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2期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LanzhouUniversitfArtsandScience(SocialSciencesyo
Vol.36,No.2Mar.2020
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业发展与农民收入
互动关系研究
(兰州城市学院数学学院,甘肃兰州 71.30070;
)兰州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72.30010
【摘
要】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拥有独特的地貌奇观和丰富的旅
吕艳丽1,陈兵建2
游资源.研究甘肃旅游业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甘肃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甘肃2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000-2017年旅游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数据,型,在模型稳定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进一步探讨了旅游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甘肃旅游收入、旅游人次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短期旅游收入、旅游人次与农民收入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以反向作用将短期非均衡调整至均衡状态;旅游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长,而农民收入增长对甘肃旅游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因此,甘肃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激发市场消费能力;夯实旅游发展保障,营造良好环境.【关
键
词】旅游收入;旅游人次;农民收入;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F323.8 【2095G7009202002G0064G09
’AStudntheInteractionbetweenTourismDevelomentandFarmersIncomeyop
oftheSilkRoadinGansu
12
,LVYanGliCHENBinGiangj
,tionhasuniuelandformwondersandrichtourismresources.Analsisoftheinteractionbetweentourismdevelomentqyp,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ndwinthebattleaainstovertlleviation.Basedon2000G2017datainGansuprovincethegyagpya,rectionmodelusinheimulseresonseanalsisandvariancedecomositionmethod.TheemiricalresultsshowtheregtppyppdeviatefromthelonGtermeuilibrium,theerrorcorrectiontermiscorrectedbhereverseactiontoadusttheshortGgqytj’aeranalsestheinteractionbetweentourismdevelomentandfarmersincomethrouhconstructinectorerrorcorGppypggv’,andfarmersincomeinGansuprovinceissinificanttopromotetheconstructionofastrontourismprovinceimlementggp
:,AbstractAsthegoldensectionofthesilkGroadeconomicbeltGansuprovincehasnurturedtheslendidChinesecivilizaGp
(1.Schooloathematics,LanzhouCitniversitLanzhou730070,China;fMyUy,
2.SchooloconomicsandManaement,LanzhouUniversitrtsandScience,Lanzhou730010,China)fEgyofA,w,’isalonGtermeuilibriumrelationshihentheshortGtermtourismearninsnumberofvisitorsandfarmersincomegqpg
,’incomehaslittleeffectonthedevelomentoftourism.ThereforeitsnecessaroincreasepublicitffortsforenhanGpytye,,cinhetourismbrandimaedeveloharacteristictourismproductsforstimulatinarketconsumtionstrenthengtgpcgmpguaranteesfortourismdevelomentandcreateafavorableenvironment.gp
:;;’;;Keordstourismearninsnumberofvisitorsfarmersincomevectorerrorcorrectionmodelvariancedecomositiongpyw
’,’termdiseuilibriumstatetotheeuilibriumstate.Thedevelomentoftourismpromotesfarmersincomebutfarmersqqp
【收稿日期】2019G11G18
();文化旅游强省战略下甘肃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YB0952019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项目“()评价研究”2019AG153
【,作者简介】吕艳丽(女,山东济宁人,兰州城市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量经济、旅游经济研究.1982-)
【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旅游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2018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64—
农业农村农民问 党的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
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而“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本质上是“农民”问题,核心是如何多渠道保障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甘肃作为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力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获得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18年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民收入,是甘肃推进旅游强省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而当前正值甘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深入探讨甘肃旅游业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互动关系,加快推动甘肃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变,有效发挥旅游扶贫在欠发达地区精准扶贫中对农民增收的持续拉动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伴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持续推进与
