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安全性问题探讨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安全性有关问题, 为中药安全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中药安全性事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从加大中药安全性知识宣传、加强中药安全性基础研究等方面着手工作, 以减少或避免中药安全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中药安全性;事件;不良反应;对策。
研究背景:从2000年的马兜铃酸事件到2006年的英国中药事件,
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在近年频频发生, 这对一向自许为安全、有效的中药带来极大的挑战。加之一些媒体对有关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的过度宣传和误导, 使得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世人并不怀疑中药的药效,但怀疑中药的安全性的观点已经成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为此,笔者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知度、中药本身缺陷及中药临床使用规范等方面作一探讨,试图找出影响中药安全性的因素,并提出对策,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一: 1 近年国内、外中药安全性问题事件回顾
2000年6月,美国最权威的临床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比利时医学研究者Nortier等人撰写的题目为泌尿系统癌症与服用中药( 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此后,美国各大媒体以中药可能致癌为题相继发布了新闻。于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 FDA) 在至今未收到类似不利事件的报告的情况下,下令停止一切已知含有
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 并禁止其可能的混淆品种以及部分中成药进口。2003年2月,包括新华网在内的国内众多媒体发布了龙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决定对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严格按处方药管理, 在零售药店购买时必须凭医师处方。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严格按适应证服用。同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 2004年8月又取消了广防己、青木香的药用标准, 并对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中药制剂严格按处方药管理。2004年初, 在英国市场销售的中国产千柏鼻炎片, 由于含有千里光, 引起了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机构(MHRA)的注意。MHRA称,千里光属的各类植物均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 引起人类肝小静脉闭塞症。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对动物也显现致癌性、诱导有机体突变和生殖毒性。考虑到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英国各部和MHRA建议制定法令, 禁止任何未经当局许可的由千里光属(植物) 组成或含有千里光属(植物) 的内服药品在英国销售、供应或进口。2006年6月, 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通报, 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和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 甚至有引起死亡的病例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决定, 暂停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 暂停受理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的各类注册申请。 二: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药品、医疗器械是特殊商品,其质量的优劣与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成立以来,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规范,通过几年的努力,药品市场由原先无序经营逐步转向有序经营,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日趋规范,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越来越有保障。但是仍然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是:
1.人民群众药品法律意识和用药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亟须进一步提高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中药是安全、有效、无毒的。有些中药药品广告也往往片面或夸大宣传疗效, 而对其毒副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而不提或避重就轻, 且常以本品系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误导患者; 而患者在用药时也往往忽视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 形成了认识的误区。正是由于人们对中药安全性问题存在片面认识, 中药的毒副作用往往容易被忽视, 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观念下,长期、过量或者不恰当使用中药情况时有发生,必然会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此外,群众对药品法律知识和用药安全知识掌握不多,识别假劣药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仍然薄弱。如一些农民无证行医销售假药,一些研碎的药粉,用黄、白纸简陋包装,外包装没有任何标识,问及药物成分,他们一无所知,根本不知道这是假药,也不知道自己在违法,而购买的农民只听说这药能治医院都难以治愈的疑难杂症,价格又便宜就买,也不管这药是不是假药。还有多数群众对无证经营药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各杂货店、副食品店擅自经营常用药品比较突出,由于涉及面广,经营隐蔽,数量又少,查处起来非常困难
打击力度不足,加上部分群众不明,跟他们讲道理、律,根本没用,有时药品执法人员甚至遭到围攻,威胁到人身安全。 2.
从非正规渠道采购药品现象屡禁不止
在日常检查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些生产厂家销售代表直接上门推
销药品,由于厂家和销售公司只管推销产品,对销售代表的管理较松,导致销售代表队伍鱼龙混杂。其盖有生产厂家红章和法定代表人签章的空白委托书、空白合同书和送货单往往发到各销售代表手中,任其填写,让不法分子有机可趁。这些不法分子借着厂家授权的合法身份,将假冒生产加工的伪劣药品以串货、换货等方式销售谋取暴利,干扰了正常的药品流通市场秩序。少数药品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受利益驱动,不认真查验销售代表的手续真假,只要价格低,就向他们购药,一旦被查到,再让销售代表补办各种手续,企图蒙混过关。由于药品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给这些不法分子有空子可钻,也给执法者造成一定的监管难度。 同时中药市场虽经几次整顿, 但仍旧比较混乱, 这也是造成中药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为: ( 1)中药经营人员素质低, 不能识别混入药材中的伪品、混淆品及非药用部分; ( 2)不法商贩为谋私利, 以次充好, 以假乱真, 造成中药质量下降,疗效降低, 甚至毒性增加; (3) 有毒中药管理不严, 因中药属天然药物, 包含有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如果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将很难控制好有毒中药不流入社会, 特别是农村; ( 4)农药、化肥、杀虫药的广泛应用, 使中药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量可能增加, 也影响了中药的安全使用; ( 5) 社会上的一些黑诊所和游医打着祖传秘方
的晃子卖假、劣中药给患者,引发中药安全性问题。 3、使用环节存在使用过期药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由于我们监督检查的局限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使用单位不同程度存在过期药品的销售和使用。特别是边远的山区卫生诊所,基本上是边干农活又开诊所,管理上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有时会有一些过期药品在用。还有农村中使用邮购药品的情况,大量的邮购药品都是从一些合法或非法的广告中得知的,而这些药品的质量往往不能得到保正。我们也开展过专项检查,但群众不理解。
