min

,包角

1

150 ,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

周力 F、紧边拉力 F1 、松边拉力 F2 和初拉力 F0 。

1 [8] 单根带传递最大功率

=5 kW ,小带轮的 1= 150 mm, 1 = 1500 r/min ,α

P

1

d

n

=130 °,f =0.25 。求紧边拉力 F 和有效拉力 F〔带与轮间的摩擦力,已到达最大摩擦力〕

[9]V 带传动所传递的功率

P=7.5 kW ,带速 v = 10 m/s ,现测得张紧力

F0=1125N 。

试求紧边拉力 F1 和松边拉力 F2 。

[10] 单根普通 V 带能传递的最大功率 P = 6 kW ,主动带轮基准直径 d 1= 100 mm ,

f′

转速为 n 1= 1460 r/min ,主动带轮上的包角α 1= 150 °,带与带轮之间的当量摩擦系数

= 0.51 。试求带的紧边拉力 F ,松边拉力 F ,预紧力 F 及最大有效圆周力

1

2

F〔不考虑离心

0

力〕。

[11] V 带传递的实际功率 P=7 kW ,带速 v = 10 m/s ,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

2

倍。试求圆周力 F 和紧边拉力 F1 的值。

四、简答题

[1] 简述带传动为什么限制带速 V 在 5~ 25 米/ 秒范围内?

[2] 带传动为什么要限制带速,限制范围是多少?

[3] 普通 V 带传动的小带轮的包角取值范围是多少?假设超出此范围如何解决? [4] 简述带传动中产生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原因,并说明两者有何区别。 [5] 解释带传动计算中,为何要校核以下两项:

1〕 5m / s V

25m / s 〔带速〕

- 可编辑 -

14 / 23

带传动习题

精品

2〕限制小带轮的最小基准直径。

[6] 图示为带传动简图,轮 1 为主动轮。试问:

〔 1〕带传动打滑与弹性滑动有什么区别?

〔 2〕带传开工作时,带处于图中那一点应力最大?

c

b

a

d

[7] 在多根 V 带传动中,当一根带失效时,为什么全部带都要更换? [8] 为什么带传动的中心距都设计成可调的?

[9] 为什么窄 V 带强度比普通 V 带高?窄 V 带适用于什么场合? [10] 简述带传动的特点。

[11] 带传动为什么要限制其最小中心距和最大传动比?

- 可编辑 -

15 / 23

带传动习题

精品

==================== 答案局部, (卷面共有 91 题 一、选择题 (69 小题 ,共 [1]A

[2]C [3]D

答案 ==================== 分 ,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分 ) [4]A

)

[5]A [6]A [7]A [8]A [9]B [10]C [11]D [12]C [13]A [14]B [15]C [16]A [21]B [22]B [23]A [24]A [25]B [26]C [31]B [32]C [33]A [34]D [35]D [36]C [41]A [42]D [43]D [44]B [45]A [46]C [51]B [52]A [53]C [54]B [55]D [56]B [61]B

[62]A

[63]D [64]D

[65]A

[66]D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21] × [22] × [23] × [24] × [25] √ [26] √[31] ×

[32] √ [33] √ [34] × [35] √

[36] ×三、分析解答计算题 (11 小题 ,共 88.0 分 ) [1][ 答案 ]

- 可编辑 -

16 / 23

[17] √ [27] √ [37] √

[18] ×[28] ×[38] × [19] ×[29] ×

[20] √[30] √

[17]D [27]D [37]B [47]C [57]C [67]D

[18]C [28]D [38]C [48]B [58]C [68]B

[19]C [29]B [39]A [49]B [59]B [69]D

[20]C [30]A [40]D [50]A [60]A

带传动习题

精品

2

2

b2

ee b2

c d从动d

从动

1c

1

主动

b1 b主动

1

b

c c

x

b

a a

2 2

ma

a x

f

m

1

f

1

答案 ]

F1 / F2 ef e0.25 (135/57.3)

v d1 n1 /(60 1 000) [ 200 1800/(6 10 4 )] m/s 18.85 m/s F P / v (4.7 /18.85) kN 0.24934 kN 249.34 N F

F1 F2 e f F2 F2

0.8023 F2

F2 310.78 N

F1

2

560.12 N

答案 ]

1、 平、松、外、小带轮 2、 V、松、内、大带轮 3、 大、小 4、 A 、 B 答案 ]

解题注意要点: 这是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受力计算,不能应用欧拉公式。 解:

- 可编辑 -

17 / 23

[2][

[3][ [4][

带传动习题

精品

根据: P

Fv

得到:

F

P 6000 v 10

F2

600 N 600

联立:

F F1 F1 2F2

2

1

解得: F =600N

, F =1200N

F0 F1 F / 2 1200 600 / 2 900 N

[5][ 答案 ]

解题注意要点:

1〕此题是在最大载荷条件下的受力计算,可以应用欧拉公式; 2〕题目数据没有 q ,故忽略离心拉力 qv 2。

解:

nd

带速: v

1

d 1

1460 140

10.702m / s

60 1000

小带轮包角:

1

60 1000

140 /180

2.443 弧度

140 有效圆周力: F

f

P / v 5000 /10.702 467.2( N )

1 v

联立:

F1 eF2 F F1 F2

e

F1

解得: [6][ 答案 ]

F2 195.3( N ) ,

662.5( N )

F

P v

10500

8 F

1312.5 N

1200

F1 F0

2 2

1856.25 N

- 可编辑 -

18 / 23

带传动习题

精品

F

F

F 1200 542.25 N

2

0

2

2

[7][ 答案 ]

n1 d

d 1

1460 100

带速: v

60 1000

7.64 m / s

60 1000

小带轮包角:

