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开学后疫情的工作指导,提高疫情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全员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本园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稳定,特开展本次新冠肺炎防控应急演练活动。
一、演练目的
1.切实做好我园疫情预防与控制工作,认真做好监测和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有效预防和应对传染病的发生。
2.全面提高我园开学后传染病处置的应急反应能力,熟悉应急处理过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有效阻止传染源,保证师生安全。
二、演练时间、地点 待定。 三、组织机构
组长:园长 副组长:副园长 安保组: 医护组: 秩序组: 后勤组: 信息组: 四、职责分工
1.组长职责
负责指挥相关部门做好演练的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自发生疫情状况起,完成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及时上报。
2.副组长职责
协调组长做好现场调度协调工作,如突发情况下,日常教学活动的应急协调、消毒处理,对于突发发烧,呕吐,咳嗽等症状的教职工与幼儿的密切接触调查统计、后续随访等工作。
3.安保组职责
负责幼儿园治安及警戒工作,维护秩序,保障安全。 4.医护组职责
对教职工进行体温检测,协助将发烧教职工及幼儿转送至当地社区指定发烧门诊医院,并做好与该发烧人员密切接触者的暂时留置处理工作。
5.秩序组职责
负责突发疫情下,将幼儿疏散之恶污染地区地方,隔断幼儿间的接触,安抚其他幼儿情绪及与家长联系等。
6.后勤组职责
负责应急物资保障准备及清洁消毒工作。 7.信息组职责
负责演练活动的全程记录工作 五、演练内容
(一)教职工入园演练
1.教职工每天早上在家自测体温,并填下体温自测表。体温正常者才能来园。
2.教职工入园前,保安在幼儿园大门口处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
3.检测体温正常后,使用免洗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 4.保安用消毒水对教职工鞋底进行喷洒消毒。 5.教职工上交每日体温自测表(保健医收) (二)班级卫生消毒演练方案:
班级教室、睡眠室、卫生间每天3次开窗通风,每次10-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擦式清洁三次﹔卫生间、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物,避免蚊蝇等病媒生物滋生。疫情期间,应加强开展隨时消毒和教室日常预防性消毒。
日常预防性消毒:
1.保持班级教室、睡眠室、卫生间开窗通风,每次10-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2.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进行空气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1小时,每天一次。
3.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拖拭,30分钟后再用清水拖拭干净﹔
4.幼儿桌椅、教具橱、教具、窗台、门把手、开关等高频接触的
部位,用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
5.洗手间应配备足够的洗手设施,有充足的肥皂、洗手液。洗手时应采用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可根据实际情況配备含乙醇快速手消毒液。
6.卫生间的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扭、洗手台面等,30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
7.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发生疫情应急消毒
发现疫情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消毒方法参考如下:
1.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对象和方法可参考日常性消毒。
2.疑似病例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可用含固能过氧乙酸应急呕吐包覆盖包裹,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10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000 mg/L
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30分钟后,擦拭2 遍。
3.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周边位置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3遍的擦拭消毒。
4.消毒人员及时填写随时消毒处理记录(附表)并存档备查。 常见消毒剂及配制