4、有的生产企业也不同程度存在不重视药品的质量问题。 根据最近几年监督抽检情况,大部份药品的质量还好的,但也有
些药品质量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水份超标,含量不足等。有的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例如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江西博雅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等药品问题。这些问题药品的存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构成很大的威胁。 5 中药临床使用不规范
中医用药讲究的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 有是证用是药”。但近年来随着中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使用中药过程中, 存在不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辨证不当、组方不合理等现象。特别是一些西医医师及国外医师, 很难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 往往导致配伍不合理,或超量使用, 或疗程延长等。在龙胆泻肝丸事件中, 国外就有人把龙胆泻肝丸作为减肥药物长期使用的报道。又如中
药新剂型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还普遍存在\"中药西用\"等不辨证使用和受经济利益驱使滥用现象。不辨证使用中药不仅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还是诱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此外,受中药安全无毒观念的影响, 人们超剂量、长期使用中药的现象时有发生。殊不知,中药也是药品, 而非保健品、食品, 长期应用某种中药, 也容易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发生不良反应; 特别是有一定毒性的药、物, 短期应用尚不致有害, 但用药时间过长即会蓄积中毒。另外, 中药剂型选择的合理与否也是导致中药安全性问题产生的一个诱因。从前文分析可知, 中药注射剂为中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元凶, 2006年6月发生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就是例证。因此, 临床使用中药时应遵循能外用不口服, 能口服不注射的原则。目前, 中西药联用是临床医师常用的治疗方式, 也是我国中西医结合医疗的一大特色, 但有一些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也是诱发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因素。
三、中药注射剂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相关案例
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医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结合注射剂剂量准确、疗效迅速的剂型优点,给临床使用中药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但是,近年来在中药注射剂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由其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案例一: 2006年6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接到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88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258例,死亡44人,鉴于鱼腥草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等7类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鱼腥草注射液被暂停销售使用。鱼腥草注射液经过
人工提取时,受技术,难以达到纯制剂的要求,植物蛋白无法取尽,容易造成过敏反应。案例二:2009年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3名患者使用标识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发生不良事件,并有l例死亡报告。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验,乌苏里江制药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合格,没有质量问题。后经查,问题出在医院医生使用不当这个中间环节,临床医生不认真看说明书,将头孢曲松纳与双黄连注射液联合使用。案例三:2008年卫生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因使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新生儿死亡。后经相关部门检测,该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全部合格,没有质量问题。 四:对策
1.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药品法律法规和用药安全的认识。 2.加强生产企业监管,杜绝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
(1)规范经营企业行为,净化药品流通市场。要依法严格规范药品经营企业的行为,督促企业全面落实《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清理药品经营主体资格,坚决打击药品批发企业出租(借)许可证行为;依法整顿和规范药品交易秩序,严厉查处进货渠道混乱和购销记录不完备等违规经营行为,培育健康有序、公平竞争的药品流通市场。严格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对药品批发企业的源头监管,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向连锁化经营模式转变,重视解决偏远农村居民用药问题。(2)重视医疗机构监管,确保用药安全有效。(3)坚决打击制售假
劣药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无生产、经营许可证,无产品注册证生产、销售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制售假劣药品的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为获取非法利益,故意制售假劣药品的行为和大案要案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要及时发现通过非法渠道流入市场的假劣药品,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和偏远农村患者的用药安全。对制售假劣药品已经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门严肃查处。(4)重视广告监管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管力度,建立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和广告活动主体市场退出机制。 3结语
中药是中医药学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安全性问题将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 进而影响中医药学长远的发展。因此, 现时探讨影响中药安全性的有关因素, 并提出相关对策具有特别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从马兜铃酸事件到英国中药事件, 中药安全性问题频繁被曝光, 似乎可能会给中医药事业造成很大打击。但细想一下,这也不是件坏事,至少可使我们重视中药的安全性问题, 清醒认识到中医药自身的不足, 进而对症治疗,改善其身,使中药真正成为安全、有效的药品。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中药安全性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得到解决, 使中药这朵中华文明园里 的奇葩发出其应有的光芒,泽福全人类。 五:参考文献
[1] 原思通. 对中药中毒病例攀升问题的思考[ J] . 中国中药杂志, 2000, 25( 1): 56
[2] 张 冰, 徐 刚中药不良反应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 5.
[3] 阎 敏, 李新中, 尹 桃392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25( 11) : 1100
[4] 王倩, 张艳丛, 解丽君, 等. 我国1990年~ 1999年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 中国药房, 2000, 11(5): 226
[5] 崔昕. 中药安全性研究的启示[N]. 中国医药报, 2005,06, 02 [6] 梁爱华, 叶祖光. 正视千里光属中草药毒性研究[N] . 中国医药报, 2006, 08,02.
[7] 睿 文中成药不良反应谁之错[ N] 中国中医药报,2003, 04,30 [8] 曾聪彦, 梅全喜.从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看中药注射剂不 良反应产生的根源[J] .中国药房, 2007, 18(6) : 4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