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对稳定物价的重要性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对稳定物价的重要性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6年6月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Taxation College Jun.2016 V01.18 No.3 第l8卷第3期 【经济理论】 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对稳定物价的重要性分析 ——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天 吴 丹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300270) 摘要:从数据的走势来看,在危机爆发和物价异常变动的时刻,货币流通速度表现出非常规 的运动状态。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货币流通速度的下 降能够稳定物价水平,抑制通货膨胀。但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会进一步促进物价的上涨。货币流 通速度的正向变动还会通过促进货币增长进一步对物价上涨产生影响。当 关键词:广义货币流通速度;通货膨胀;货币供给 中图分类号:F82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306(2016)O3—0064—05 处于下降状态时,货 币供给对物价的推动作用较温和;如果 处于上升状态,货币供给对物价的推动就会很显著。 一、引言 GDP(PY)等于速度指数化了的货币供给(MV)的市 场力量,因此,货币流通速度是名义货币数量与名义 GDP之问相联系的纽带(ttadjimichalakis,M.G.和 Hadjimichalakis,K.G.,2003)。在衡量一国的货币 供给总量时,往往用广义货币M2表示,M2包括现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货币市场受 国际动荡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从国际收支项目来 看,短期资本流动波动程度不断加大,人民币汇率下 行压力不断。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实施,我国的公司 债券风险溢价不断上升。美联储的加息预期、英国 脱欧等国际经济动态与中国的经济关联度越来越紧 密,国际投资和投机者们蠢蠢欲动,伺机在动荡中获 利。面对金融市场的种种状况,我国央行施行了积 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来调节金融和市场 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证券公司保证金等。与广 义货币供给M2对应的货币流通速度称为广义货币 流通速度,一般记为 ,由交易方程式可知,1/2= GDP/M2。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在通货膨胀与货币供 给之问起很重要的作用,为了避免高通胀的发生,应 将货币流通速度暂时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Makram和Sebastian,2010)。 经济,最终是为了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等重 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物价稳定作为世界 各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国经济能否健康发 展的重要宏观衡量标准。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助于经 与理论分析不同的是,现实中的货币流通速度 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图1湿示了我国的宏观经济指 济的增长,但是恶性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会带来 经济危机的发生。 标数据。可以看到,1990—2015年,我国的广义货 币流通速度 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在2004— 2008年问,也就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 曾出 现过短期的微涨,直到2015年,我国 达到历史最 低点0.486。Bordo和Jonung(198l,1997)认为,货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 存在对应的关系,货币供给的过快增长将引发价格 水平的快速上升。根据交易方程式MV=PY,名义 收稿日期:2016—06—15 作者简介:吴64 丹(1989一),女,…东济南人,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金融。 O 0 0 0 0 币流通速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状态,其变化受 货币供求的状态均衡,所以并没有带来通货膨胀。 赵留彦、赵岩、陈瑛(2013)认为,金融市场交易的活 货币化进程、交易成本和金融创新的影响。唐国兴、 徐剑刚(2006)认为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快速下降的 原因不仅与经济发展速度有关,还与外资的大量流 入有关。