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届)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 文)
题 目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 学 院 商 学 院
专 业 会 计 学
班 级 会 计 071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诚信声明
我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
中不包含其他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我承诺,论文(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授权声明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原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设计),学校必须严格按照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处理不得超越授权对论文(设计)进行任意处置。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 要: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的热点问题。自从2006年春季初现端倪以来,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步引发了各大金融公司的剧烈动荡,面对严峻的形势,各国会计机构纷纷修订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就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的运用发表补充指导意见。我国也针对现在的国际形势,修正了会计准则,再次将公允价值运用到企业会计中,因此,目前公允价值会计与会计稳健性的协调运用关系得到了广泛的讨论,这个问题的研究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与会计稳健性的相互影响,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以及会计稳健性的阐释,并针对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在我国的实际运用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对于我国将来在确保会计稳健性的前提下,对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如何运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会计稳健性
I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fair value has been a hot issu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another since the spring of 2006,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riggered a progressive upheaval in major financial firms, are facing a serious situation, the national accounting bodies have revised fair value accounting standards, according to market accounting for the use of published additional guidance. China is also against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revised accounting standards, again the use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in the enterprise, therefore, the current fair value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of the robustness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use of widely discussed study of this problem has more strong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he use of fair value for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the interaction, the paper on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nd accounting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China-related improvements. For our future to ensure that the premise of conservatism, for the us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s, such as how the theory has a certain value.
Key Words: Accounting standards;fair value measurement;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I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 录
一、引言 ............................................................. 1 二、公允价值的基本阐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会计稳健性的基本阐释 ............................................ 3 (一)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 .............................................. 3 (二) 会计稳健性的分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 ........................................ 5 (一)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统一性 .............................. 5 (二)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矛盾性 .............................. 6 (三)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举例 ............................ 7 五、 提高公允价值信息稳健性的建议 .................................... 8 (一) 合理确定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原则两者使用的顺序 ............ 8 (二) 将稳健性原则及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相结合 .......... 8 (三) 规范和细化公允价值计量技术 .................................... 9 (四)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监管 ... 10 六、 结论 ........................................................... 10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 谢 .............................................................. 13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一、引言
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部分重新归纳入了会计准则,并且首次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纳入基本准则中,并且成为某些资产的主要计量属性。在现实中,公允价值是与经济环境联系紧密,涉及诸多假设和不确定性等原因,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对稳健性产生了一定主观性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促进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研究的发展,正确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降低公允价值对会计稳健性产生的不利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别针对公允价值、会计稳健性作了基本阐释,然后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两者存在的统一性和矛盾性。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会计稳健性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会计稳健性对公允价值的限制作用。最终,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被广泛运用为背景的前提下,提出了一些建议,协调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两者关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公允价值的基本阐释
