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16.02.016 《傲慢与偏见》的讽刺运用艺术略谈西安培华学院 梁蕊 陕西师范大学 丁礼明(一)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是《傲慢与偏见》中的主题,作者通过两者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曲折过程展现了自己的讽刺艺术。两人见面之初,彼此并没有一见钟情,而是都不是很喜欢对方。达西在伊丽莎白的眼中有着令其讨厌的傲慢,而且伊丽莎白一旦形成对某人的偏见就很难改变,并且很干脆地拒绝了达西最初的求婚,从而形成了对达西的傲慢和伊丽莎白一成不变的偏见的讽刺。但是随着了解的逐渐深入,达西放下了自己的傲慢向伊丽莎白求婚,而伊丽莎白也改变了自己对达西的偏见从而最终与达西走到了一起。从书中的情节描写来看,两者的结合好像是以真爱为基础,但当读者审视其婚姻结合的基础时,会发现其基础依然是财富与地位,作者就这样完成了对所谓的“真爱”的辛辣讽刺。(二)夏洛特和柯林斯的婚姻柯林斯是《傲慢与偏见》中对财富和地位的婚姻观履行得最彻底的人,他在对伊丽莎白陈述自己结婚的理由时,要么是他人的劝告,要么是为社会树立榜样,而对婚姻的基础即爱情完全不提。正是因为柯林斯势利的婚姻观,夏洛特对其印象一直不好,也从不奢望能从柯林斯那里得到爱情,并最终选择同柯林斯结婚。与其说夏洛特选择的是柯林斯,不如说选择的是柯林斯的财富和地位。简・奥斯汀通过将夏洛特对柯林斯的厌恶和其最后与之结合的事实进行鲜明的对比,产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讽刺效果。(三)莉迪亚和威克姆的婚姻莉迪亚是个头脑简单、爱慕虚荣、自作聪明且追求享乐的女子,而威克姆则更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自私自利的势利小人。两者为了虚荣和享乐而结合,威克姆甚至为了躲债而带着莉迪亚出逃。而威克姆带着莉迪亚的目的并不是因为与其相爱,只是希望逃跑途中有人相伴。莉迪亚同样不是因为爱情而与威克姆一起出逃,而是因为其头脑简单,追求刺激的性格。两者最后在达西帮助还了债之后结了婚,在此过程中,简・奥斯汀以充满讽刺意味的文笔对两者的寡廉鲜耻进行了充分的描述,他们不仅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无羞愧之意,而且对达西的帮助也毫无感激之情。(四)简和宾利的婚姻这两人是《傲慢与偏见》中比较幸福的一对,两人虽然结合的基础仍然是上述的财富和地位。但是至少在简・奥斯汀的笔下,两人是相互爱慕的一对,而且最终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这两人虽然男有钱女有貌,却都胆小怯懦,明明喜欢对方却不敢表白,害怕因别人的嘲笑而不敢走到一起。要不是伊丽莎白和达西两人的帮助,两者极有可能仅仅因为性格上的怯懦而无法走到一起。简・奥斯汀对这两人的性格进行了富有讽刺意味的描述,使读者透过两人在社交场合光鲜靓丽的外表看到其胆小怯懦的本质。yuwenjianshe001@163.com摘要: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娴熟的讽刺艺术,对当时社会以金钱和地位至上的婚姻观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本文即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四起婚姻、人物形象刻画以及相关情节中的讽刺艺术的详细分析,使人们能够对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有更清晰的认识。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讽刺艺术引言简・奥斯汀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有名的女性作家,《傲慢与偏见》是其最成功的作品,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小说以乡绅班内特一家为素材,重点描述了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以及四起不同的婚姻。小说突破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小说写作流行的感伤内容和矫揉造作的渲染描写,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当时处于保守和闭塞的英国乡下小镇的生活以及人情世态。在文章中,简・奥斯汀运用娴熟的语言技巧,通过讽刺艺术的反复展示,对当时社会以金钱和地位至上的婚姻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傲慢与偏见》一文中,简・奥斯汀对讽刺艺术的运用无处不在,通过前后矛盾的事实对比,将当时社会心口不一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揭露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在感觉荒谬和可笑的同时产生深深的思考。[1]文章即从《傲慢与偏见》中讽刺艺术运用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使人们能对简・奥斯汀的讽刺运用艺术有更清晰的认识。二、人物形象描述中的讽刺艺术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运用讽刺艺术,通过其经常性的自相矛盾的言行,描述了两个俗不可耐而又非常愚笨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分别是班内特太太和柯林斯先生。(一)班内特太太在简・奥斯汀的笔下,《傲慢与偏见》中的班内特太太是四个如花似玉的女子的母亲,其平生最大的愿望是将自己的女儿嫁出去。在文中,班内特太太是“一个智力平平而又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女人。稍微不如意,即认为自己神经受不了。