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教师《自相矛盾》教学随笔

小学教师《自相矛盾》教学随笔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教学随笔】

《从复杂走向简单,从单纯走向丰富》

【摘要】回顾《自相矛盾》这堂课,“三番五次”上下来总走不出文言和寓言这个怪圈,近日再备,略有所思——从复杂走向简单,从单纯走向丰富。 【关键词】

课堂回顾 问题设置 反思 总结 【正文】

近日再备《自相矛盾》,我脑海中总带着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文言文,二是寓言,这两者之间怎样融合呢?回想之前在磨这堂课时,总是陷入只上成文言文,或者只上成寓言,所以课堂总没有“亮点”。于是乎也尝试着把两者融合......

静下来时,把这堂课的点点滴滴重新设置了回放。时间:2019年10月15日上午8点20分,地点:凯里市炉山小学。敲响上课铃声的那一刻,我重新捧起《自相矛盾》走进了课堂,接下来的四十分钟也确确实实属于我和可爱的45个孩子。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又是一则文言文,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夸自己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他又夸自己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得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课文借助这个生动活泼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两个对立的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文言文+寓言故事”这样的文本如何把握呢?怎么教?教什么呢? 第一步,读。我想,首先它是文言文,文言文就得“读”——读通、读懂、读好,最后背诵。在“读”上,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首先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再让孩子们结合注释,看看什么地方一读就懂,什么地方不明白,做上记号。在此过程中交流古文学习的方法:根据注释、查阅资料、猜想......讲解文言

- 1 -

常识“之、或、其”等。读懂了文言文后,关键就是读好文言文了,如何读“好”呢?我采用填空式读、师生互读、画停顿线读等方式来落实。但这个过程有个大大的遗憾,孩子们读着读着就会背了,就是没能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来,也就是没能在“好”上进一步提升。

第二步,讲——自主复述寓言。讲这个环节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难,因为抛离“文言文”,孩子们早已在生活中听过、看过这个故事,所以这个环节没花多大功夫。

第三步,演——再现场景,揭示寓言,这是本堂课的亮点。我用PPT呈现一个漫画家给课文配上的四幅插图,让孩子从情节上讲,可以分别用哪两个字来概括,孩子们踊跃举手。叫卖、吆喝、夸盾、夸矛、丢脸、逃走......答案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但这不是我的目的。接着,我抛出这样一个“彩蛋”:现在老师请你们发挥你们的想象,结合生活中看到的吆喝卖东西的场面,争取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听,更有吸引力。随即,鸦雀无声,或许是在思考......时间一下子凝固。几分钟后,终于看到一只小手坚毅地升起来,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

“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见生意不好,就大声吆喝:卖矛喽!我的矛用玄铁打造,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磨制而成,锋利无比,我说第二,无人敢说第一......”诚然,这是一帮推销能手。

“真是越说越精彩,越说越玄乎。刚才他们夸矛又夸盾,说是上好的材料,经过怎样怎样才磨制而成,你信吗?

生一:不信。生二:不信。生三:有点信 “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说得太好了,像真的一样。 师:所以你就被忽悠信了。

随即,我用PPT呈现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孩子们顿时明白了: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情境,两个对立事物不可同时存在,因为它们自相矛盾。这是一种思维方式。

很快40分钟就过去了,我也较为顺利地完成了这堂课,这得感谢可爱的45个孩子。虽然整堂课未能达到事先预设的效果,朗读指导还是不

- 2 -

到位,文言文的味道,蕴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终没有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去领略。再则,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关注不够,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然而,这短短40分钟的背后却有着不一样的经历。

回顾《自相矛盾》这堂课,之前“三番五次”上下来总走不出文言和寓言的怪圈,要么只上成文言,要么只上成寓言。心里总想着简单上,可如何做到既“简”呢?近日再上,略有所悟——从复杂走向简单,从单纯走向丰富。

- 3 -

【难忘瞬间】

【说图】

2019年10月14日,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备《自相矛盾》,图为集体备课现场。

【说图】

2019年10月15日,我再次执教《自相矛盾》。图为我与孩子们一起交流。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