由于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公允价值在国内外已经逐渐被重视,并作为研究的重点不断的发展。公允价值是指以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市场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其关键核心。因此,公允价值的定义、特征,以及应用范围很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及特征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都对公允价值定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由IASB发表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猎豹》,针对公允价值定义作出了如下陈述:“公允价值是在一项公平的交易中,以相互了解双方情况、资源为前提,对于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达成共识,双方认可的金额。”
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2006)在中指出:“公允价值是指计量日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
ASB在FRS13《衍生及其金融工具:披露》中规定:“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并且相互愿意的双方在公平交易而并非强迫或清算销售中能够交换的资产或负债金
1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额。”[1]
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相互熟悉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的企业,并且不打算或不必要进行清算、经营规模的重大缩减,或在不利条件下仍可以进行交易的企业。
综上所述,虽然各国的公允价值存在表述上的差异,但都强调公允价值是基于双方公平交易的自愿行为,派生出了诸如在强制性交易、企业破产清算、企业重组等情况。在此,我们总结了公允价值的特征:
1.公允价值的计量对象较为全面。公允价值计量在应用于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同时,也应用于负债的公允价值。
2.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市场的广泛性。公允价值的各种定义条件中对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在该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那么无论无论市场是否活跃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
3.公允价值的确认过程中,交易和交易双方具有虚拟性。公允价值计量是在缺少真实交易下对资产和负债进行估计所得到的交易价格,交易并非真实交易,交易的各方亦不是真实的市场参与者。在这种情况下得出的公允价值也正是市场共同的期望或评价,而不是特定个体的期望或评价。因为特定个体的期望和评价即使再真实,也不能代表和反应市场对它的期望或评价,在市场经济下,特定个体的价值更应由市场来判断并在市场中得以实现。
4.公允价值具有动态性。随着时间的变化,公允价值随时都会发生改变,今天还可使用的公允价值也许换个时间段就变成了历史成本,也就不再公允了,从而公允价值并不局限于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动态性决定了这一计量能更全面的反映真实的经济环境及其变化。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
在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中,首次在基本准则中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不同程度的在17条具体准则中加以应用。公允价值会计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日渐成熟,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正在逐步向国际趋同。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会计主要体现在金融工具、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
2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债务重组》中提出了对于债务重组时转出资产、债权人因放弃债务而享有的股权以及修改债务条件后的债务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与原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具备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即同时得满足两个条件:(1)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缺的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十二条规定:对已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另外,该准则也规定,购买方在购买日对并购成本进行分配,应当确定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包括资产、负债以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并强调可靠计量。[2]
同时,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工具上的运用较为充分,金融工具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衍生金融负债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三、会计稳健性的基本阐释
会计稳健性也是一种与会计信息息息相关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问题,会计稳健性定义和种类是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探讨的理论基础。 (一)会计稳健性的定义
会计稳健性是会计确认和计量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个会计准则被西方广泛接受,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特征,它要求在确认和计量收入和资产时遵循谨慎性的原则,其极端表现就是“预计任何损失,但不预计任何利润”。
FASB美国财务会计与准则委员会对于会计稳健性的定义是:“针对可能发生的
3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不确定性采取谨慎的原则,充分估计商业环境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如果未来收到或支付的两个估计金额有同等的不确定性,稳健性要求使用较不利的估计数。”
国际准则委员会将稳健性定义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遵循谨慎性原则,需要会计人员针对自己的判断来做出必要的估计,其中包含一定程度的审慎,如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不低估负债和费用。”[3]
会计稳健性又被称为谨慎性。在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指出:“会计稳健性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在会计处理的各个方面采用谨慎的态度,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求会计人员对某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在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符合会计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不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针对会计稳健性的使用方向来看,会计在一定程度上核算经营风险,提供一定量的风险信息,从而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得到预期之外的收益额,也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会计稳健性的分类
现如今的会计资料中,对于会计稳健性定义有两种:第一种会计稳健性是条件稳健性,表示立即确认预期的损失(坏消息),而对于预期的收益(好消息)是在实现时才确认,从而使得会计报告对坏消息的确认比好消息更及时。第二种是无条件稳健性,即在消息发生之前就通过加速费用确认或推迟收入确认而持续低估净资产的账面价值。
1.条件稳健性的概念
条件稳健性也被称为损益表稳健性、事后稳健性或消息依赖稳健性,因为它指的是盈余反映坏消息比好消息更快,当期消息的性质和盈余反映速度有直接关系,这被Basu称为会计盈余稳健性。存货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长期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这些都是条件稳健性的例子。
2.无条件稳健性的概念
无条件稳健性是在消息发生之前就通过加速费用确认或推迟收入确认而持续低估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无条件稳健性的例子包括内部无形资产开发成本的立即费用化,资产、厂房、设备的折旧采用超过其经济折旧的加速折旧法等。这两种
4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类型的稳健性的区别主要在于会计确认是否和当期消息有关,无条件稳健性仅应用了在资产寿命期开始时已知的消息,然而条件稳健性应用了资产未来价值的预期信息。
四、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关系研究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如何权衡公允价值会计与会计稳健性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两者的统一性和矛盾性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统一性
公允价值会计与稳健性原则并不总是相互冲突的,稳健性原则是现阶段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合理运用的保障。