她平生最大的愿望,是把女儿们嫁出去;她平生最大的爱好,是探一、四起婚姻中的讽刺艺术《傲慢与偏见》全文贯穿着财产地位与婚姻关系的主题,简・奥斯汀对财产地位至上的婚姻观的讽刺,主要体现在四起具体的婚姻之中。[2]29文学WEN XUE术刻画的另外一位言行自相矛盾的“愚人”形象,在作者笔下他是一位很典型的“糊涂透顶、自以为是且自相矛盾”的人物。简・奥斯汀对其进行了非常直白的滑稽可笑的讽刺性描述。他在人前人后是完全不同的两副嘴脸。他在其恩主凯瑟琳夫人面前自甘轻贱,惟命是从。在与凯瑟琳夫人相处时,他想方设法奉承讨好。作者对柯林斯与凯瑟琳夫人打牌的一幕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她老人家(凯瑟琳夫人)说的每一句话,柯林斯先生都会附和一声;他每次赢的时候,都会向夫人道谢;如果赢了好多次的话,他还会向夫人道歉。”但是,在面对其他地位没有他高的人的时候,他则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不仅自以为是,而且装腔作势。在面对舅舅一家的时候,他颐指气使,好像施舍好处一样宣布自己计划娶班内特家的一个女儿,以弥补因继承财产而对其一家造成的损害。然后,他首先以班内特家的大女儿简为目标,结果班内特太太暗示简已经名花有主,他立刻就改变了目标,在班内特太太暗示他的一霎那,就将目标变成了伊丽莎白。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在其没有得到伊丽莎白的任何反应的情况下,旋即决定向伊丽莎白求婚,并且向其陈述了自己想结婚的理由。其中最滑稽的一条是为了取悦凯瑟琳夫人,而且还向伊丽莎白保证“我们一旦结婚,我一定不会说任何小气话”。而当伊丽莎白以最直白最清楚的话拒绝他的求婚之后,他又自以为是地认为这只是“伊丽莎白在仿照那些高贵女性的样子,故意装作拒绝,以使他对其更加爱慕”。而班内特太太在听到柯林斯这种自以为是的解释之后,同样想象不到自己的女儿怎么会拒绝嫁给一个“有钱的单身汉”。于是两个自作聪明的愚人竟然因为伊丽莎白的拒绝而互相庆祝起来,使人在感觉荒唐可笑的同时体会到作者高超的讽刺艺术。性处理上。情节一,《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角伊丽莎白曾经发誓不嫁给傲慢的男主角达西,结果成为了达西太太,而达西最初也断定班内特家的女儿很难嫁给有地位的男人,结果自己就娶了伊丽莎白。情节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浪荡公子威克姆和爱慕虚荣、浪荡轻浮的莉迪亚私奔,最后竟然真的与莉迪亚结了婚,成了伊丽莎白的妹夫。情节三,势利愚蠢的柯林斯先生,不仅得到了傲慢的凯瑟琳夫人的重用成为教区长,而且在伊丽莎白拒婚之后闪电般地与同样聪明美丽的夏洛特结婚。情节四,德布尔夫人为了阻止外甥达西与伊丽莎白的亲事,不辞劳苦来回奔波,结果却在训诫达西,吓阻伊丽莎白的过程中使两人真正明白了各自的心意,反而促成他们走到了一起。情节五,班内特太太曾经为女儿“嫁个有钱人”的信条成为小说中备受嘲讽的对象,但最终的结果——伊丽莎白嫁给了达西,夏洛特嫁给了柯林斯,简嫁给了宾利,却同班内特太太的信条完全相符。亲访友和打听消息”。为了佐证这一评价,简・奥斯汀对班内特太太进行了一系列滑稽可笑的富有讽刺意味的描写。比如,在女儿莉迪亚和威克姆私奔之后,班内特太太一方面担心女儿的下落,另一方面又为女儿这样走掉没有新嫁衣而烦恼。在两种感情的交互折磨之中心力交瘁。但是,当其大女儿简“读完加德纳先生的话,认为莉迪亚很快就要结婚,她立刻就心花怒放”。前一段时间班内特太太因为没有莉迪亚的消息是那样的惊恐不安,在听到莉迪亚就要结婚的消息,立刻就大喜过望。她既没有为莉迪亚和威克姆结婚根本就得不到幸福而感到难过,更没有因为莉迪亚同威克姆私奔的不端行为而感到丢脸。在听到莉迪亚快要结婚的时候,其所想到的是怎么样为其举办一个像样的婚礼。“我的小宝贝莉迪亚,她就要结婚了,她才十六岁就结婚了啊!”“但是还有衣服,结婚礼服呢!”“乖孩子,快到楼下问问你们的爸爸,问他愿意给莉迪亚多少陪嫁。啊,等等,等等,还是我自己去问吧。”简・奥斯汀通过班内特太太在知道女儿莉迪亚消息的前后绝然不同的情绪反应,以讽刺的笔触将其喜怒无常的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3]在另一段情节描写中,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柯林斯转而去追求其邻居卢卡斯家的女儿。班内特太太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感觉自己经受不住打击病倒了,对其产生严重打击的并不是女儿失去了一个好机会,而是自己将女儿嫁出去的大计遇到了重大挫折。恰好这时候,她的弟媳过来探望她,于是她立即一扫戚容,转而兴致勃勃起来。就像班内特太太所说的,“你恰到好处的到来给了我极大的安慰,我对那些长袖子流行的消息非常感兴趣。”仅仅因为长袖子流行的消息就可以将其从担心女儿嫁不出去的悲叹中转变过来,这种使人感到极为不协调的情感变换,充满了很强的讽刺意味。(二)柯林斯先生柯林斯先生是简・奥斯汀以讽刺艺结语在《傲慢与偏见》一书中,无论是小说中涉及到的四起婚姻,还是人物形象描述以及情节的安排中,简・奥斯汀均将其讽刺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对地位、财富至上的婚姻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使人们在感觉滑稽可笑的同时又不禁拍案叫绝。语参考文献 [1]徐彦俐,尹贵俭.《傲慢与偏见》中的幽默与讽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2]闫俊玲.简・奥斯汀运用讽刺手法表达婚姻观——简析小说《傲慢与偏见》[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3]王友华.论《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形象的讽刺艺术——贝内特太太[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08).三、小说情节中的讽刺艺术《傲慢与偏见》中的讽刺运用艺术,还表现在简・奥斯汀对小说情节的戏剧2016.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