元,0增长4.1元,比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了较快增长78.542%01,2年的年均增49长1301..11元净增4%3873,.但同全国平尽管甘肃均水平相比,仍差距悬殊.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平的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障碍60.2%.显然1,46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而甘肃仅占全国水农1村7元,居民收入过低,,已影响甘成为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而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认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其融合度高、覆盖面广、链条长、拉动力强,呈现“一业兴、百业旺”“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重要特性,已成为欠发达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转化发展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加社会就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贫困地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强力支
撑[
1]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孕育了
灿烂的华夏文明,拥有独特的地貌奇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资源富集度排在全国第、5位,许多资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唯一性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旅游业发展蕴藏的潜力无可限量[
2
]016年甘肃旅游综合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跻身旅游大省行列..39亿人次、同比增20甘肃全省接待游客长17年,25%,比2012年增长了
年均增长亿元.6亿人次、、同比增长29%,2比52%01;2旅游综合收入年增长了1580元、年均增长旅游业带动27.4%[3]
.统计表明,201711年甘肃09亿
贫人口的综合性与高带动性特征181%2.万贫困人口脱贫,约占全省同期脱这充分,说意味着其与生俱来就有明旅游业所具备的高脱贫致富的强大功能.有鉴于此,甘肃是典型的欠发达区域,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幅度增加农
近年来,旅游发展对农民的增收效应研究成
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唐代剑等(示,乡村旅游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增收200研究显高农村就业率体化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3.26%,对新[4农]
.村周荣华等建1设29和.)17城%(20乡,提12一运用)
增收的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着手IPA分析法,分别从乡村旅游影响当地农民,进一步地明确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因素,并且提出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壮大[5]
村旅游改变了平安壮寨.吴忠军等(2014“以农为本)通过田野”的生活模式和调查,发现乡收入结构,使之跨入到以第三产业的旅游服务业
为主的生产经营生活当中[6]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且具有时.袁智慧(2014
)认为间效应,另外,旅游发展的收入效应具有明显的地
区差异[7]
民增收的影响在区域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和外溢.肖宏伟(2014
)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效应,乡村旅游发展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影响农
民增收[8]
总收入与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图登克珠(2017
)认为西藏自治区旅游,西藏旅游发展对促进农牧民增收有一定影响,但带动促进作用不大[9]
014年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唐、
睿农民增收和农民就业等(2017)对2005-
的关系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旅游业对农民增收的传导路径由“产业推动型”向“城镇化推动型”转
变[
10
].除了旅游增收效应外,也有不少学者研究旅
游扶贫,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张遵东等(发现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增长整体上呈2011)(现出一致性,但扶贫效果并不显著[
11]
2)认为旅游波动是影响旅游发展减贫效应的.王英等重要因素016
,但国内旅游波动和入境旅游波动的减
贫效应存在异质性[12
]阶段DEA模型对我国.2曹01妍5-2雪等016(20年17民)运族用地三区
—65—
882212()运用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对湖北省22018010—
发现贫2015年旅游扶贫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14
.困人口可以从旅游业发展中获益[
13]
.孟秋莉实施旅游扶贫结果进行效率评价[
2000-2017年旅游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时间序
.列数据,数据来源于«甘肃发展年鉴»
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业发展情况从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两个维度来度量,旅游收入为国内旅游收入与国际旅游收入(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之和,再以2000年为基期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换算为实际价值量;旅游人次为国内游客人次与入境游客人次的总和.
农民收入状况.农民收入状况的度量指标使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2000年为基期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变化率.为了研究旅游业,发展变化率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即弹性系数)以上三个变量均取自然对数.
(一)平稳性检验
平稳性检验.利用软件E借助Aviews10.0,DF
方法对旅游收入、旅游人次和农民收入等三个度量指标进行检验,检验式的最优滞后阶数由SC准则判定,结果如表2所示.
计算方法
[(/]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年平均汇率)lnCPI
(国内游客人次+入境游客人次)ln
通过梳理文献可知,旅游业发展对农民增收
有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研究区域之间旅游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导致旅游业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表现也不尽一致.同时,专门针对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业发展与农民收入互动关系的研究文献较少.基于此,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来探究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业发展与农民收入间的互动关系,旨在为推动甘肃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借鉴,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充分挖掘甘肃丰富的旅游资源,助力旅游强省建设.