1.公允价值的合理运用需要稳健性原则作为基础保障
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公允价值的获取方式比较困难,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时并不十分规范,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筹集资金,发行股票,改变账面亏损的不利条件,刻意的操作盈余,甚至连注册会计师、地方政府也参与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在国际的角度上来看,公允价值被肆意的使用,发生的次贷危机而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令全球经济倒退。为了遏制上述情况的恶化,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在金融工具,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使用的前提、范围及具体方法上比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谨慎。比如要求尽量直接费用化支出,缩短资产计提折旧和摊销的年限,要求全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将一些应当记入利润表的项目绕过利润表直接记入资产负债表,可以说以盈余为基础的监管和评价制度,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监管中对盈余信息的过度依赖,是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中稳健性原则运用逐步强化的外在制度原因。
2.公允价值更加全面地反映会计信息
会计稳健性一般在稳健性原则的前提下,仅仅只是反映了资产减值的情况,以及带来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但是,这些信息只是片面的反映了不确定性,并不全面;公允价值计量不经反映可能在未来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也反映了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提供的信息是全面的不确定性。但是,两者都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
3.稳健性原则和公允价值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5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稳健性原则虽然减少了企业高估盈余的可能,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由于自身的约束必然使会计信息不能真实的反映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是的历史成本计量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日益偏离真实公允,从而扭曲了财务报告,对投资者决策的意义下降。无法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导致公允价值也存在局限性,针对其存在的价值内涵讲,它是一种效用价值,如果效用价值是主观的,那么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人的作用是有差别的,哪怕是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导致资本市场混乱及其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而且,公允价值所体现的价格不一定都是合理的,公允被理解为公平、公正,但是并非一定合理。从上述的理论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公允价值计量还是稳健性原则的计量都存在片面的局限性,对企业财务状况的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并非都是对立的,在目的上,局限性等方面他们具有一致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矛盾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是存在矛盾的。
1.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会计稳健性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稳健性原则要求损失金额具体数值的确认,利得分期确认,以确保内在的商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充分考虑。体现了盈余反映坏消息的速度比反映好消息的速度更快,而公允价值会计以市场为计量基础,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力求对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真实的反映。因此,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会降低实际的会计稳健性,而会计稳健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允价值的运用。也就是说,两者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时的出发点不同,公允价值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相比较历史成本计量而言,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的经济价值,其揭示的经营成果也更接近企业的现时的经济收益。而稳健性则是要求反映企业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费用等。在处理未实现收益和计量资产负债方面,两者的做法不一致,有可能产生冲突。所以,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势必会对会计信息的稳健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基于全面收益观,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应计入损益,这一点不符合会计稳健性的要求。“全面收益”于1980年由FASB提出,不仅包括传统的会计收益,还包括确认计量传统会计收益难以处理和反映的由于物价变动或其他一些外在环境所引起的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从而全面反映在报告期内产生(而不是实现)的净资产
6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的全部变动。将未实现的利得予以当期确认,与会计稳健性的基本概念发生冲突,并且从确认收入、资产的一个重要条件:“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上,“很可能”很难界定。公允价值变动属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所形成的收益得不到现金流的支持,损失也未使现金流减少,公允价值提前确认未实现的利得,间接地对金融投资起到助涨助跌的效果。
从具体的方面看,公允价值的计量可能降低会计的稳健性。会计准则规定,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即是市场报价。一方面,由于报价受市场流动性、资金供求、投资者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本身具有波动性,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剧烈波动,使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而当市场出现非理性的持续上涨或下跌时,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及调整损益也会被夸大或缩小。这种因强烈的波动而造成收益的不确定性,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稳健性。而会计稳健性要求企业在存在不确定性时,不高估资产和可能的收益,及时确认可能存在的亏损。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强调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真实”反映,根据市场价格提前确认企业未实现收益,这一做法与会计稳健性仅确认可能损失,不确认可能收益的做法不符。
2.会计稳健性限制了公允价值的使用
稳健性会计原则要求确保内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充分考虑,体现了盈余反映坏消息的速度比反应好消息的速度更快,在面临不好的经营环境是企业需要对资产计提折旧减值准备,但在经营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并不转回,从而导致了会计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反映程度不一致。而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其核心是公允价值的确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力求对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及时真实的反映,能够提供高度的相关性,对好消息和坏消息都能及时反映,并不存在确认的不对称性,因此会计稳健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允价值的运用。 (三)公允价值计量和会计稳健性的关系举例
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公允价值计量和会计稳健性存在矛盾性,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两者相互交织在一起。
在此试举一具体例子:2010年11月1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11年3月31日,A公司应按每台15万元的价格向B公司提供M型号的机器120台。
7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10年12月31日,A公司的M型机器的成本为1960万元,数量是140台,单位成本为15万元/台.