1.有效氯浓度5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2.84消毒液(标识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
3.消毒粉(标识有效氯含量12%,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4.含氯泡腾片(标识有效氯含量500mg/片):1片溶于1升水。 5.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6.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以杀弑肠道致病菌的浓度进行配制和使用。
注意事项
1.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时应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
2.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三)幼儿入园演练方案:
1.家长将幼儿送至幼儿园大门口,排队准备有序接受晨检入园。 2.值班园领导、保健老师、保安提前换好防护服,带好口罩、手套和护目镜,使用额温仪对准备入园幼儿进行体温测量。(组长、副组长、保安)
3.保健医生对所有进校园幼儿一律测量体温、看口腔、正常幼儿更换口罩,发放晨检卡入园。
做到一测:额头、手心;二看:面色神情、咽喉、皮肤;三问:在家饮食、睡眠、大小便;四查:不安全物品(保健医生)
4.保健医生发现一体温异常并伴有咳嗽症状幼儿。立即将其转移到另外一个门口(无人区或劝返区),保健医生重测体温做好记录。值班领导询问家长14天内幼儿及共同居住人员有无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途经使或与确诊病例、疑似病接触史。立即劝返,由家长按要求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并按照医疗机构指引处理。(保健医生、保安)
5.保健老师和班主任做好沟通、联系工作,班主任做好该幼儿身体情况跟踪。(保健医生)
6.家长接回家,经医院检查确认无上述情况,登记安全报备。(保健医生、班主任)
7.经医院检查确认为新冠病毒后,立即上报幼儿园疫情防控领导组长,组长同时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保健医生、组长)
8.班级老师做好该名幼儿后续身体情况追踪及每日上报,直至幼儿康复。(班级教师、保健医生、组长) (四)幼儿入班演练方案
1.入园时幼儿依次走过测温区,晨检人员用测温仪对幼儿和家长进行逐个体温检测,并对幼儿的书包、衣物、鞋子等物品进行消毒。家长送到校门口迅速离开,不得逗留。
(如幼儿有发烧状况,保健医要立即隔离该幼儿及家长,并与家长沟通,家人近期14天有无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或与其他病人接触史,做好相关记录;确定无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或与其他病人接触史,让其家人将其接回就医。确定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使、或与其他病人接触史,立刻上报总指挥,并拨打120。)
2.体温正常、无其他症状的幼儿,有序地进入门厅。
3.幼儿进入门厅后,由各楼层管理人员对幼儿进行二次体温检测,无异常幼儿,可分流进入自己班级。
4.各班级一名接园老师在预备区等候幼儿,进行第三次体温测试,确定幼儿温度正常后,再次对其衣物、书包等物品进行二次消毒,并协助幼儿更换鞋子及衣物后进入洗手间。
5.教师收取《幼儿体温自测表》。
6.配班老师负责监督幼儿按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擦干后方可进入教室。
(五)在园期间发生疫情演练方案
1.班级幼儿在班级突然发烧,咳嗽,班级保育员老师立刻进行处
理,先将幼儿隔离,然后对幼儿进行体温测试。
2.通知保健医生到现场,保健医生对幼儿进行体温检测、身体状况询问等。经测试,第一次体温超过37.3℃,复测后,仍超过37.3℃,立刻带领幼儿前往临时隔离室,上报总指挥并进行应急处理。
3.班级老师电话联系家长,另一位老师迅速将其他幼儿带离教室,并安抚其他幼儿情绪,保育员立即对教室进行消毒工作。
4.班级老师联系家长。核查幼儿近期14天有无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或与其他病人接触史,做好相关记录;确定无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或与其他病人接触史,通知其家人将其接回就医。确定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或与其他病人接触史,立刻上报总指挥,并拨打120。
5.立即停止幼儿园群聚活动,停止可能造成疫情扩大的一切活动。 6.对于该幼儿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认。 7.现场协调,对于该幼儿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相关统计工作。 8.配合120转送发热门诊定点医院。 9.保健医生及班级老师分别随访幼儿情况。
11.按要求做好隔离室的消毒工作。对隔离室地面和门窗、桌椅、门把手、水龙头、洗手池、卫生间以及公共走道等使用浓度为500ml/L的寒露消毒液进行喷傻消毒,消毒完30分钟后,打开门窗,可恢复正常使用。12.一旦确诊,立即上报街道、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 13.班级老师做好该名幼儿后续身体情况追踪及每日上报,直至幼儿康复。
