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8月 第11卷 第15期 ・1249・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分析 钟六珍李建煌(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预防保健所 广东 N. ̄Jr I 518102) 【摘要】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及防治中十分重要。因此必须通过不断提升微生物的检验技术水平,及早 对疾病的流行提供科学的依据,及早让临床作出防范。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格分析并落实好实验前、中、 后3个阶段的质量管理。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管理 微生物检验通常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及防治中,其 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经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 征(SARS)、猪链球菌及禽流感等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 的流行,沉重地给微生物高科技检验敲醒了警钟,鞭笞 着我们必须通过不断提升微生物的检验技术水平,及早 对疾病的流行提供科学的依据,及早让临床作出防范。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精确性,及今后的 日常质量控制工作能顺利有序地开展,应严格分析并落 实好实验前、中、后3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其中包括室内 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控制。室内质控的内容主要包括: 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细菌标本 直接涂片检查、仪器设备质量控制、不同试剂的质量控 制及不同培养基质量控制等;室间质控是指在一个良好 的室内质控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室问的控制管理。本文 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 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1.1 检验人员要求对于实验室检验人员的要求是必 需具备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理论知识及独立的判断、分 析能力;参与上级部门的相关培训课程,加强理论方面 的学习,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检验技术及临时处理不同样 品的能力。实验室对于检验人员应统一检验的方法,严 格依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自制标准等进行 操作,制订出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级实验人 员的职责及权限。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1988 (CLIA88)文件中规定不同实验室的检验人员的工作内 容 ]:对于中度复杂的实验室检验人员需要进行严格训 练,要求能独立完成检验,并能进行标本收集、熟练操作 仪器及评价检验结果的有效性。同时为了保证检验的 质量,要求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接受过专业的理论教 育,具备专业的技术,并对上岗的人员定期进行考核,评 估其独立检验的能力及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1.2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 1.2.1标本采集(不涉及公共卫生微生物样品) 注意 采样时间的选择,通常建议选取疾病发病早期、用药治 疗前、急性期或有典型症状的时期,拟食物中毒事件的 处理中,需采集的样本包括食物、餐具厨具、病人的肛拭 子、呕吐物等,应及时对可疑的食物等进行采集。通常 在发病早期和晚期采集血标本等进行相关的流行病学 调查。注意采集的方法,应该依据不同待测的微生物种 类合理选择采样的方法,如:针对L一型细菌真菌、兼性 厌氧菌、厌氧菌、需氧菌及其它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时均 应采取不同的检验方法;对于盛装标本的容器的选择, 除肛拭子、咽拭子、大便及痰标本,其它标本均需要在无 菌操作下进行采集,装人无菌的容器内备检;对于标本 量的选择,应符合所采集的标本为合理布点 ;另外,采 集时应注意安全操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由于采 集或运送途中的传播、污染及自身感染事件发生。 1.2.2标本保存及运送一般情况下,样本最好能就 地采集后及时送检。但如果离采集现场较远的,则应将 采集的样本进行妥善保存,根据样本属性选择合适的保 存液及保存条件,如厌氧、冷藏、保温或接种入培养基 等,防止在运送过程中发生标本腐败、变质;同时,要求 标本应有专人负责运送,尤其烈性的传染病样本需要严 格符合生物安全规范,确保快速并安全运达。 1.3 细菌标本直接涂片检查除大多数标本除血标本 外,基本都需要考虑进行直接涂片检查,主要目的是为 了尽快并及时地发现目标微生物,尤其针对有典型特征 的患者,其培养结果对于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有重要的参 考价值,协助分离及鉴定病原菌,排除不合格的标本。 1.3.1 分离和培养根据临床诊断、病人的特征、流行 病学特征及标本的性质进行分离培养,观察直接涂片的 检查结果,再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提高病原菌的分离率。 1.3.2鉴定按照细菌的科、属、种、型和株的顺序进 行鉴定。 