二、实证分析
为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样本选取甘肃
为避免伪回归现象,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
表1 变量、度量指标、符号及计算方法
变量旅游业发展
旅游人次
农民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度量指标旅游收入
符号lnTR
lnTTlnPDI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lnCPI
表2 平稳性检验结果
变量lnTR
(C,T,K)()C,T,0()C,T,0()C,T,0()C,0,0()C,0,0()0,0,0
ADFGt值-2.187532-2.283173-2.849664-4.133797-3.600704-3.455344
临界值
1%
5%
10%
P值0.46600.41980.20070.00040.01840.0243
结论非平稳非平稳非平稳
∗∗平稳∗∗平稳∗∗平稳∗
D(lnTR)
lnPDI
lnTT
-4.616209-4.616209-4.616209-2.717511-3.920350-3.920350
-3.710482-3.710482-3.710482-1.964418-3.065585-3.065585
-3.297799-3.297799-3.297799-1.605603-2.673459-2.673459
)D(lnPDI
D(lnTT)
漂移项,趋势项,滞后项阶 注:∗∗∗,∗∗,∗分别表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单位根检验;C:T:K:数,若C,一阶差分.T,K为0则表示不包含;D:
旅游收入 根据ADF平稳性检验结果可知,
(、)旅游人次(和农民收入(序lnTR)lnTT)lnPDI
所以04198和0.2007均大于显著性水平10%,均是非平稳序列.旅游收入的一阶差分序列(D—66—
列的ADF-t值所对应的P值分别为0.4660、
该序列是平稳的;旅游人次1%的显著性水平下,
)的一阶差分序列(的AD(lnTT)DF-t值为所对应的P值为0.小于显著-3600704,0184,
性水平5%,这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该序列是平稳的;一阶差分后农民收入序列(D(lnPG
值为0.远小于显著性水平1%,这说明在0004,
()的A所对应的PlnTR)DF-t值为-4.133797,
))的A所对应的P值DIDF-t值为-3.455344,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5%,这说明在5%的0243,(、)旅游人次(和农民收入(序lnTR)lnTT)lnPDI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可以作协整关系检验.
(二)协整关系检验
协整分析主要是用来检测在长期内,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显著的关系.在作协整关系检验之前,首先要确定无约束VAR系统的最优滞后阶
Lag012
LoLg
LR
FPE
显著性水平下,该序列是平稳的.因此,旅游收入
数,确定的依据可根据LoL、LR、FPE、AIC、SCg
和HQ准则综合判定.
阶数为1,FPE、AIC和HQ信息确定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LoL方法没有给出VAR系统的最g优滞后阶数,综合以上信息,无约束的VAR系统的最优滞后阶数选择2阶.所以,Johansen协整).系统的最优滞后阶数的基础上减1
AIC
SC
由表3可知,LR和SC准则确定的最优滞后
关系检验的滞后阶数为1阶(要在无约束的VAR
表3 VAR系统的最优滞后阶数
0.000728
1.288288
-7.30630453.0844864.65323
90.58617∗13.01485
NA
1.04e-06∗
1.22e-06
-5.456654∗
-5.135560-4.556118∗-4.442631
1.433148
-5.404728∗
-5.105888
1.295706
HQ
表4 变量之间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原假设:协整向量数目
∗
None
特征根
统计量
0.7400410.4397160.002623
30.866719.3110000.042027
5%临界值
Trace
Atmost1Atmost2
29.7970715.494713.841466
0.03750.33740.8375
P值
MaximumEienvalueg
统计量
5%临界值21.1316214.264603.841466
21.555719.2689730.042027
0.04360.26450.8375
P值
无论是 表4的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
协整秩迹检验还是最大特征值检验,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协整向量数目为0”的原假设,但无法拒绝“协整向量数目至少为1”的原假设,所以,存在1个协整关系,即旅游收入、旅游人次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三)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其中:
ecmlnTR1.870985lnTTt-1=t-1+t-1-4.152005lnPDI7.773951t-1+
上述模型结果表明,误差修正项前面的系数
均为负值,当短期旅游收入、旅游人次与农民收入将短期旅0114和0.027的反向作用进行修正,游收入、旅游人次与农民收入的非均衡状态调整至均衡状态,这均与反向修正原理相吻合.从反向修正力度来看,误差修正项对旅游收入的修正作用最大,误差修正项对旅游人次的修正作用次之,误差修正项对农民收入的修正作用最小.设的单位根外,伴随矩阵的所有特征根均落在单
15]
,位圆之内[故所构建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是稳
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分别以0.951、
,来进一步探1阶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
讨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业发展与农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个系统从短期非均衡状态向长期均衡状态动态调整的过程.VECM具体结果如下:
D(lnTR)étù-0.950863ùêúéêú
êD(ú)êlnTTt=-0.114348úecmt-1+êúêúêD(úê)026694úë-0.ûnPDIëltû
在存在协整关系的基础上,构建滞后阶数为
图1显示,除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身所假
定的.
