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理由是( )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
2.新航路开辟后,对图中A、C两点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财富在A国转化为资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A国始终走在新航路探索的前列
C.C国掠夺来的财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C国支持的航海家最早发现了好望角
3.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 )
A.沉重打击西欧的制造业 B.导致西欧白银大量外流
C.有利于增强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4.(2015 新课标全国Ⅱ卷)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5.(2015 广东高考)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6.新航路开辟以后,远东地区的海上航运逐渐频繁。某国船员在经过台湾海面时,高呼“福尔摩沙”,即“美丽之岛”。这里说的某国船员最有可能是( )
A.西班牙人 B.葡萄牙人 C.荷兰人 D.英国人
7.(2016 天津南开高考模拟)西方新航路开辟与古代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两者对世界的相同影响是( )
A.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B.加速了殖民扩张的进程
C.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8.17世纪中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马克思说:“荷兰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英国是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工场手工业是商业贸易的基础
②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是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
③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④机器大生产后确立的“工业资本”为英国打败荷兰奠定了物质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航海法公布后,除本国船或生产国的船外,其它船不准运送货物进港,如果一条荷兰船要将羊毛运到纽约,不准卸货,要从牙买加运糖到伦敦,也不可以。”公布这个航海法的国家是(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10.“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商人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他们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特许。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东印度公司发出了一张不设期限的特许状。随时间的变迁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业贸易企业变成印度的实际主宰者。”东印度公司与当今跨国公司的不同是( )
A.利用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积累 B.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 D.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
11.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东印度公司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捕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描述了西方殖民者对外殖民掠夺的主要方式
B.客观上说明了西方殖民掠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
C.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是建立在对亚洲、非洲、美洲人民血腥掠夺的基础之上
D.这一时期西方对外掠夺主要是为了满足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
12.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法国等国
C.第③段成为最大赢家的是美国
D.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二、非选择题
13.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14.(2016 北京朝阳高考模拟)资源配置和能源利用是人类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回答下列问题:
要探究人类经济与文化的生态影响,特别有收获的研究领域就是欧洲人在过去500年,以最大数量的收获而席卷的那些领域。尤其到18、19世纪的资源配置完全就是全球性的了,而其将污染因子释放到大气中的规模、浓度和种类来说,也可说是一场对大气的革命。
——威廉·贝纳特《环境与历史》
结合所学说明,至18、19世纪时欧洲是如何完成全球性的资源配置的。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根据材料,弗兰克本人的观点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而A、B是从欧洲对世界的影响来说的,不合题意;D是从人类相互的影响来说的,不合题意。
2、A
解析:根据图上所示,A是英国,C是西班牙,据此结合史实分析。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把大量金银用于购买奢侈品,从而使资金流入英国转化为资本,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D项史实错误,迪亚士的支持国是葡萄牙。
3、C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本题选C项。
4、D
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故D项正确。
5、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加强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也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而“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A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该议会讨论的应该是西班牙人登录美洲的意义,故D项错误。
6、B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向西进行扩张,并到达美洲的是西班牙人;向东扩张的是葡萄牙人,他们到达了亚洲地区,故正确答案为B。
7、D
解析:“海上丝绸之路”没有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故A项错误;加速了殖民扩张,与材料中“海上丝绸之路”不符,故B项错误;刺激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材料中“海上丝绸之路”不符,故C项错误;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亚非文明的交流,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故D项正确。
8、A
解析:④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情况,不适用于17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情况。
9、D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从题干的引文分析,处于重要地位的是“伦敦”,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这个法案是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易垄断的法案,该法案不断修改完善,为此还引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的战争。题干表现了保护英国贸易的主要内容。
10、A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近代殖民贸易。17世纪正处于英国资本积累时期东印度公司是属于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二者通过掠夺和投资获得巨额资本。
11、D
解析:从题干中分析,马克思肯定了殖民主义的罪恶,但强调“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A、B、C都可以从题干中反映出来;早期殖民主义是一种赤祼祼的掠夺,并不是主要为了满足对原料与市场的需求。
12、C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第①段是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开始新航路,故最先殖民扩张。第②③段17-19世纪,荷兰是17世纪中期成为海上霸主,英国通过英荷战争、英法战争,到18世纪中期确立霸权;第④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13、答案:
(1)国际: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国内: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4)评述: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14、答案:
配置:开辟新航路及早期殖民扩张,建立起在欧、亚、美、非之间的直接商业联系,开始改变人种结构和推动物种交流,初步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三角贸易、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推动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人口(技术)和资本的流通等手段,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随着工业化的深入推进,煤炭、石油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化学工业的兴起与发展,人类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不断加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