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金沙县金源煤矿为改扩建矿井,矿井生产能力由原来的6万t/a扩大到21万t/a的设计生产能力;隶属金沙县煤炭管理局管辖。矿井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最初由贵州工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01年月编制完成。
2、根据金沙县整合煤矿生产结构调整及合理矿权设置方案的要求,该矿于2007年1月委托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开发利用方案。
3、该矿高瓦斯突出矿井,为了有效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79条规定,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治突出煤层突出的设计。受该矿业主的委托,我公司将编制防治煤层瓦斯突出的方案设计。
4、本设计针对该矿的具体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防突设计应包括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采煤方法、通风方式、支护形式、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抽放瓦斯和局部防治突出措施等“四位一体”的综合防治瓦斯突出措施。
通过多年实践证明,该矿高压瓦斯矿井,未出现过突出;只要严格执行按防突设计的要求认真实施,该矿防治灾害能力将明显增强安全生产状况将大大改善。
1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编制防突方案设计的依据
l、贵州工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2001年月对《贵州省金沙县新化乡金源煤矿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
2、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2007年1月对《金沙县金源煤矿(延续)开发利用方案》;
3、关于印发《金沙县金源煤矿(延续)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的函(黔国土资矿管函[2007]525号)
4、贵州省地矿局102地质大队2000年9月对《贵州金沙县新化乡金源煤矿地质简测报告》;
5、贵州省地矿局102地质大队2006年10月对《贵州金沙县新化乡金源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6、对贵州金沙县新化乡金我源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批复《毕地国土资复[2006]193号》
7、贵州新思维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公司2007年4月对《金沙县金源煤矿瓦斯抽放设计说明》;
8、对毕节地区煤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第一批)《黔煤行管字[2005]253号})
9、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6年9月26日对《贵州省金沙县金源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
10、金沙县金源煤矿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 11、《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2
12、《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1995版);
13、林东矿务局设计研究所2006年4月对《金源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设计》;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I 024一2006》及煤炭行业标准((MT/ 955一2005》等有关瓦斯治理文件;
第二节 防突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严格遵循《煤矿安全规程》与《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及当前上级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关于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有关规定。
2、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既符合行业技术安全政策,又结合煤矿开采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近期及今后生产的方案。
3、开采突出煤层,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防突措施和管理制度,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达到技术合理,促进矿井生产发展。
第三节 煤矿概况
一、交通位置气候特征
金沙县新化乡金源煤矿,属金沙县新化乡所辖;矿区位于金沙县城南东约15KM,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该区属于中亚热带温湿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243llnn,年平均气温13.6℃,平均相对湿度78%;降雨主要集中在4-6月。占全年
降雨量的73%,日最大降雨量101.Zllnn;
3
4
二、地形地貌
区域地貌属构造剥蚀山地地貌,区域沟谷纵横,海拔标高一般1 100m一1300m,海拔标高最高1305m,最低为1073m,属山区丘陵地带。