548407-1.287429-9.283610ùé0.êúê0.0077130.2241530.208501úêúê0119730.106748-0.227802úë-0.û
lnTR)éD(t-1ù0.919826ùêúéêúêD(ú)lnTTt-1+ê0.147855úêúêúêúê)0.070416úëûlnPDIëD(t-1û
基于VECM进行Graner因果关系检验,g
实质是对VECM系统变量进行外生性检验.根下,旅游人次不是旅游收入的G在raner原因;g
农民收入是旅游收入的10%显著性水平下,
—67—
(据表5的检验结果可知:在11)0%显著性水平
(四)Graner因果关系检验g
但联合检验表明在1%显著性水平Graner原因;g
下,旅游收入的变动是旅游人次和农民收入这两个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12)0%的显著性水平下,旅游收入和农民收入均不是旅游人次的
联合检验的结果也不显著.(在Graner原因,3)g
旅游收入不是农民收入的10%显著性水平下,
在5%显著性水平下,旅游人次是Graner原因;g
农民收入的G联合检验表明在5%raner原因;g显著性水平下,农民收入的变动显著受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这两个变量的共同影响.
由此可知,将旅游收入、旅游人次和农民收
图1 VECM系统稳定性的判别图
D(lnTR)
df-112
入作为内生变量纳入V且构ECM系统是合理的,建的V可以确保其脉冲响应ECM系统是稳定的,
D(lnTT)
df1-12
)D(lnPDI
df11-2
表5 VECM变量的外生性检验
Prob.0.14970.09570.0076-
ChiGsq-
Prob.-
ChiGsq
ExcludedD(lnTR)
ChiGsq-
)D(lnPDI
All
D(lnTT)
2统计量,表中数值为W 注:ald检验χ∗∗∗,∗∗,∗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
∗∗
9.746964∗
2.775891∗
2.075479
0.0094090.0086380.024059
0.92270.92590.9880
∗
5.754815∗
1.482258
-
0.22340.01640.0438-
Prob.
∗6.258143∗
收敛性,从而进一步观察VECM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
(五)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旨在分析模型受到某种IRF)
(),),逐渐下降在第三期达到谷底(随后0090.02
稍稍回升,在第五期趋于平稳;给旅游人次一个正的冲击,旅游人次对自身冲击的响应在第一期达(),随后小幅上升,在第九期趋于稳定;给农0.16
民收入一个正的冲击,旅游人次在第一期无响应(,随后逐渐上升,在第五期达到平稳0.00)().004
农民收入对冲击的响应:给旅游收入一个正的冲击,农民收入的响应很小,在冲击开始即达到(,随后稍稍回升,在第四期趋于平稳-0.015)();给旅游人次一个正的冲击,农民收入的-0.01),响应在第一期几乎没有(随后快速上升,在0.00),第四期(随后缓慢上升,在第七期趋于稳定0.02).上升,在第四期趋于平稳(0.02
(六)方差分解
();给农民收入一个正的冲击,农民收入的0.028
,影响一直为正,第二期达到最小值(而后0.014),最高点(逐渐下降,在第三期达到谷底-0.006)),到最小(随后逐渐上升,在第四期出现拐点0.11
一个含有单位根的VAR过程的脉冲响应相比较,
协整系统对一个变量的冲击的影响更具有持久性.