赵留彦、赵岩、陈瑛(2013)认为金融市场 交易的活跃增加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导致货币流通 跃增加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导致货币流通速度随着 金融交易活跃程度而反向变动。 学者们基本认同这样的观点:货币流通速度对 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货币供求与物价水 速度随着金融交易活跃程度而反向变动。Anderson (2015)的研究论文中,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与风险溢 价之间有很重要的关系。 4 2 ■-△M2 8"*-△CPI 6 AGDP ---4 2 QDP/M 2 图1 1990—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官网、Wind数据库 我国的物价水平波动情况可以用由居民消费价 格指数CPI计算得出的通货膨胀率CPI表示。如图 l所示,在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我国的通胀 率曾高达24%,在1998—1999年出现了一1.4%的 通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通胀率又达到小 高峰5.9%,之后2009年出现一0.7%的微通缩情 况。值得注意的是,参考经济危机的发生时间,当货 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时,通胀率的表现较为温和,但 是当通胀率持续走高时(1994、2008、2010年),对应 的货币流通速度不再是下降的,而是平稳或者微升 的。这似乎印证了货币流通速度的状态与通货膨胀 率之间有正向的相关性。图1中M2表示广义货币 供给的增长率,GDP表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2007年后我国的GDP增速逐渐放缓。 二、文献综述 大量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 降的原因做了解释。王曦(2001)认为,以经济自由 化和资本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前进进程是造成我国 货币需求持续扩张和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的根本 原因。田立中(2007)认为,货币需求的超经济增长 引起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 高又为超额货币供给提供了吸纳功能,使货币的超 额需求长期存在。张文(2008)认为,中国处于经济 转型深化阶段,货币需求方面,生产要素的货币化过 程仍在进行中,这导致了货币需求的不断增长。货 币供给方面,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的被动性较强,基础 货币投放增长速度较快,货币供给快速上升。因为 平之间的关系而起作用的。Bordo和Jonung(1981) 认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债券、股票以及货币市场工 具等货币替代品的出现将降低货币需求,提高货币 流通速度,推动通货膨胀率的上升。Hugo(2006)认 为,交易技术多样化的提升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与 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性减弱。货币流动速度的内 生变化导致了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偏离了对应关 系。Basco等(2009)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联系货 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关键,会影响到物价的稳定。 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加快会影响通胀预期,导致公 众放弃持有货币,转而持有货币替代品,降低了货币 需求,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进而会推动物价上 升。Makram和Sebastian(201o)分析认为,货币流通 速度存在长期均衡的状态,一旦货币流通速度低于 某个值,通货膨胀将会受到货币超发的非常大的影 响,所以应将货币流通速度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谢亚轩、蔡瑞文(2010)通过分析发现,货币流通速 度在经济和金融危机期间的下降,使得短期内的巨 额货币供给不会带来通货膨胀,而且资产价格的上 升会抑制货币流通速度的回升,如果中国的货币流 通速度进入上升期,等量的货币供应会带来更高的 通胀水平。刘林、朱孟楠(2013)认为,货币流通速 度的变动会导致物价水平的同向变动,货币流通速 度上升,物价上涨;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物价下跌。 但货币流通速度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 在CPI上升机制下货币流通速度冲击的影响,要高 于在CPI下降机制下的影响。 现有的研究中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性的强调 并不突出,更多的是把货币流通速度作为外生变量 进行研究,没有对通货膨胀与货币流通速度的长期 稳定性的实证检验研究。本文将货币流通速度作为 重点,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对物价稳定的作用和重要 性。在关注货币流通速度指标的同时,对货币流通 速度的影响机制进行详细分析。 