1

150 150 /180 弧度

有效圆周力: F P / v

785.3 N

F1

e

1 f

v

e 联立:

F2

F F1 F2

解得:

F2 N , F1 1065.8 N

初拉力: F0

(F1 F2 ) / 2

1065.8) / 2

N

[8][ 答案 ]

F1 / F2 ef e0.25 (130/57.3)

v

d1n1 / (60 1000) [

150 1500/(6 104 )] m/s

F 1000P 1000 5

v

F

F1 F2 e f

F2 F2

2

F2

556.53 N

F1

2 981.16 N

[9][ 答案 ]

〔1 〕有效圆周 F

F 1000P

1000 7.5 N 750 N

v 10

〔2 〕紧边拉力 F1 与松边拉力 F2:

F1 F2 F 750 N

- 可编辑 -

19 / 23

11.775 m/s

带传动习题

精品

(F1 F2 ) / 2 F0 1125 N

联解以上两式,可得:

F1 1500 N, F2

750 N

[10][ 答案 ]

( 1〕因为 P= Fv/1000 , F= F1 - F2,所以

( F1 F2 )v 6 000

〔 1 〕

其中:

v

d1 n1 /( 60 1 000) [3.14 100 1 460/(60 1 000)]

根据欧拉公式

F1 / F2 ef '

e0.51 5 /6

〔 2 〕 联立求解式〔 1〕与式〔 2〕,可得

F1 1 065.8 N,

F2 280.5 N

〔 2〕因为 F1

F2 2F0 ,所以

F0 673.2 N

F

F1 F2 1065.8 N-280.5 N

785.3 N

[11][ 答案 ]

〔1 〕带的有效圆周力:

F 1000P 1000 7

N 700 N

v 10

〔2 〕带的松边拉力:

根据受力公式有 F1 F2

F ,由题意有 F1 2F2 及 F 700 N联立解以上各式,得

F2 700 N

- 可编辑 -

20 / 23

带传动习题

精品

〔3 〕带的紧边拉力:

F1 2F2 2 700 N 1400 N

三、简答题 (11 小题 ,共 65.0 分 ) [1][ 答案 ]

由 P=Fv 可知,传递同样的功率 当 F > Fmax 时带就要打滑。

P 时,假设带速太低 (如 v < 5m/s) ,那么圆周力 F 就很大, 假设带速太高, 又会因离心力太大而降低带与带轮间的正压力,

从而降低摩擦力和传动的工作

能力。此外,随着离心力的增大,离心拉应力也增大,使带的疲劳强度有所降低。所以带速

v 要适宜。

[2][ 答案 ]

带速过大,引起的离心拉应力增大,易造成带的疲劳破坏。带速过小,相同功率的条件下, 所需的圆周力增大,容易打滑。通常带速在

5 ~ 25m/s 范围为宜。

[3][ 答案 ]

α≥120 °;增加中心距 [4][ 答案 ]

产生弹性滑动的原因是带具有弹性以及带的紧、

松两边具有拉力差; 而产生打滑的原因是过

而打滑是带传动的一种失效形式,

载。弹性滑动不可防止, 是带传开工作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是可以防止的。

[5][ 答案 ]

( 1 〕带速过大,引起的离心拉应力增大,易造成带的疲劳破坏。带速过小,相同功率的

条件下,所需的圆周力增大,容易打滑。

( 2 〕小带轮基准直径过小,引起弯曲应力增大,从而加速疲劳破坏。 [6][ 答案 ]

〔 1 〕带传动的打滑是一种失效现象,其主要是由于过载引起的;带传动的弹性滑动是由于

- 可编辑 -

21 / 23

带传动习题

精品

带传动中紧边与送边的拉力差引起的带与带轮之间的相对滑动,这种滑动是不可防止的。

〔2 〕紧边开始绕上小轮处的

a 点应力最大。 [7][ 答案 ]

新 V 带和旧 V 带长度不等,当新旧 大而受力较小或不受力,新

V 带一起使用时,会出现受力不均现象。旧

V 带因长度

V 带因长度较小受力大,也会很快失效。

[8][ 答案 ]

因为带在工作过程中受变化的拉力,

其长度会逐渐增加, 使初拉力减小。 因此需要经常调整

中心距,以调整带的初拉力。因此便将中心距设计成可调的。

[9][ 答案 ]

普通 V 带的截面高度与其节宽之比为 0.7 ,窄 V 带为 0.9 。窄 V 带具有普通 能承受较大的张紧力。当窄

V 带的特点, 并

V 带带高与普通 V 带相同时,其带宽较普通 V 带约小 1/3 ,而

承载能力可提高

倍。窄 V 带适用于传递大功率且传动装置要求紧凑的场合。

[10][ 答案 ]

带传动传动平稳,噪声小,可缓冲吸振; 允许较大的中心距;

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本钱低;

带传动过载时,带会在带轮上打滑,以保证其他传动件不损坏;

带传动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且传动效率较低。

[11][ 答案 ]

( 1 〕中心距愈小,带长愈短。在一定速度下,单位时间内带的应力变化次数愈多,会加速

带的疲劳破坏; 如在传动比一定的条件下, 中心距越小, 小带轮包角也越小, 传动能力下降,所

- 可编辑 -

以要限制最小中心距。

( 2 〕传动比拟大及中心距小时将导致小带轮包角过小,传动能力下降,故要限制最大传动

22 / 23

带传动习题

精品

比。

- 可编辑 -

23 / 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