(六)幼儿离园演练方案 1.离园前教师晚检。
测体温→看口腔→记录体温→发晚检卡 一摸:额头手心
二看:面色神态、咽喉、皮肤 三问:是否舒服
2.如发生突然发烧,咳嗽,参考“幼儿在园期间疫情发生演练方案”
3.措施离园,避免人员拥挤。老师按顺序将幼儿送至幼儿园大门口,手递手交给家长。(各班错峰放学)
4. 老师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情况及健康状况。家长带幼儿离园。 5.幼儿离园后,班级教师进行室内外机走廊环境、物品的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
6.确认班级无人后打开紫外线消毒灯进行室内消毒。
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流程规范
2020年4月13日,山东印发《关于规范中小学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流程的通知》,对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流程进行规范。
具体应急处置流程规范如下: 一、自感不适或检测异常的处置
在校内任何场所,一旦自感不适或检测发现师生员工体温≥37.3℃,应由所在场所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将异常人员带至就近的临时留观点,为其佩戴一次性口罩(已佩戴的确认佩戴规范),并在旁陪护安抚,同时报告学校疫情联络员(一般为学校校医或分管校领导)。
异常人员带离后,场所其他工作人员登记现场师生员工个人信息(如果人员位置固定,也可以不用登记),提醒在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注意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员接触,注意观察自身状况,然后继续正常在校学习生活。没有接到排除信息前,有关现场人员不得离校。
二、临时留观点的处置
在临时留观点,一般由定点联系医院驻校医生或校医对有异常情况的人员再次进行体温检测(应使用水银体温计检测腋温)和简单询问,如果确认体温≥37.3℃或有咳嗽、腹泻等症状,则启动应急处置;如有境外或省外重点疫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的,应参照疑似病例处置,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如果体温<37.3℃,由校医或定点联系医院驻校医生根据实际,决定继续观察、返回恢复正常学习生活或启动应急处置。
三、转运与诊治
启动应急处置后,按照联防联控机制,原则上由学校通知120救护车到校,转运患病人员至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诊治。患病人员是学生的要通知家长,中、高风险地区不允许家长自驾运送,低风险地区可由家长自驾运送学生到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应在做好个人防护后(二级防护,佩戴N95口罩、手套和工作服),随行赴医疗机构予以协助,并做好记录。
定点医疗机构经诊断排除新冠肺炎的,原则上须由医院提供诊断证明,症状消失(发热患者症状消失48小时后,呕吐腹泻患者需症
状消失72小时后)、身体痊愈再返校,严禁带病返校。学校要及时将排除信息通知现场登记的师生员工,提醒其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和观察。
师生被诊断为确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时间按要求上报。学校要第一时间上报主管教育部门、当地疾控机构、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告知患病人员家长(家属)。
四、确诊后处置与善后处理
在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疾控机构第一时间进校指导学校共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确定集中医学隔离人员范围、对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等工作;公安部门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如需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为未成年学生的,学校要配合做好相关学业辅导与心理安抚工作,其他善后处理可参照《山东省高等学校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办法》。
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组织对疫情处置的范围和扩散风险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停课、封校、停学以及复学等事宜。
五、其他要求
学校应在校门口、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场所设置临时留观点,其中教室、宿舍等场所每楼层至少设置1处。留观点需避开必经通道,相对远离师生集中活动场所。如多人同时出现异常时,应各自单间隔离。
幼儿园晨、午、晚检制度