三、货币流通速度作用的理论分析 根据货币数量方程式MV=Pl,,定时间内消费 在最终商品和服务上的年支出(PY),等于货币量乘 以货币流通速度,或经速度调整后的货币供给 65 (MV)。现实生活中,JPy和 都是可以考察的变量, 分别可用国民生产总值GDP和广义货币供给M2替 代。由此可得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的定义式:V2= GDP/M2,表示每一单位货币(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购 买商品和服务的次数。Hadjimichalakis,M.G.和 Hadjimichalakis,K.G.(2003)使用变化率来表示 货币方程式,由于两个变量乘积的百分比变化等于 每个变量的百分比变化之和,运用到货币数量方程 中可得: AMM+ V= P+ Y  ’。 (1)、  方程(1)成为变化率形式的货币数量公式, AM/M表示货币供应增长率,AV/V表示货币流通速 度的变动率,AP/P即物价水平变动率也就是通货 膨胀率,可以用居民消费指数变动率CPI表示, △y/y为实际总收入的增长率。公式(1)左边的货币 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的和即为速度指数化 了的货币增长率,方程右边是通货膨胀率与实际 GDP增长率的和,也就是名义GDP的增长。将式 (1)重新排列可得: APAMAVAY r,,、 一————P—M.。—V Y 式(2)表示物价的变动率由货币供给增长、货 币流通速度的增长以及实际GDP的增长率决定。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在现实中并不是稳定不变的,而 且一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往往会反映货币流动性 的改变。由式(2)可知,在物价稳定性的决定因素 中,货币流通速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决定条件,其 变动与货币供给的变动、总收入的变动有着同等重 要的作用。 用 表示计划的货币流通速度,表示公众希望 的每一美元用于购买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次数,则 等于名义收入(PY)除以公众想要持有的名义货币 的余额(PM )。因此,计划的货币流通速度等于实 际收入与实际货币需求的比率: : PM d ‘==>  Y= M d (3)、  这一过程将货币流通速度处理成了一种货币需 求理论,由于货币需求为方程(3)右方的除数,Mil— ton Frideman(1956)证明得出:货币需求的下降等同 于货币流通速度的上升,反之亦然。所以任何引起 货币需求变动的因素,会反方向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的变动。把公式(3)代人货币方程式MV=PY,可以 推导得出物价水平变动由货币供需和货币流通速度 决定的方程式: 66 P: jP: M× (4) “ 公式(4)同样强调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表 示物价水平由两部分因素决定,其一是货币供给与 货币需求的偏差,其二是实际货币流通速度与计划 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偏差,两个偏差共同决定了物价 的水平。 四、货币流通速度作用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平稳性检验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和 Wind数据库。通货膨胀率以居民f肖费价格指数 CPI的变动率表示。货币流通速度由V2=GDP/M2 计算得出,GDP为我国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M2为 年广义货币供给量,样本区间为1990—2015年数 据。对货币流通速度取自然对数lnV2表示近似的 的变化率,用M21R(M2 IncreasingRate)表示广义 货币供应增长,GDPIR(GDP Increasing Rate)表示 GDP的增长率。各指标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l 所示,以5%的显著性水平作为临界点,各指标都为 一阶单整,差分一次后平稳。 表1各变量的ADF平稳性检验 变量 t统计量 1%临界值 5%临界值 P 结论 CPI —1.857 —3.724 —2.986 0.346 不平稳 lnV2 —1.525 —3.724 —2.986 0.505 不平稳 M2IR 一1.485 —3.724 —2.986 0.524 不平稳 GDPIR 一2.961 —3.724 —2.986 0.052 6 不平稳 D(CP/) 一3.385 —3.738 —2.992 0.022 平稳 D(1nV2) 一4.10l 一3.738 —2.992 0.004… 平稳 D(M21R) 一4.764 —3.738 —2.992 0.000 9… 平稳 D(GDPIR) 一4.116 —3.738 —2.992 0.004 2… 平稳 注: 表不在i%的显著性水平F统计显著; 表_,下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统计显著。 (二)对变动率的货币公式的检验 首先对变化率形式的货币数量公式进行检验: c尸,:94.62 AM+l09.7 07 + (5) (9.83)一 (8.79)一 (一6.02)… 从公式(5)可得出,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和货 币供给的变动对CPI的影响都是同向的,且货币流 通速度的变动比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的影 响系数要更大一些。货币供应的增长会带来通货膨 胀率的上升,货币流通速度的正向变动也会导致通 货膨胀的正向变动。在图1的现实数据中,中国的 货币流通速度呈下降状态,即 负向变动1个单位 会降低通胀率109.7个单位。