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观评记录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观评记录及教学反思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观评记录

及教学反思

观评课记录:

作为五年级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及习惯养成主要着力于课前教学的自主预习,查阅资料,课堂独立思考并生成独立观点,圈点批注,从而有效的促成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目的是在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及自主意识的前提下,有效推动学生完成课堂学习。本课教学有以下特点:

一、从题目理解入手、以字词理解立意,在课堂发言中生成整堂课探究的主问题。“什么是清贫?为什么清贫?”极快地捕捉到了我们学生日常的自主预习检阅,以及展现了平时的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和我们现在推行的“主问题探究法”的课堂教学理念基本相同。

二、能充分的体现我们日常课堂习惯的培养。如读文、识字、新词理解、解题、质疑、背景资料的搜集、赏析句段紧扣中心等,并于课堂学习中体现了自信发表个人观点,都能在我们的课堂学习中展现出来。

三、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有战争年代延伸到幸福岁月,加强了信念教育、红色教育、爱国教育。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类文章,思想性极其浓厚,纵观郭老师的这一整堂课,她很巧妙地做到了“既着力于文字,又着意于精神”,

整堂课给人留下的听课感受是——震撼,深远,自信。统观整节课,本节课教学紧贴学情,顺势而行;大多学生也都能展现出了比较良好的语文素养。但相较于最初的目标立意而言,也呈现出了部分问题,值得今后重点培养,如:部分学生能积极展现自主学习成效,也有部分学生不主动参与课堂,一知半解,缺乏自信等。

今后,将针对以上优势及不足,继续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能力,使学生自信求知,继续培养语文习惯养成及扎实自身语文素养的功底,上出更精彩的课来。

教学反思:

本课是方志敏同志于 1935年狱中写就,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文章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被捕后国民党士兵搜身的情景,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革命情操。

但是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真正理解革命年代革命志士的壮志情怀,因此在教学时我从方志敏生活的贫入手,接着讲方志敏贫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明白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这一高尚情操已然成为一份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接着从“趣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一个真正革命者的高尚情怀,经手的款项有数百万元的共产党人身边却“连一个铜板都没有”。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通过对文本的勾画、默读、思

考、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以方志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

结尾处结合建党 100周年之际,加以延伸拓展,正是千千万万个方志敏式的英雄先烈才造就了今天的幸福强大的新中国。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使德育教育、爱国教育、理想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当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回顾教学的一些细节时,我发现:首先,训练学生读的过程中,照顾的层面不完整。朗读时如果让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不好的学生,可能训练的效果会更好,朗读也容易落实到每个学生的身上。其次,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安排有些短,环节进行的有些仓促。这节课如果能在以上几方面有所加强会使这节课更加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