一、在大门口设置专门入园通道,配备体温检测仪器,设置体温测试点,对师生员工及办理业务人员逐一检测体温,对体温异常(超过 37.3 度)症状人员一律劝返,禁止入园,依据规定及时向卫生健康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严禁带病带药幼儿入园。(要求:教师、幼儿、家长及外来人员应佩戴口罩)
二、疫情期间,实行幼儿自主进班、教师值守、错时离园,家长一律不进园。早入园时,家长送幼儿至大门口,待晨检合格后,幼儿自主到所在班级,沿途由教师值守看护。实行小中大班错时离园制度,由教师带领班级幼儿到门厅处接园,直到疫情解除。
三、幼儿入园后教师及保健医生观察
1、为防止幼儿将传染病及危睑品带进幼儿园内,晨检教师必须做好:一摸、二看、三查工作。
一摸:用手摸幼儿前额、颈部、颌下淋巴结是否肿大,干咳,发烧,对可疑干咳、发烧者,及时送保健室观察治疗。
二看:观察幼儿的精神是否活泼,面色是否正常,眼睛是否充血、流
泪,是否流鼻涕等。注意皮肤面部是否有皮疹,咽部是否充血、红肿等。
三查:根据幼儿传染病流行情况,对易感幼儿进行重点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同时要检查幼儿是否携带危险品如:小刀、玻璃片、石子、纽扣等。
2、在午间检查中,教师及保健员要坚持交接班制度,把班级幼儿情况,进食情况,交接给中午值班老师,并且要认真清点幼儿人数,做好书面交接班,中午值班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睡眠情况,(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有干咳、发热等症状)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3、幼儿园的晚检,由二名教师协助幼儿整理衣帽,系好鞋带,检查手脸是否干净,带好幼儿自己的物品。老师要严格核对安全接送卡,凭卡接送幼儿,不相识或未成年人不得接孩子潭杜绝冒领,对幼儿一日中有异常情况的需认真向家长详细汇报。
4、保健医生每日三次进班 ,随身携带红外线体温测量仪,观察幼儿有无咳嗽、倦怠、精神萎靡等症状,随时给可疑幼儿测量体温。带班教师也要加强观察,所有入园幼儿每日早中晚各测量一次体温并填写《幼儿体温登记表》,发现可疑幼儿及时隔离,按防控要求及时通知家长和送诊。
四、严格禁止所有网购物品进入幼儿园。
五、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园,有事的由工作人员到大门口办理,确需入园办理的(食材配送人员,要求相对固定人员),入园需配带口罩在大门接受安保人员测温正常,登记后方可入园。
六、签订疫情防控安全责任书。由保育保健中心制定告教职员及幼儿家长疫情防控安全责任书,各教职工、幼儿家长签字确认。在家庭成员(教师、幼儿)身体有新冠肺炎等疑似症状时,一定要报告幼儿园并就医检查,不得带病入园。对故意隐瞒情况导致师生传染的,向上级报告,并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幼儿园缺勤登记追踪制度
1.对于每日缺勤的幼儿,班主任要主动打电话询问缺勤原因,幼儿有无发热、咳嗽等症状,填写幼儿缺勤登记表,主动报告统计结果,及时了解因病缺勤幼儿的病状和病因,如有疑似症状,要及时报告给幼儿园疫情报告责任人。确保幼儿园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对于住院治疗的幼儿,班主任要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随时了解跟踪其病情,直至幼儿痊愈,及时向学校报告追踪的情况,交由幼儿园负责人汇总。班主任和保健教师要保证“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本”以备查。
3.对于居家隔离治疗的发病学生,班主任要做好随访安抚工作,进行适度的居家生活指导,关注心理沟通,告知隔离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等地方。
4.对于症状消除且满隔离时限,返回幼儿园的幼儿,须在幼儿园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具的复课证明,经校医审核无误后方可返回幼儿园,保健教师要注意规范登记确诊传染病幼儿追踪记录、传染
病管理登记。
幼儿园废弃口罩集中处理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废弃口罩安全有效处置,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 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在醒目位置按照规范足量设置专门垃圾容器,设置文字标识(标明“废弃口罩专用”字样),内设塑料袋内衬,避免废弃口罩与容器直接接触。
二、广泛宣传废弃口罩的分类投放要求,教育引导师生员工规范定点投放。
三、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做到日消毒、日收集处理。 四、废弃口罩由附近社区统一口罩收集点处置,严禁私自随意处置,严禁废弃口罩重复使用。
五、落实作业防护。工作人员应按要求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作业时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相关作业人员要勤洗手、洗干净,注意个人卫生。现场、一线人员一旦发现有发烧、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安排就诊并向幼儿园报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