旅游收入对冲击的响应:给旅游收入一个正的冲击,旅游收入对自身冲击的响应在前两期上(),,逐渐下降,在下一期转为负(在034-0.03)
),第三期达到谷底(随后有所上升,但仍为-0.23负数,在第五期趋于平稳;给旅游人次一个正的冲),击,旅游收入在第一期基本没有变化(随后0.00),逐渐下降,在第三期落到最低点(随后有-0.42小幅回升,在第五期趋于稳定;给农民收入一个正),的冲击,旅游收入在第一期无响应(第二期0.00,有小幅下降并达到最低点(第三期有所-0.08)),回升(在第四期达到平稳,趋于零.-0.01—68—
旅游人次对冲击的响应:给旅游收入一个正下波动幅度剧烈,在冲击开始即达到最高点
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如图2所示,与平稳
方差分解是用方差来度量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该方法有助于分析旅游收入、旅游人次与农民收入等因素变化之
的冲击,旅游人次在冲击开始即达到最高点
图2 正交化的脉冲响应图
间的相互影响,以此来评价不同因素冲击的重要性,结果见表6.
首先,考察各因素变化对旅游收入的贡献程
其次,考察各因素变化对旅游人次变化的贡献程度.在第一期中,旅游人次的贡献程度主要,来自于自身因素(旅游收入变化对旅游59.42%),人次的贡献程度位居第二(农民收入的40.58%)变化没有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旅游人次的自(,旅游收入变化的贡献程度迅速下降,8921%)
,到第十期达到谷底(但没有改变其贡献6.21%)程度第二的地位,农民收入变化的贡献程度虽然,持续上升,到第十期达到峰值(但是贡献4.58%)
lnTT
lnPDI
度.在第一期中,旅游收入的贡献程度完全来自;于自身因素(但是到了第二期,旅游收入100%),自身的贡献程度出现明显的下降(旅游50.6%);人次的贡献程度显著上升(从第三期开46.33%)始直至第十期,旅游人次变化对旅游收入的贡献程度最大,并持续走高;而农民收入对旅游收入的贡献程度微乎其微,各期贡献程度均不足3.1%.
lnTR
身贡献程度持续增加,到第十期达到峰值
表6 各变量的方差分解表
lnPDI0.003.061.581.231.070.950.850.770.710.65
S.E.0.140.180.220.280.340.390.440.490.540.58
lnTR
lnTT
lnPDI0.000.361.622.813.443.824.094.304.464.58
S.E.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0.11
Period12345678109
S.E.0.340.490.680.770.830.880.930.981.021.06
100.0050.6036.6633.2330.8128.8927.4826.4625.6324.93
lnTRlnTT0.00
46.3361.7665.5468.1270.1671.6672.7773.6774.41
40.5830.3121.0714.7211.349.438.177.296.676.21
59.4269.3477.3182.4785.2286.7687.7488.4088.8789.21
13.4231.7829.7523.4418.9316.2114.4413.1412.1511.39
lnTRlnTT0.126.03
lnPDI86.4662.1955.5049.9046.4844.0242.3341.0440.0439.26
14.7526.6534.5939.7643.2345.8247.8149.35
—69—
程度仍是最小的.
最后,考察各因素变化对农民收入变化的贡献程度.在第一期中,农民收入变化的贡献程度,绝大部分来自于自身(其次来源于旅游86.46%),收入变化(旅游人次的变化影响微乎其13.42%).第二期,微(农民收入自身变化的影响0.12%),程度有所下降(旅游收入变化的贡献程62.19%),度显著提高(旅游人次变化的贡献程度31.78%).以后各期,也有所增加(农民收入自身6.03%)变化和旅游收入变化的贡献程度持续下降,旅游(一)结论
三、结论与建议
收入的数据,进行平稳性和协整关系检验分析,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在模型稳定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进一步探讨了旅游()协整关系检验说明甘肃旅游收入、旅游人次与1
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向量误差2)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结论有:
选取甘肃2000-2017年旅游业发展和农民
人次变化的贡献程度持续上升,在第四期中,旅游人次变化的贡献程度(化的贡献程度(期,旅游人次变化的贡献程度23.44%26),.6位居第二位5%)超过旅游收入变(,到了第七民收入自身变化的贡献程度(43.23%)各期影响农民收入最重要的因素42.3.