三、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 l、地质构造: 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玉龙山及九节滩段;其中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本区内唯一含煤地层。
构造
该煤矿位于金沙县向斜南东翼,地层呈单斜产出,产状较稳定,倾向305°一315°,倾角3°一6°,平均4°30′,无区域性断裂构造
发育,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复杂类型。 2、煤层特征
根据贵州省地矿局102地质大队于2006年10月对该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区内含煤岩系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7一14层。现探明全区可采煤层二层(c9,C15),平均总厚3.89m,C9煤层:位于龙潭组中部,上距长兴组灰岩底界35~45m,煤层呈层状产出,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矿区内的四个工程12个点煤层平均厚1.89m,该煤层结构简单。煤层颜色为灰黑色,粉状为深黑色,粒状~条带状结构,似金属光泽,硬度及脆度均较大,次生裂隙较发育,亮煤为主。煤层顶板为粉沙质泥岩伪顶为o.lm~o.3m厚的炭质泥岩,煤层直接底为粘土岩,含少量黄泥矿结核及植物化石碎片,厚度1.sm一2.0m0
C15煤层:位于龙潭组底部,上距C9煤层65一7lm,位于茅口灰岩含
5
水组上仅5m左右。煤层呈层状产出,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煤层平均厚2.Om,该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煤层顶板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煤层呈磷片状,开采后以碎块状煤为主。
四、境界及储量
金源煤矿矿区井田境界,共有4个拐点组成,其拐点坐标(北京坐标系)如下:
拐点编号
X(m) Y(m)
A、303140 35615690 B、3031325 35616770 C、3029800 35616770 D、3029800 35615690
井田面积1.69平方公里,开采深度为+1200~+1165m。
根据贵州省地矿局102地质大队2006年10月提交《贵州省金沙县新化乡金源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及C9和C15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在以上4个拐点圈定的范围内,两层煤保有资源为1278万t;根据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2007年1月提交《金沙县金源煤矿(延续)开发利用方案》按设计21万t/a计算服务年限19年。
五、瓦斯、煤层自然性倾向性,煤尘爆炸性 1、煤层瓦斯
根据对毕节地区煤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第一批)《黔煤行管字【2005]253号》,2号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90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36.69m/t。
2、煤层自燃倾向性
6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于2006年8月14日提交的《金沙县金源煤矿煤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表》结论:该井现开采的Cg煤层属三类不易自燃煤层。C15煤层无资料,建议尽快补作。
3、煤尘爆炸性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于2006年8月15日提交的《金沙县金源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表》结论:该井现开采的C9煤层无煤尘爆炸性。煤层无资料,建议尽快补作。
第二章 矿井开拓与开采
第一节 开拓方式及生产工艺
一、开拓方式
金源煤矿,设计生产能力21t/a。该矿主斜井井口标高为+1250m,方位角326°、井筒坡度25\",付斜井井口标高为+1250m,方位角326°,井筒坡度25°,回风斜井井口标高+1315m,方位角187°井筒坡度25。。三条井筒从C9煤层上部岩层往下施工,见煤后沿C9煤层布置运输行人巷道,副井沿煤层岩层走向布置专用行人巷。目前生产工作面为2907#回采工作面,工作面平均长度70m,接替面正在施工中。
二、煤层开采程序
该井可采煤层为两层,(C9,C15);C13煤层平均倾角为4°30′,由于C15煤层上距C9煤层65一7lm,设计采用分层开采,即先采完C9煤
层后,再考虑开采C15煤层。因C15煤层位于茅口灰岩强含水组上 仅8m左右,因此,矿井应仔细调查茅口灰岩强含水组的含水情况,
7
并分析其对开采C15煤层的影响,在确保开采煤层无突水危险后,方可开采C15煤层。
本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除现有巷道外,(延续)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规定将新作的开拓及准备巷道均布置在岩层中。
三、采煤方法及掘进
现开采的2907回采工作面平均倾角4°30′,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面长70m左右;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支护为型单体液压支柱和HDJA一1 000型金属铰接顶梁支护,排距1.0m,柱距0.6m,采用“三,四”排支护方式;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工作面采用GMZ一12型电煤钻打眼,爆破落煤。刮板运输机运输,运输顺槽采用人工推车。
