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韵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了解对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认识7个生字。 三、教学难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式认识7个生字。 四、课前准备:师: PPT课件、网上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对子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我说一个字,你就说出他的反义词,,出示:大--(小),多--(少),黑--(白),长--(短)。
2、老师在这四组反义词中间加上一个“对”字,就成了一片小韵文了,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像这种意思相反的词语连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小对子了,对子是古代小朋友学习作诗必须要背的,对子的种类有很多很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还有花草树木,人物啊,都可以组成对子。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这个小对子。
6、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儿歌《对韵歌》。(板书课文题目:对韵
歌。)
二、认读课文,学习生字。
出示课文:
1、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读一读吧, (1)首先请听董老师读一遍课文。 (2).学生齐读。
(3)、师生游戏读文。我说云,我对雨。 2、出示生字卡片对,认识对 3、(1)指名读课文 (2)男女生读
4、师范读,你们听到了什么东西啊? 5、生回答,师随机帖图片。 6、出示生字卡片,生送回图片旁边。 7、学习风
春天的风是什么样的?像妈妈的手抚摸你的小脸。 冬天的风是什么样的? 8、花
(1)你知道什么花? (2)出示花朵图片 (3)还有好多花,跟老师读。 9、学习雨
(1)出示下雨的图片,师: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2)雨里面的小点像什么?
(3)在古时候没有字,人们想记下来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法,后来聪明的人们记下来下雨,就画上几个小水滴,后来觉得画画太麻烦,而且很难,就慢慢演变成今天的雨字。像雨这样,字和它表示的东西长的很像的字,就是象形字。
10、学习鸟、虫。
(1)这样的字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两幅,你能才出它是什么字吗? (2)就像画了一直小鸟,所以它是象形字。 (3)弯弯曲曲的,就像一只小虫子。 11、再读课文。 12、游戏巩固识字。
出示图片猜字。
13、(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读。
(2)去掉“对”字,再指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成语: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课件。
②学生交流欣赏感受。教师启发:当你看到类似这样的美景时就可以说“山清水秀”。
(4)理解“桃红柳绿”。 ①出示图片,看图片读词。
②说一说:( )的桃花,( )的柳树。
③齐读最后一行。去掉“对”字再读。 ④个别读,齐读。 四、火眼金睛,巩固识字
1、出示图片,举生字。
2、出示身边的广告牌,包装盒,找生字。 五、反复诵读,背诵课文 1.齐读《对韵歌》。
2、拍手读。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对读。
4.共同拍手读,能背下来的可以不看书。
《对韵歌》学情分析
这是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5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渗透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
本单元是学生从幼儿园到学校的过渡,在教学上有别于其他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听读和联系生活经验来学习汉字。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本课教学中运用了听读、看图等多种识字方法进行教学。
《对韵歌》效果分析
《对韵歌》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对韵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音韵节奏。围绕春夏秋冬,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且含适当生字的韵文。
一、 识字效果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难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听读、看图识字,字理识字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本课7个生字。
二、课文学习
这篇课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在教学中,通过范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看图读、拍手读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读课文,并且背诵课文。
这堂课里,我们班的学生学得比较投入,对课文比较感兴趣。整堂课基本落实了重难点。
《对韵歌》教材分析
这是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口耳目》《日月水火》5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渗透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本单元在教学上有别于其他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听读和联系生活经验来学习汉字。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对韵歌》是摘取《声律起蒙》中的内容,围绕春夏秋冬,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且含适当生字的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课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对韵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音韵节奏。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老师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教会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激发学生生活识字的兴趣。对于韵文,学生要能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韵文带给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文字背后对大自然的生态意识。
《对韵歌》评测练习
读一读,填一填
( )对雨, 雪对( ) 花对树, 鸟对( )
( )清对( )秀, 柳绿对桃红。
《对韵歌》教学反思
一:分析教材,确定目标
《对韵歌》是摘取《声律起蒙》中的内容,围绕春夏秋冬,编成符合儿童特点的、且含适当生字的韵文。句式整齐,合辙押韵,琅琅上口,背诵自如,通俗易懂,文道结合,便于儿童理解,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本课中的生字大部分学生都会认读,因此,老师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教会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激发学生生活识字的兴趣。对于韵文,学生要能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韵文带给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文字背后对大自然的生态意识。
二、故事引对韵,集中巧识字
认真分析《对韵歌》这篇课文,我们不难发现,这首儿歌的背后是自然规律的渗透,将自然——识字——韵语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为此,老师结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这三者用故事进行串联,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感觉到,
字可以组词,词和词组成句子,许多相关的句子,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用这样的方式,突破本课的重点,引出集中识字,让学生对生字也有了整体的感知,更体现了“热爱春天,拥抱春天”这个生态意识,把核心素养的提升,贯穿本课。
由故事到儿歌,学生对我们中国的语言文字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语言到儿歌的过度,从儿歌的认读对生字有整体的感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也是对学生逆向思维的一个培养。
三:巩固象形字,前后巧连结
在本课需要认读的生字中,云、雨、鸟,这三个生字都是象形字。老师充分考虑本单元识字认读之间的关连,对这三个字的认读上,让学生利用象形字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达到利用象形字进行识字的巩固。
四:生活巧识字,认读带阅读
生活中在看电视,看书,广告等经常会在孩子身边出现,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字达到识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途径。那么激发学生利用生活进行识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本课的重点。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实生字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多认多读,就会掌握更多的生字。这个活动的设计,除了考虑识字,还有引导学生看书阅读的作用,这是为后面语文园地里的“亲子阅读”“快乐读书吧”做准备。
五、诵读多形式,熟读巧背诵
“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这个目标,是教学重点,而且对于这首对韵歌,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背诵下来,就需要老师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产生对韵文的兴趣,掌握韵文的节奏,达到熟能成诵。本课中,老师采用范读、领读、指读、分组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重复而不机械,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节奏。
《对韵歌》,让学生掌握韵脚是非常重要的,在没有学习拼音之前学习韵语儿歌,不要求学生可以理解韵脚压在了哪个韵母上,而要求学生可以读出韵脚的韵味。因此老师必须要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韵律。在本课中,老师通过“紫色字重重读,其它颜色的字轻轻读”这个方法,让学生感觉到压韵的特点,更激发了学生们朗读的兴趣,这样也为后面学生拼音后,能够准确找到韵文中的韵脚打下很好的基础。
综观这节课,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直观形象的讲故事,看画面等方法,创设有序又轻松的学习情境,教学环节清晰,趣味性强,环环相扣,环环不离识字,不离朗读。也体现了本单元课程的核心“快乐认读,集中识字。”
《对韵歌》课标分析
一、以趣引领,注重识字与写字
本单元在教学上有别于其他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听读和联系生活经验来学习汉字。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验者,发现者。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我努力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成为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朗读指导,以读为本中,使学生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尊重独特感受。整个读书过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读书方式多样,激趣学文:课文教学中,我力求把读放首位,通过自读,评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方式,使学生喜欢读书,并把课文读准,读流利,到有感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