根据A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向B公司销售的M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最高为0.15万元/台,最低为0.12万元/台,向其他客户销售M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用等销售费用最高为0.12万元/台,最低为0.1万元/台。2010年12月31日,M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14-15万元/台之间。
在本例中,能够证明M型机器设备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A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有关M型机器的销售合同、市场销售价格资料、账簿记录和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有关销售费用的资料等。下面按照稳健性的要求获取可变现净值作为该项存货的公允价值,并将其反映在会计报告中。
根据上述的材料,库存的M型机器中120台得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规定,其余20台并没有由销售合同约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120台)的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15万元/台作为计算基础,而对于超出部分(20台)的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根据稳健性的要求,应当采用较低的市场销售价格和较高的销售费用来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于是,期末M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15-0.15)*120+(14-0.12)*20=2059.6万元。此时,应当将存货价值2059.6万元列示在财务报表上。[4]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只是在会计处理的准备期充分利用会计稳健性这一理念,在正式确认计量时采用公允价值。这样完全的公允价值会计模式才可能成为现实。
五、提高公允价值信息稳健性的建议
公允价值的运用在我国是起起伏伏,在新准则出台后,我国的公允价值运用才走上了正规。虽然会计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但是,随着会计信息运用的不断深入,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到底应当如何协调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两者的矛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体建议如下:
(一)合理确定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原则两者使用的顺序
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在不同经济情况下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因此,在面对不同的经济环境时,两者的使用顺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经济状况良好时,公允价值会计能及时反映因市场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从而优化公司的财务状况
8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和经营成果。在此时期,市场上比较活跃资产的市价会随着经济扩张而上涨,若此类资产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此时就会报告更多的好消息,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会随着市价的上涨而上升,从而可能会降低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的计量。在经济收缩的时候,经济收缩和低迷阶段,公允价值会计也能及时反映因市场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从而进一步恶化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市场上低迷的资产所体现的市价回随着经济低迷而下降,若此类资产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此时就会报告更多的坏消息,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会随着市价的下跌而下跌,从而提高了公司的会计稳健性。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当经济良好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稳健性,在兼顾稳健性的前提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当经济收缩的时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反而会提高稳健性。
(二)将稳健性原则及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与会计信息披露相结合
稳健性原则及公允价值计量都是对经济环境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事项的反映,在现实中,当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式时,会得到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会影响信息使用者,因而应在会计信息披露出有关稳健性原则应用的事项、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及所产生的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和依据、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相关的估值假设、参数的选择以及公允价值结果对估值假设与参数的敏感度等,以帮助信息使用者充分理解相关信息。
例如对存货的期末计价,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此处的可变现净值是指日常生活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是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费用后的余额。
(三)规范和细化公允价值计量技术
我国涉及公允价值的相关准则分布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指导公允价值理论和实务的公允价值准则体系,在我国新准则17项直接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中,仅“资产减值”、“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年金基金”三项提供了具体计量指南,而且前两项的指南还不一致。这样缺乏全面、统一指导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的实务操作性和计量的可比性。为了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减少利润操作空间,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我国有必要针对具体情况规范实施细则。
9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例如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的规定:应当估计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确定,在此的公允价值一般是根据销售协议价格或活跃市场价格确定,不存在销售协议价格和活跃市场时,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最近的交易价格确定,如果仍无法确定时,以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可收回金额,确定可收回金额时对公允价值或现值的确定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的体现。这就是对公允价值运用的细化,准确使用的规定。
(四)努力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监管 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以理解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有利于投资者以稳健和客观地标准来衡量一个公司的真实价值,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有了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队伍,才能在实务操作中根据现实情况进行准确地权衡,在各个原则之间相互协调,才能在面临不确定事项的时候,减少主观臆断性,提供客观的公允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当公允价值的运用不当时,会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一种重要工具,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个时候,一个具有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人员能够通过合理的方法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来满足信息使用者得要求。所以,会计人员应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监管部门应提高自身的监控水平和管理技术,同时提高识别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实施的监管,严惩恶意操纵者。
六、总结
本文先后针对公允价值以及会计稳健性进行了阐释,简单的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定义、特征和应用范围,以及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种类。我们认识到,稳健性原则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不能完全满足企业会计目标的需要。我国在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计量逐渐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存在的矛盾性,我们在会计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稳健性原则的程度。在充分考虑相关性、客观性及配比性原则的前提下,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的改善,在保证稳健性的前提下,适当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才能将稳健性原则与公允价值的计量相协调,达到两者的平衡。
10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王肖建. 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历史与现实视角.[D]福建:厦门大学会计系,
2008.1-106.