矿井以两个掘进工作面保持回采工作面的正常接替;现掘进工作面为西异回风巷和运输巷;掘进工作面配备GMZ一12型电煤钻和EZZ一2.0型岩石电钻打眼,爆破掘进;采用11#工字钢梯形支护,配备有DSFA一5(2 x 7.5研)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并配有TXU一75A探水钻机和BQK一15/20型潜水泵。
第二节 矿井通风,瓦斯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一、通风情况
金源煤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现安装有BKFD一6一N014型防爆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其额定参数为:风量14一35ma/s,风压1250一3000Pa;配套电动机功率,
电压380V。现矿井总进风量为2310m3/min,总回风巷风量为2313m3
8
/min;通风系统主、付斜井入新风,经采区人行(运输)上山进入采掘工作面;泛风经采区专用回风下山至专用风井排出地面,基本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建议将采区人行下山延深至井底车场与石门连通,形成采区较完整的两个安全出口。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通风路线为:
主、付斜井进风~煤层运输大巷~行人(运输)下山~工作面运输巷~采煤工作面一工作面回风巷~回风下山~回风大巷~回风斜井~风井~引风道~地面(详见通风系统图)
二、瓦斯情况
(--)根据对毕节地区煤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第一批)《黔煤行管字【2005] 253号》,该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其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2.90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9.69m3/t。
该矿井瓦斯抽放工程于2006年初投入运转使用。现地面瓦斯泵房安装有SK一20型水环式真空泵2台,一台运转,一台备用;电机
功率37KW。主管选用162mln无缝钢管,支管选用108llnn无缝钢管。主要抽放方法为:回采工作面在上风巷每隔8m打一组顺层钻孔,孔径loollUn,孔深50m,对回采工作面进行瓦斯抽放;掘进工作面在巷道内布置钻场,孔数3个,孔深40m,孔径100nnu,采取超前钻孔抽放瓦斯;在采面回风巷施工瓦斯尾巷,预埋管路对采空区进行瓦斯抽放。通过抽放,日抽放瓦斯量达7000耐左右,瓦斯浓度均在30%以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场对矿井各地点进行风量、瓦斯浓度的实测(详见下表) 井巷名称 风量 (m3/min) 瓦斯浓度 (%) 绝对瓦斯量 (m3/min) 占矿井绝对瓦 斯涌出量(%) 9
主斜井 付斜井 202采面回风巷 西翼运输巷 西翼回风巷 回风斜井 1432 878 980 1021 1030 2332 0 .25 0 .19 0 .12 0 .57 1 .26 0.60 0 .39 1 1.90 经分析,瓦斯来源采掘工作面占矿井瓦斯总涌出量的19%,其余瓦斯涌出量来源于采空区和巷道。
因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占总涌出量近80%,为预防总排瓦斯超限,减少风排瓦斯量,现用瓦斯泵容量偏小,该井于2007年4月委托《贵州新思维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公司》进行了瓦斯抽放设计。原有的抽放系统对采掘工作面进行高负压抽放;设计瓦斯抽放系统为低负压专抽采空区瓦斯,现该项工程正在施工中。
根据林东矿务局设计研究所2006年4月对该矿编制的《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设计》有关煤层参数和突出危险性的测定资料为:
l、煤层的破坏类型
C9煤层正常情况下,破坏类型为I类(非破坏煤)煤层为亮与半亮煤,层状、块状结构,条理清晰明显,节理发育有序,煤质坚硬。个别情况下可剥成小块中等硬度,属于H类破坏煤。在煤层结构变化大,煤层带形成构造区,煤炭成土状结构或断层泥状,结构疏松,煤层变为V类煤(全粉煤),在这些地带容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2、钻屑量
打钻时的钻屑基本属于正常范围,没有出现钻屑量很大的情况。 3、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
10
一般硬煤的K1均低于0.5,但在突出点附近软煤的Kl值高达0.964,反映出K1值的变化与煤层的突出危险程度是一致的。
4、瓦斯放散初速度△P
瓦斯放散初速度△P普遍较高,一般在30~40之间,远远超过突出煤层危险预测的单项指标临界值10,具有快速释放瓦斯的能力,在煤层结构上是有利于突出的因素之一。
5、煤的坚固性系数
正常情况下该井C9号煤层比较坚硬,f值在1~2之间,在软分层局部增厚地带,f值仅为0.1~0.2。因此局部极端破坏的软煤对突出的发生则是非常有利的。
根据以上煤层瓦斯参数测定,金源煤矿所采C9号煤层具有较大的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
为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实现矿井安全生产,该矿建立了瓦斯抽放系统,配置ZK一75防突钻机1台;对采掘工作面及采空区瓦斯进行预抽和边采(掘)边抽外,针对各采掘面制定了专门防突安全技术措施;建立了以井长和技术负责人为主的防突机构,配置防突人员10人。对抽放后的采掘工作面采用孵C型钻屑瓦斯突出参数仪进行预测预报。2004年矿井配置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生产的JF一2000型安全监控系统,井下安装甲烷传感器14台,并配置了100台隔离式自救器和建立了压风自救系统等防护装备。对C9煤层的破坏类型及有关参数进行了实测,但尚未确定该煤层突出临界值的依据。