这说明在货币供应保 持不断增长的前提下,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对于保 持通货膨胀率在低位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三)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 由于广义货币流通速度 是由GDP与M2计 算得出,非独立变量,直接对变化率的货币数量公式 (2)进行回归存在严重的共线性等问题,可能导致 结果的偏差和不准确性。因此,可以通过建立协整 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货膨胀 之间的关系。由表1可知,通货膨胀率CPI与广义 货币流通速度 为同阶单整,即 ~I(1),lnV2 ~,(1),所以可以检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协整的长 期平稳关系,然后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二者 的动态非均衡过程对长期均衡过程的逼近情况。以 CPI为内生变量,lnV2为外生变量,首先建立一阶自 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表示为: CPI,=卢o+』8lCPI,一1+卢2lnV2 + 3lnV2 l+ (6) 式(6)中,t=1,2… 为样本时间趋势, 为 . i.d.(0, )过程。在式左右两边减去CPI的滞后 一期,式右边加减log(I/2)的滞后一期,简单推导可 得通胀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误差修正方程: CPI|=Ol CPIt。一ko—k lnV2t +82AlnV2t+8t (7) 式(7)中,(CPI —k。一kllnV2 )即为误差修 正项eem ,其系数 即为调整系数。如果CPI与 lnV2之间存在协整,那么误差修正项中的k 即为协 整系数。根据Engle和Granger(1987)两步法,代人 我国1990—2015年的样本数据,使用Eviews8.0计 量操作,估计得出协整方程如下: CP =7.82+10.4lnV2 +口 (8) (4.83) (2.67) 式(8)中括号内为t值,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 下显著,R =0.23,F=7.13,然后对残差序列 的 估计值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残差序列 估计值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T统计量 P值 ADF统计检验 一3.749 572 0.009 7… l%level 一3.737 853 临界值 5%level 一2.991 878 10%level 一2.635 542 注: % 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统计显著。 由残差序列 估计值的ADF检验结果可知,P 值=0.009 7,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拒绝了存在 单位根的原假设,即残差序列 估计值是平稳的。 这说明通货膨胀率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问的确存在协 整,协整系数为10.4,即长期稳定的情况下,货币流 通速度正向变动1个单位会引起通货膨胀率正向变 动1O.4个单位。从图1可以看出,1993—1994年, 2003—2004年,2005—2008年,与货币流通速度的 上升相伴随的是通胀水平的上升,且在1993年发生 了超高的通货膨胀现象。 由协整方程(8)可得其残差序列的滞后一期 一1=CP/c_l一7.82—10.41nV2 ,也是误差修正项 ecm ,从而得到了误差修正方程(7)的所有变量, 代人数据可得通胀和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误差修正 模型: ACPI,=1.97—0.385ecm 1+53.23△Zn + (9) (2.22)“(一2.9)一 (3.42)一 式(9)中,R =0.45,F=8.9,各系数的估计值 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误差修正方程(9)反 映了两方面的信息:其一,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 影响,即货币流通速度短期波动1个单位,通货膨胀 率会同方向变动53.23,这一影响值是非常大的;其 二,误差修正项ecm 的系数一0.385表示了通货膨 胀与货币流通速度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长 期均衡将非均衡状态拉回的调整力度为一0.38。这 说明,当前我国持续下降的货币流通速度如果是偏 离长期稳定状态的,那么系统会有提升货币流通速 度回归正常水平的力度,这个力度约为偏离稳定状 态速度的0.38倍的反向速度。 (四)货币流通速度在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之 间的作用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通货膨胀与货币供应 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货币的超发会带来物价水平 的超常上涨,从而引发超高通货膨胀。然而,货币供 应量也会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例如,当物价上涨过 快时,政策制定者会倾向于紧缩的货币政策;当经济 不景气,出现通货紧缩的情况时,政策制定者会倾向 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货币供应以达到刺激 经济的目的。