3%),又超过农成为以后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旅游人次变化是影响自身和旅游收入的最重要的因素,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变化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而农民收入对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贡献程度却是偏低的.也就是说,甘肃旅游业发展能够带动农民收入增长,反过来农民收入增长对甘肃旅游业发展的直接拉动作用不明显.
这个结论符合甘肃的社会经济现实.甘肃旅游业发展主要靠省外人口以及省内城镇居民的旅游消费拉动,旅游业发展可以拉动交通、住宿、餐饮、商贸、娱乐等行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尤其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
农民收入对甘肃旅游业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这与甘肃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有关.一方面,虽然甘肃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收入水平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活状态几乎处于收支相抵的境地,总体消费能力受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76元,
2比01上7年甘肃年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030元,比上年增长度7,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25%,收入增长幅度略高于消费支出增长幅的农民思想观念较为保守99.43%,农村居民人,均人们大多满足于生活需储蓄极少;另一方面,求的物质层面,并不热衷于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旅游消费对农民来说仍被视为奢侈品.
—70—
修正模型表明当短期旅游收入、旅游人次与农民收入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分别以.114和0.027的反向作用进行修正,将0短.9期51非、
均衡调整至均衡状态.(验结果显示,在10%显著3性)G水ra平ng下er因果关系检,旅游人次不是旅游收入的Graner原因,农民收入是旅游收入的民收入均不是旅游人Granger原因,g联合检验显著;旅游收入和农次的收入不是Gr农an民e收r原因,联合检验也不显著;旅游g入的原因,旅游人次是农民收入的Graner原因Gra,n联合ger检验表明农民收入变动受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这g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业发展能够带动农民收入增长4)从预测能力来看,而农民收入增长,旅游对甘肃旅游业发展的直接拉动作用不明显.
(二)建议
实证结果表明甘肃旅游业发展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农民增收,甘肃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因此,调动一切资源,凝聚一切力量来大力发展旅游业,是甘肃建设旅游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举措.
加大宣传力度,旅游市场外部依赖性高1.
提升旅游品牌形象.甘肃,积极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有利于吸引省外及海外游客.全新甘肃旅游形象品牌“交响丝路如意甘肃”自起便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伴随18年推出之日“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步伐,甘肃亮出了一张强劲的旅游名片,奏响独具丝路文化魅力的甘肃乐章.尽管甘肃荣登«孤独星球»“2017年亚洲最佳旅游目的地”和«纽约时报»“榜单,享誉一定的口碑2018年全球必去的,但与旅游发达省份相52个目的地”比,甘肃还存在很大差距,其国内、国际影响力仍有待提高.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打响“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宣传口号,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宣传营销,让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家喻80户晓,进一步提升甘肃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整合旅游宣传资源,采取政府、部门、企业、媒体、游客等五位一体的内外力结合的营销机制,强化整合营销,形成品牌凝聚力,使之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品牌.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激发市场消费能力.2.
甘肃富集旅游资源,但资源闲置率较高、开发层次低、旅游精品少、资源整合度差,导致旅游综合收入排在全国后五位,旅游购物消费水平远低于发达省区.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甘肃国内旅游总特色种植、古镇文明、田园风光的现代旅游价值,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生态文明小康村、美丽乡村,着力开发周末乡村游路线,赏田园风光,品农家美食,购优质农副土特产,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共享旅游发展红利;四是开发低空旅游产品,打造户外体验新亮点.甘肃丝路三千里,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貌形态迥异,除海洋和岛礁外,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非常适宜开启自然生态空中之旅.空中鸟瞰,自然奇观尽收眼底,重峦叠嶂、山高谷深、蜿蜒秀丽、清流不息、收入国内旅15游78人.7亿元,国内旅游人数均消费仅有2.39亿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660.54元;201次,国际旅游人均消费2086万美元,入境旅游77年国际8828人汇率计算,合人民币1728664..7633美元,按当年平均元.从国际旅游消费结构看,民航、铁路、汽车、轮船等交通类支出高达旅游总消费的的乐1、7邮电通讯%,住宿35%,而商品支出占旅游总消费、占其他服务合计约占旅游总消费的三旅游总消费的16.2%,餐饮、娱分之一.也就是说,来甘肃的大量游客仅仅支出了门票、交通等必要消费,旅游产业的融合度低、覆盖面窄、链条短、产业带动效应很弱.这是因为甘肃旅游资源大多是点状分布,地域狭长,配套设施差,省域内交通和住宿是硬伤,存留游客难度很大.加上青海、宁夏等周边旅游宣传的挤压,使得甘肃还只是一个走廊,一个交通中转地,并非真正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促进产品转型升级,重点打好“历史文化、生态体验、民族风情、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科技”这六张旅游牌,激发市场消费能力势在必行.