通过现场实查,该矿在“四位一体”防突措施工作中,与《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等规定与要求,差距较大.针对矿井实况编制了防突设计。要求矿井认真贯彻落实,达到不突出或减少突
11
出强度;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的有效管理和严格执行,真正实现不死(伤)人,做到矿井安全生产之目标。
三、煤尘爆炸性和煤层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于2006年8月15日提交的《金沙县金源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表》结论:该井现开采的Cg煤层无煤尘爆炸性。根据煤炭科学研究院重庆分院于2006年8月14日提交的《金沙县金源二号煤矿煤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表》结论:该井现开采的C9煤层属三类不易自燃煤层。C15煤层无煤炭自燃倾向性及煤尘爆炸性资料,建议后期开采C15煤层时,必须补作C巧煤层的鉴定。
四、冲击地压及地温
本矿区范围内未发生过冲击地压,地压正常。属地温正常型矿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区内从未发生过地温异常现象。
五、煤与瓦斯突出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及《小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等规定,金源煤矿必须进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治理工作,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第三章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技术方案
第一节 概 述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和瓦斯突然运动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动力现象,它在短时间内向采掘工作面空间喷出大量煤和瓦斯、能摧毁巷道设施,破坏通风系统,充塞巷道,造成瓦斯窒息、燃烧和爆炸及煤流埋人等事故,
12
是一种重大的瓦斯灾害。
煤与瓦斯突出被多数人公认的是综合作用假说,煤与瓦斯突出是煤层地层中地压、高压瓦斯和煤的物理力学性质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地质构造是引起突出的决定因素,高压瓦斯是突出的主要动力,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决定了突出发生的难易程度,采掘活动是突出的诱发原因,因此,对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必须采取全方位统一综合治理措施;其内容包括对煤层突出危险性的预测、预报防突技术措施、措施效果检验与安全防护措施,称“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尽量作到防突工作从以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突而不死”向“防而不突”转变。从而有效的防止和避免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第二节 突出矿井对通风、采掘的要求
一、突出矿井对通风的要求
1、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下行通风。
2、开采有瓦斯喷出或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煤层时,严禁任何2个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3、高瓦斯矿井、有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矿井的每个采区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至少一条专用回风巷。
4、有煤(岩)与瓦斯突出的采掘工作面,有瓦斯喷出危险的采掘面和瓦斯涌出较大、变化异常的采掘工作面,必须有专人经常检查,并按设甲烷断电仪。
5、开采有瓦斯或二氧化碳喷出的煤(岩)层时,必须采取下列措
13
施:
l)打前探钻孔或抽排钻孔。 2)加大喷出危险区域的风量。
3)将喷出的瓦斯或二氧化碳直接引入回风巷或抽放瓦斯管路。 二、突出矿井对采掘工作面的要求
1、突出矿井中布置采掘工作面应遵循下列原则
(l)新作的开拓及准备巷道应布置在岩层中,应尽可能减少突出煤层中掘进工作量。
(2)应尽可能减少石门揭穿突出煤层的次数,揭穿突出煤层地点应避开地质构造带。如果许可,应先掘出揭煤地点的煤层巷道,然后再与石门贯通。石门与突出煤层中已掘巷道贯通时,被贯通巷道应超过石门贯通位置5m以上,并保持正常通风。
(3)采区内的采掘布置,应采取一翼回采另一翼掘进,并不得布置2个工作面相向回采或掘进。
2、每个采掘工作面的专职瓦斯检查工必须随时检查瓦斯,掌握突出预兆。当发现突出预兆时,瓦斯检查工有权停止工作面作业,并协助班组长立即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撤出,报告调度室。
3、严禁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采煤.采掘工作面严禁使用风镐作业。 4、煤层平巷及上山支护采用11号工字钢梯形棚时,顶部必须背实。撑木、拉杆按“作业规程”规定架设。
第三节 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14
一、突出煤层区域性预测
区域预测应预测煤层和煤层区域的突出危险性,并应在地质勘探、新井建设、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和准备时进行。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可采用煤的破坏类型、瓦斯放散初速度(乙p)、煤的坚固性系数(f)和煤层瓦斯压力(p),其判断煤层突出危险性的临界值,应根据矿井的实测资料确定,如无实测资料时,可参照表1和表2所列数据划分。