2仪器设备质量控制 对于恒温培养箱的操作要求为温度设置在36oC± 1c《=,其中霉菌培养是28 ̄C,电冰箱设置在4℃±2"C,每 天对需要使用的仪器进行准确的恒温调整,观察记录温 度的变化。对于高压蒸气消毒的器械,主要采取生物学 ・1250・ Journal of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Vo1.11,No.15 Aug.2012 及化学的方法完成质量控制,生物学方法是通过观察嗜 的培养基需要在36 ̄C下的培养箱里过夜,待无菌生长 热脂肪芽孢杆菌对热的耐受性,将纸片放置在高压的蒸 方可使用。对于高压灭菌的培养基需要进行随机抽样, 气消毒器内,进行灭菌后,将其取出并置入溴甲酚紫葡 进行无菌试验 j。培养基需要选择适当的温度进行保 萄糖蛋白胨水的培养基中,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而 存。注意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前注意观察培养基有无 化学方法则是采用化学指示卡进行检测,指示蒸气的温 发生变质 。度的同时也指示出温度所持续的时间,依据其颜色、性 2.3 实验室文件的管理实验室的文件一般分为内源 状的改变进行灭菌条件的判断。另外,针对自动化仪器 性和外源性的文件,内源性文件主要包括实验室中的检 外源性文 及微量生化反应系统等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平常需 验结果存档资料、试剂及设备等记录资料等;要严格根据厂商提供的说明书及其推荐的方法进行操 件主要包括送检的样品资料、检验结果需要送出的资料 作,使用前注意校对及鉴定,确保并测试系统保持良好 等,需要按照其性质、用途及前后次序进行分门别类,规 的灵敏度及精密度,同时要详细记录此类设备的使用、 维修及保养情况,保障实验室内的各种仪器设备均正常 运转,一旦发现有超过了规定范围情况应尽快寻找原 因,及时进行校对纠正。 2.1不同试剂的质量控制 2.1.1 染色液的质控方法细菌室里一般以抗酸染色 液和革兰染色液为常用,对于自制的染色液,必须记录 整个配制过程,并妥善保存;同时应注明染色液的配制 日期、名称及配制人。初次使用必须先采取革兰阴性杆 菌及革兰阳性球菌的标准株进行质量鉴定,确认染色液 配制无误后方可使用。 2.1.2常用的生化试剂的质控方法对于常用的微生 物检验生化试剂,需要依据不同的菌种采取不同的试剂 进行对照和检验,如:对于凝固酶血浆试剂需要每日与 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阴阳对照;过氧化 氢需要每13与A群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阴阳 对照M J。另外还需要注意试剂应冷藏、避光等保存,注 意保质期,保证试剂良好的稳定性。 2.1.3 诊断血清的质控方法诊断血清是实验室中重 要的细菌鉴定试剂,初次使用必须注意将工作的浓度对 照原用的诊断血清,再用于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 或测试患者的血清样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发生 细菌污染,应用标准菌种进行验收。 2.2不同培养基质量控制培养基必须明确标注配制 的日期;液体培养基应为清澈透明,含倒管的培养基,其 倒管内应保持液体充盈,无气泡出现;固体的培养基硬 度应保持适当,在接种前无菌落。对pH值进行不定期 检查,标准PH值应在±0.2的范围内。对于含有指示 剂的培养基应保持显现正常颜色。对于倾注琼脂的平 板的多种规格,其斜面要<2/3个试管。进行无菌分装 范整理及放置,如需要送出的检验结果等资料,应按照 事件类型、受检项目、受检13期进行归类放置,方便查阅 及索取 。另外,建立网络平台,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 均能资料共享,由专人负责全面管理实验室文件的更 新、废弃的工作,定时对上交归档的资料进行检阅,及时 进行更新,对超过有效时间的资料进行作废处理,做到 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J。 3小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精确性,保证 今后的日常的质量控制工作能顺利有序地开展,为了保 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格分析并落实好实验室的质 量管理,不断提升微生物的检验技术水平,及早对疾病 的流行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朝武,周宜开.现代卫生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722. [2]娄峥,葛平.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要求[J].检验医学,2004, 19(2):157—159. [3]齐春华,王文平,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卫生检 验杂志,2007,17(4):717—719. [4]杨美琴,孙来玉,王风云.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J],职 业与健康,2008,24(2):126—127. [5]王传新,王国礼.现代检验医学技术及质量控制[M].济南:山东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 [6] 于灵.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J].工企医刊,2009,22 (5):93—94. [7] 孟淑欣.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 志,2010,16(6):65~66. [8] [8]黄薇,蔡炯,黄剑屏,等.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微生物实验室 质量控制与评价[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134—136. (收稿13期:201l一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