一是加快大景区建设,提高游客接待能力.打破资源隶属体制的限制,科学整合景区资源,总体规划选取一批重点支持的精品景区、特色景区,引入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市场化运营,积极推进大景区建设,提高旅游人次,延长停留时间,提高人均消费,力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接待能力过千万人次的景区“零”的突破.同时,积极与周边省份合作开发西部跨省旅游线路,共享游客资源;二是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多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实施“旅游饮、娱乐+、文化”战略、体育,加快推进旅游与农业、教育、健康、生态等领域的融、商贸、餐合创新发展,着力研发新产品,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三是发展乡村旅游,培育旅游新的增长极.深挖农耕文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雪山冰川、绿洲草原,形态丰富的地貌群,堪称“鬼斧天工”.重点投资开发直升机观光旅游、航空摄影、低空飞行游等产品,使之成为甘肃旅游新亮点.
夯实旅游发展保障,营造良好环境.资金保障3.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项目补贴、奖励、股权投资等方式投入旅游专项资金,并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二是体制保障,增强旅游管理部门的协调职能,注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管理限权下放,搞活景区经营权;三是土地保障,完善旅游项目审批程序,总体规划旅游发展用地;四是交通保障,财政引导,社会参与,加大招商引资,加快公路、铁路、机场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政策保障,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为大集团、大企业以及中小微型旅游企业在甘肃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深刻认识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重大意义[报,2018G02G11(003).
N].甘肃日[2]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旅游强省[06G20(001).
N].甘肃日报,2018G[3]谱写交响丝路新乐章开启如意甘肃新征程[日报,N].甘肃[4]
唐代剑20,18黎G0彦2G.07(乡0村06)旅.游对农民增收、就业实证研究[[5]周荣华J].改革与战略,,向银,张学兵2009,25(12):122G125.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基于究——IP以A分析的乡村旅游对农
—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6]吴忠军J].农村经济,,吴少峰2012,(08):39G43.西民族大学学报.乡村旅游与壮族农民增收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03J):.广61.
54G
[7]袁智慧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海南省旅游业发展与农民收入问题研究[,2014.
D].
—71—
[]——基肖宏伟.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8
():1175G81.
]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发展研究,J.2014,[]王英,单德朋,郑长德.旅游需求波动、风险管理与非12
():2016,2606160G168.
():州民族研究,2011,320666G71.
[]]图登克珠.西藏旅游扶贫与农牧民增收问题研究[9J.168.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01)134G138+
]线性减贫效应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J.
[]曹妍雪,马蓝.基于三阶段D13EA的我国民族地区旅
91G97.
[]唐睿,李祥,冯学钢.旅游业发展对江苏省农民增收、10
——基于分位数回归和全面F农民就业的影响—GLS]:的实证[农林经济管理学报,J.2017,16(04)529G
]:游扶贫效率评价[华东经济管理,J.2017,31(09)
[]孟秋莉.贫困人口视角下的旅游扶贫经济效应研究14
[][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第二版)15tata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44.[]():统计与决策,J.2018,3414107G111.
[]张遵东,章立峰.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民11
538.
收入的影响研究———以雷山县西江苗寨为例[J].
贵—72—
[责任编辑:孙志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