表1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单项临界指标值 煤层突出 危险性 突出危险 煤的破坏类型 瓦斯放散初速 度(乙p) l0 坚固性系数 (f) 0.5 煤层瓦斯压力(MPa) 0.74 11、m 表2煤结构破坏的分类及特征 盆便吧 I (难突出煤) II 111 (可能突出煤) (易突出煤) 层理 不够清楚,时断清楚,可看到条带。 看不到层理。 时续. 板状、柱状、间有菱细梳状,菱形或形和锥形。 平整。 透镜状。 有擦痕. 无法看清。 失去节理面。 节理 节理面 断口 光泽 小分层结构 参差状、贝壳状。 参差状、粒状. 粉粒状。 亮与半亮。 半亮与半暗。 暗淡。 层状、块状、条带明透镜、磷片状,粒状、土状、失显。 条带较乱 去条带 15
手试强度 坚固系数 瓦斯放散速度(△P) 裂隙平均间距(毫米) 捏不动或成厘米级碎块。 >0.8 <10 捻成毫米级块末。 0.8~0.3 15~20 易捻成粉尘。 <0.3 >25 >0.50 0.15士 <0.1 (一)突出煤层新水平、新采区、开采前均要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测后划分出突出危险区(带)、突出威胁区(带)、无突出危险区(带)。
(二)突出煤层新水平、新采区区域预测的方法可采用瓦斯地质统计法或综合指标法。
1、采用瓦斯地质统计方法进行区域预测时,应根据已采区域揭露的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突出点分布状况及地形地貌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煤层的突出危险区域与突出威胁区域的划分标准按照《细则》第29条之规定执行。
2、采用综合指标法进行区域性预测时,应按照《细则》第30条之规定执行。
3、突出煤层开采过程中,根据采掘揭露煤层的情况,如果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有可靠的预测资料,并达到 《细则》第26条规定的各项指标都在其临界值到以下时,可以划分为无突出危险区。
(三)突出煤层新区段(回采条带)预测,根据准备区在掘进过程中实测的防突参数、瓦斯地质资料、煤层赋存及煤体结构、瓦斯动力现
16
象等,经综合分析,可以进一步划分出严重突出危险带、一般突出危险带、突出威胁带、无突出危险带,指导回采期间的防突施工。
(四)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结果报县煤炭主管部门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五)开采属于突出威胁区的煤层应根据煤层的突出危险程度,采掘工作面每推进30一loom应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连续进行不少于两次预测,若其中任一次预测有突出危险,则该区域立即划为按突出危险区管理;只有经连续两次预测均为无突出危险时,该区域才可仍按突出威胁区管理。但在30一loom的推进过程中,应每隔10一20m进行一次煤体结构观测,测量煤层总厚度、煤结构破坏分层厚度,并采集工作面煤样测定f值或△P值,若f值小于0.5或△P值大于或m类及以上破坏结构煤厚度达到0.3m,则立即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重新测试。若施工中出现有喷孔、卡钻、响煤炮等异常现象或遇地质构造导致煤层厚度突变、软分层厚度增大、地应力及矿压显现明显、瓦斯涌出明显增大或忽大忽小等情况,该区域要立即改按突出危险区管理。
(六)开采属于突出危险区域的煤层,首先应采取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在未受区域性防突措施控制和保护区域的煤层、局部煤柱下或局部突出危险区的煤层,开采时必须采用局部性防治突出措施,且必须经效果检验认为措施有效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
二、防治突出技术措施
区域性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和煤层注水等,在突出矿井开采保护层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措施,也是最有效和最经济的一种区域性防突措施。
根据该矿煤层赋存条件和2007年1月贵州省煤矿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17
开采利用方案(延续),本矿可采煤层仅为两层,即Cg煤层和C巧煤层;采用分层开采,既先采完C9煤层后再开采C15煤层。由于C15煤层上距Cg煤层65~7lm,且c15煤层距茅口灰岩强含水组仅sm左右;目前对于茅口灰岩强含水组的含水情况尚不清楚的情况,决不冒然开采C巧煤层。鉴于这一特定的条件,所以只能按单一煤层对该矿采用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性防突措施。
(一)回采工作面预抽及边采边抽:
回采工作面预抽瓦斯钻孔布置一般有四种形式:(1)平行工作面的平行钻孔;(2)斜交工作面的平行钻孔;(3)扇形钻孔;(4)交叉钻孔。根据矿井实际情况,选用平行工作面的平行钻孔方法。
回采工作面倾向长70m左右,在上下顺槽分别向工作面施工平行钻孔。钻孔间距10m,距煤层底版l.om,钻孔直径75Inln,钻孔长度为30m以上,封孔深度不小于5m,抽放负压为13KPa以上;
钻孔布置参数见下图:
采煤工作面顺层钻孔抽放示意图
回采工作面先采用采前预抽,预抽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在生产中采取边采边抽,达到瓦斯压力在0.74Mpa以下、瓦斯含量必须降到8扩
18
八以下,预防煤与瓦斯突出,实现安全生产之目的。建议矿方在实施及抽放实践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可采取缩小钻孔间距增加钻孔数,或布置双排抽放孔,达到抽放最佳效果。