所以,货币供给增长与CPI之间是相 互的影响关系,即存在内生性问题。因此不应仅考 虑货币增长对物价影响的单向关系,还要考察物价 变动对货币增长的影响。建立货币增长率作为被解 释变量,物价水平变动CPI和货币流通速度作为解 释变量的模型: M2/R =』B’o+ ’lCP, + ’2lnF2 + 1。 (10) 67 代人数据可得: M2/R =0.224+0.005CPI +0.143lnV2 +卢l (11) (12.67) (3.43) (4.15) R :0.71 DW=1.5 F=27.6 方程(10)的White检验结果F=1.84,对应的 P值为0.15,可以认为不存在异方差。由表1可知, M21R也为1阶单整过程,残差 1 的估计值的ADF 稳定性检验P=0.010 2,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 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排除了伪回归的可能。 方程(11)表示,通货膨胀的确对广义货币增长有显 著的影响,虽然影响程度较小,通胀上涨1%,M2增 长正向变动0.005%,所以在维持目标通货膨胀水 平稳定的情况下,对广义货币增长的影响也是正向 且微小的。但如果通胀成倍增长,货币增长所受的 影响也会成倍增长。 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对广义货币增长同样存在稳 定且显著的正向影响,如果广义货币流通速度正向 变动1%,会引起货币增长提高0.143%,这一数值 比通货膨胀的影响要大。从现实数据来看,我国的 货币流通速度在1990—2015年间大致保持着下降 的状态,从图1也可以看出,2006—2007年, 出现 上升状态,随后出现2009年M2的大幅增长。因为 货币增长会导致物价的上涨,所以如果 回升,也 会通过刺激货币增长,从而进一步导致通货膨胀上 涨。也就是说,如果 处于下降机制中,货币供给 对物价的推动作用较温和,但是一旦 处于上升 机制,货币供给对物价的推动就会很显著,甚至可以 导致政策调控作用的失效和不可控。 五、结论 通过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货币流通速度与通 货膨胀之间存在正向的关系,且这一关系是长期稳 定的协整关系。如果二者的变动状态与均衡状态出 现偏离,经济系统会对这一稳定关系进行反向修正。 通过协整关系可知,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能够稳定 物价水平,抑制通货膨胀的高涨,但是一旦货币流通 速度回升为上升状态,就会进一步促进物价上涨。 另外,货币流通速度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还会通过其 68 对货币增长的正向影响表现出来。货币流通速度的 正向变动会促进货币供应增长,从而加强货币供应 对通货膨胀率上涨的直接影响。所以综合来看,货 币流通速度对于物价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存在一个稳定的长期均衡水 平,或者如Bordo和Jonung(1981,1997)的研究,货 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趋势呈u型的先下降后上升的 状态,那么我国的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已经下降到 0.48,需要重点关注。而且综合来看,这已经是全球 的较低水平,即使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可能会继续 下降,但 指标总是要回升的,而且越往低点降, 就越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鉴于此,制定稳定的货 币流通速度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应该找到并 研究透彻货币流通速度指标不断下降的真正原因, 并且制定合理的政策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进行 调控,掌握调控货币流通速度动态指标的政策工具, 以积极引导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回归均衡的状态,同 时又不引发相关的风险发生,以杜绝金融危机发生 的隐患。 参考文献: [1]王曦.经济转型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J].经 济研究,2OOl(1o). [2]唐国兴,徐剑刚.引进外资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0). [3]田立中.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素分析[J].求索, 2007(4). [4]张文.经济货币化进程与内生性货币供给:关f中闰 高M2/GDP比率的货币分析[J].金融研究,2008(2) [5]谢亚轩,蔡瑞文.关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对通胀影响的 几个事实的研究[J].中国货币市场,2010(8). [6]赵留彦,赵岩,陈瑛.金融交易与货币流通速度的波 动[J].国际金融研究,2013(4). [7]刘林,朱孟楠.货币供给、广义货币流通速度 物价水 平:基于非线性LSTVAR模型对我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J].国际金融研究,2013(10). [8]Hadjimichalakis,M.G.和Hadjimichalakis,K.( .现代 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理论与实践[M J. :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土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