[2] 李美美. 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计量.[D]福建:厦门大学会计系,2009.1-44. [3] 杜颖洁. 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性.[D]福建:厦门大学会计系,
2009.1-65.
[4] 李敏.公允价值会计与稳健性原则.现代商业,2009,36(12):250. [5] 时秀花.公允价值计量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心会计准则的
实施[D].福建:厦门大学会计系,2009.1-76.
[6] 柳毅.公允价值计量-涵义、应用与展望.太原大学学报[J],2007.8(3):58-61. [7] 赵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D]. 西南财经大学,2007.1-72.
[8] 沈娅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应谨慎[J]. 中国农业会计,2007(6):11-12. [9] 李文俊.公允价值计量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会计系,2007.1-49. [10] 崔晓筝,王亚丽,刘林烨.公允价值在无果会计中的应用及影响[J].当代经
济,2009(5):124-125.
[11] 孟永峰,熬逾秀.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谨慎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
计,2007(9):20-21.
[12] 黄敏华.关于公允价值运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08(4):19-20.
[13] 徐凯.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原因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1):368. [14] 冯鹏.会计稳健性的相关问题研究[J].财经界(学术),2009(5):79-80. [15] 刘建伟.会计稳健性定义辨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1):179. [16] 高利芳.会计稳健性计量方法述评[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8(4):76-77. [17] 延伟,高新亮.会计稳健性计量模式的研究综述[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
2009(9):120.
[18] 王金玲,武术杰.新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的谨慎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19(7):202.
[19] 陈国辉,汪要文.理解会计稳健性[J].会计之友,2008(19):7-10. [20] 袁细寿.论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兼顾[J].财务与金融,2009(6):41-44.
11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1] 李维国.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谨慎运用[J].会计之友,2007(5):78. [22] 李田霞.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分析[J].总裁,2009(6):123. [23] 王建峰.政府干预、制度环境与会计稳健性[D].福建:厦门大学,
2008.1-132.
[24] 李远鹏.会计稳健性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发现[D].上海:复旦大学
会计系,2006.1-117.
[25] 马建成,姜荷.公允价值对财务报告的影响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0(3):99-104.
[26] 幸晓雨.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及其应对[J].会计之友,2010,
23(8):39.
[27]Michael Power.Fair value accounting, financial economic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liability[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Policy Forum,2010,40(3):197-210.
[28] Robert C.Pozen.Is It Fair to BlameFair Value Accounting for the Financial
Crisi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9(3):85-92.
12
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异常的心境,特殊的人生阶段,这半年来对于我来说显得特别漫长。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曾经想到退缩,但只能坚持,因为这个过程是必须经历的。在论文写作中我发现了自己知识结构不够扎实,态度不过严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对于我的支持和关爱。感谢在大学期间给予我关怀和帮助的所有同学们,以及本论文所有参考文献的作者。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