(二)预抽煤层瓦斯防治突出措施必须搞好设计与管理工作,若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要适当加大预抽钻孔的密度及钻孔控制的范围:
1、区域预测有突出危险的地带; 2、断层等地质构造带; 3、煤层厚度变化异常地带; 4、层间距变小,煤层合层地带; 5、软煤分层增厚的地带; 6、喷孔的地带; 7、地应力集中的地带; 8、煤层倾角变化大的地带; 9、有其他突出征兆的地带。 (三)预抽钻孔施工质量及控制 1、钻孔必须按设计施工
(1)倾角或偏角误差大于设计的3”时,应采取补孔加密措施。 (2)顺层钻孔现场施工参数与设计参数不符时,要停止施工钻孔,汇报修改设计后才准继续施工。
2、保证钻孔畅通
钻孔到位后,顺层钻孔适当用钻机慢速转动清洗孔内煤粉; 3、加强检查验收
(1)钻孔施工完毕,现场瓦斯检查员与施钻机长(班长)共同数钻杆验收钻孔长度。
19
(2)矿井的通风、安全部门每月对施工的瓦斯抽放钻孔要进行抽查验孔,内容包括孔位、方位角、倾角、孔深、孔径、终孔层位等,抽查率不小于10%。
(3)根据验孔参数和其它钻孔竣工参数及时绘制预抽孔竣工图。 三、措施效果检验
1、对回采工作面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必须对其防治突出效果进行检验,检验的有效性指标应根据矿井实测数据资料确定。因该矿井无实测数据,可参考下列指标之一确定:
1)预抽煤层瓦斯后,瓦斯含量必须降到8砰八以下,煤层瓦斯压力降到0.74Mpa以下。
2)回采工作面测定其绝对瓦斯涌出量1.5一2.0扩/min,根据《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I 026一2006)要求,瓦斯抽出率应不小于20%,控制范围应在工作面前方ZOm以上。
2、预抽煤层瓦斯后,对预抽瓦斯防治突出效果的检验,回采条带应在工作面回采时进行,检验方法为:
(1)沿工作面每隔IOm布置一个预测钻孔,直径为42llun,孔深根据工作面的条件选定,但不得小于3.5m。
(2)钻孔每打1m测定钻屑量一次,每隔Zm测定一次钻屑解吸指标。根据每个钻孔沿孔长每米的最大钻屑量Smax和钻屑解吸指标△hZ或K,,确定预测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详见附件1)
(3)当预测为无突出危险性时,每预测循环应留2m预测超前距。 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如无实测数据时,按下表所列的指标临界值预测突出危险性。
用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临界值
20
△hZ Pa )200 <200 最大钻屑量Smax Kg/m )6 <6 L/m 妻5 .4 <5 .4 Kl MI/9.min'', )0 .5 <0 .5 突出危险工作面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危险性 对以上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防治突出效果检验组,必须按下表填写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单,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组织采掘作业。
矿井: 煤层 地点 检验时间 年 月 日 采用的防突技术措施 措施名称及方案设计 措施效果检验 检验方法 检验意见 检验人 矿技术负责人
实测数据 措施施工情况 第四节 局部性防治突出措施
突出煤层在掘进中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使测试指标未超限也应视为有突出危险,必须实施防治突出技术措施。
21
l、在突出煤层的地质构造破坏带,包括断层、褶曲、火成岩侵入等;
2、煤层产状、赋存条件急剧变化地段(如煤层厚度、倾角急剧变化地带);
3、H类煤厚度达0.5m及以上或m类煤(软分层)厚度达o.3m及以上时;
4、施工钻孔发生喷孔、卡钻、响煤炮、煤体变冷等突出预兆; 5、凡巷道开口或转向,没有安全屏障;巷道贯穿前进入应力集中带;
6、煤柱应力集中地段和采掘应力叠加的区域以及矿压显现和瓦斯涌出异常地带;
7、区域预测预报为严重突出地段。 一、石门工作面揭煤防治突出措施
(一)石门揭开突出煤层前,用综合指标K值的方法初步预测工作面前方煤层的突出危险性;其后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方法或石门钻屑指标法预测工作面前方煤层的突出危险性。
(二)预抽瓦斯措施
1、要有足够的抽放时间(一般不少于三个月); 2、抽放钻孔布置到石门周界外3一sm的煤层中;
3、抽放钻孔的直径为75一10OInlu,钻孔孔底间距一般为2一3m; 4、在抽放钻孔控制范围内,如预测指标降到突出临界值以下,认为防突措施有效。
(三)煤层层位控制
1、在石门掘进过程中,应及时进行岩性素描和地质分析,加强地
22
质预测预报工作;
2、在石门工作面距煤层法线10m外至少打2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钻孔,详细记录岩心资料,绘制揭煤地点煤层赋存平、剖面图,掌握煤层厚度、倾角的变化、地质构造、石门与煤层的相对位置等;
从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sm开始,必须边探边掘,探孔超前距不得小于Zm。探孔数量不得小于3个。应准确探测出突出煤层层位,保证与煤层的最小法线距离不小于Zm;
3、在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从距煤层法线20m外的石门巷道布置一定数量的前探钻孔,钻孔应能控制石门断面四周轮廓线外sm范围的煤层。
从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IOm开始,应该边探边掘,探孔超前距不得小于5m。探孔数量不得少于3个。应准确探测出煤层层位,保证与煤层的最小法线距离不小于5叫
(四)揭开煤层前的预测
1、石门揭煤工作面首先采用综合指标K值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其方法是在工作面距煤层法向距离10m以外时,利用石门揭煤的地质钻孔采集的煤芯样做瓦斯放散初速度(△P)、煤的坚固性系数(f)值测定,计算出综合指标K值(K=△P/f)预测煤层的突出危险性,判别指标见下表。
K值判定煤层突出危险性指标
无烟煤 K<20 K)20 其它煤种 K<15 K)15 突出危险性 无 有 23
2、石门揭煤工作面掘至距煤层法向距离5m以外,应在能够确保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地点打孔测定煤层的瓦斯压力。测压孔为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的钻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采用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方法判定石门揭煤工作面的煤层突出危险性判别指标见下表。
煤层瓦斯压力(P)突出危险性判别指标
判别指标 P<0.74 P)0.74 突出危险性 无 有 3、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采用钻屑法预测
由于目前矿井没有突出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的相关资料,在石门揭开突出煤层前,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在石门工作面距煤层最小垂距为5m时,利用探明煤层赋存条件和瓦斯情况的钻孔或至少打两个直径为50一70Inln的预测钻孔,在钻进煤层时,用1一3llnn的筛子筛分钻屑,测定其瓦斯解吸指标的(△hZ或K,)。具体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的测定方法:
1)钻屑瓦斯解吸指标△hZ的测定:打钻时在预定的位置取出钻屑,用孔径1和3llun的筛子筛分钻屑(中Ilnln的筛子在下,中3llnn的筛子在上),将筛分好的中l一3Inln粒度的试样装入MD一2型解吸仪的煤样瓶中,试样装至煤样瓶刻度线水平(109左右),自钻孔打至该采样段起经3min后,启动秒表,转动三通阀,使煤样瓶与大气隔离,在Zmin时记录解吸仪的读数,该值即为△hZ,单位为Pa。
2)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的测定:使用盯C型突出测定仪,每钻进Zm.,取一次钻屑作特征测定,取样时,把秒表、筛子准备好(中Ilnln的筛子在下,中3llun的筛子在上),钻孔钻到预定深度时,用组合筛
24
子在孔口接钻屑,同时启动秒表,一面取样,一面筛分,当钻屑量不少于1009时,停止取样,并继续进行筛分,最后把己筛分好的中l一3llnn的煤样装入到盯C仪器的煤样罐内,盖好煤样罐,准备测试。当秒表走到t。(1一Zmin)时,启动仪器采样键进行测定,经smin后当仪器显示t。时,用键盘输入t。,按监控键,仪器显示L0,输入L0,按监控键,仪器进行计算并显示Fi,此值即为K,值。钻屑解吸指标的突出临界值,可按下表所列的指标临界值预测突出危险性。
选用表中的任一指标进行预测时,当指标超过临界值时,该石「1工作面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反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五)揭开煤层后的突出危险性预测
l、揭开煤层,但尚未全断面揭穿煤层全厚,必须先施工顺层钻 孔预测(检验)煤层的突出危险性并按下列规定执行:
(l)沿揭煤点周边施工3一5个预测(或检验)孔,孔深以满足过煤门期间足够安全屏障,上方、上帮、前方不少于sm屏障,下方不少于sm屏障。
(2)测试参数及判别指标与揭煤前相同,只有经预测(检验)且指标在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方可继续掘进。
(3)浅掘浅进,适当控制每个掘进循环炮眼深度和装药量,尽可能的减小震动效应。
(4)永久支护必须紧跟迎头,并加强支护质量。
2、揭开煤层,必须经预测(检验)无突出危险才准继续掘进。 (六)凡任何一次预测只要有一项指标超限均视为具有突出危险,必须施工钻孔进行排放卸压措施;预测指标未超限,也未发现其他突出预兆,未受地质构造破坏,煤岩层赋存稳定,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掘
25
进。
(七)从石门工作面距突出危险煤层法向距离不少于10m处开始,直至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2.0m(法向距离)的全部作业过程都必须采取防治突出措施,编制专门设计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八)石门应避免布置在地质构造复杂和破坏地带,有条件时,尽量将石门布置在已卸压的地带,也可利用己有的煤层巷道先掘出石门揭煤地点的煤巷,然后再掘石门与之贯通。
石门与突出煤层中己掘出的巷道贯通时,该巷道应超过石门贯通位置sm并保持正常通风。并编制专门的技术措施报矿井技术负责人批准后贯彻执行。
(九)探明煤层赋存状态后恢复石门工作面掘进,当工作面掘至煤层法向距离5m,施工队必须执行“先探后掘”的措施,并于打眼装药前,向矿调汇报探眼情况。若探到煤层必须停止掘进,并及时向矿调度室和技术负责人汇报,经分析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后,方可继续掘进。
(十)石门揭煤工作面防治突出技术措施根据预测结果按下列规定执行:
1、2.om(1.sm)岩柱预测或揭开煤层后预测超标,应在超标部位打排放孔,不打预抽孔。
2、防突部门负责编制排放措施的设计,该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排放钻孔孔径应大于84llun;
(2)控制范围:石门揭煤工作面控制范围应根据煤层的实际突出危险程度确定,但必须控制到巷道轮廓线外8m以上(煤层倾角>8”时,底部或下帮sm)。钻孔必须穿透煤层的顶(底)板0.sm以上。若不能穿透煤层全厚,必须控制到工作面前方15m以上;
26
(3)终孔位置的孔距不应大于2.om;
(4)排放设计报矿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收集排放瓦斯资料;
3、若预测或效果检验无突出危险且未出现其他突出预兆,可实施远距离非震动炮揭煤。
(十一)非震动炮揭煤应遵循下列规定:
1、石门实施非震动炮揭煤之前,经效果检验指标不超限,且未发现其他突出预兆,方可采用非震动炮揭煤措施揭煤。
2、采用非震动炮揭煤措施揭煤,必须由矿井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编制专门的设计和相应的技术安全措施报县级以上煤炭主管部门批准后贯彻执行。
3、揭煤前,必须将永久支护紧跟迎头,防止顶板垮塌引起突出。 (十二)凡实施了排放卸压等防治突出措施的石门揭煤工作面都必须进行措施效果检验,效果检验的方法、测试参数、判别指标必须与预测相同,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在距离突出煤层法向距离不少于3.om处进行措施效果检验,指标未超限,并未发现其他突出预兆,允许掘至距煤层法向距离不少于1.sm(倾斜、缓倾斜煤层)位置再进行检验。
2、在距突出煤层法向距离不小于1.5m(倾斜、缓倾斜煤层)处检验,指标不超限也未出现其他突出预兆,方可采用远距离非震动炮揭煤。
3、揭开煤层而未全断面揭穿煤层全厚,掘进前也必须打顺层孔进行检验。
4、检验时,若仍具有突出危险,必须采取补打排放钻孔措施。 (十三)石门揭煤工艺流程图
27
二、煤层掘进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 煤巷掘进边抽边掘:
1、钻场布置:在煤巷掘进工作面的巷道两帮布置迈步钻场。钻场的规格应根据巷帮瓦斯抽放钻孔布置的要求,使用钻机的外型尺寸及钻杆长度而定。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每组钻场在煤巷两侧应交替布置,其规格为:长x高x宽二4mx掘进巷道高度xZm,采用不燃材料支护,同侧相邻两个钻场之间的间距为30m。抽放钻场、钻孔布置见图。
28
2、钻孔布置:根据煤巷掘进工作面控制范围为:巷道轮廓线外sm以上(煤层倾角>8”时,底部或下帮5m)及工作面前方IOm以上。设计在每个钻场内,沿走向布置3个边掘边抽钻孔,每个钻孔终孔水平距离为sm,即左、右钻场各3个,孔深40m以上。钻孔编号为1”一6\",左边钻场1”、2”、3”钻孔,终孔为止在工作面前方煤层中部,距巷道轮廓线的距离分别为2m、4m、6m,开孔位置距巷道轮廓线的距离在Zm以上;右边钻孔4“、5“、6”钻孔,终孔位置、开孔位置同左边钻场的要求一样。该钻孔布置参数在对抽放量、抽放浓度等考察后再进行适当调整。钻孔参数见表:
边掘边抽钻孔参数表 2 3 4 5 6 3.0 6.0 0 .0 一3.0 一6 .0 3 .0 3 .0 0 .0 一1 .0 一2 .0 40.0 40.0 40.0 40.0 40.0 3 .1 3 .1 一2 .6 一3 .1 一3 .1 1 .2 0 .8 0 .8 1 .2 0 .8 注:(l)开孔距巷道中线,左为“+\",右为“一,':
(2)钻孔方位以巷道中线为参考,左偏角为“+\",右偏角为“一”; (3)钻孔倾角,仰角为“+\",俯角为“一”;
(4)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调整钻孔数及钻孔参数。 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
1、在煤巷掘进工作面打3个直径为42llun、孔深8一10m的钻孔,钻孔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巷道工作面的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它钻孔的终孔点位于巷道轮廓线外2一4m处。
2、钻孔每打1m测定钻屑量一次,每隔Zm测定一次钻屑解吸指标。
29
根据每个钻孔沿孔长每米的最大钻屑量S~和钻屑解吸指标△hZ或K,预测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如无实测数据时,可按下表所列的指标临界值预测突出危险性。 用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临界值
△hZ Pa )200 <200 最大钻屑量Smax Kg/m 彡6 <6 L/m )5 .4 <5 .4 Kl MI/9.min'' )0 .5 <0 .5 危险性 突出危险工作面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实测的任一指标Smax值、K.或△hZ值等于或大于临界值时,该工作面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3、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当预测为无突出危险性时,每预测循环应留有5m的预测超前距。
4、动态监测工作面的瓦斯涌出。
(1)重点防突掘进工作面可根据其瓦斯涌出预测其突出危险性,基本条件是:掘进工艺不变,坚持正规循环作业,风量、风流稳定,以回风流瓦斯传感器为准,且传感器距回风口位置不变。
(2)矿井瓦斯监测室对重点防突头面的瓦斯涌出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发现放炮后瓦斯最大浓度(波峰值)和超限时间等瓦斯涌出异常,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及防突部门通报。
5、加强对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并要做好以下工作:
(l)防突工作面编制防突措施前,必须有详实的地质说明书。掘进地质说明书应重点对地质构造、煤层埋深、煤岩层赋存状况、瓦斯地质及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预报。
30
(2)掘进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如迎头煤岩发生变化或各类钻孔出现异常,前方情况可疑、不清时,必须停止掘进,采取探测措施探明前方地质构造情况,并进行认真分析,形成书面分析资料,制定相应措施后方可恢复掘进。
③掘进过程中,地质人员应随时观测地质构造及其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向矿技术负责人汇报,并向矿调度室、施工单位、队和防突部门通报。
6、煤巷掘进工作面第一次实施局部防突措施或无措施超前距时,执行措施前必须采取小直径浅孔排放措施处理工作面前方10m及巷道轮廓线外sm(指煤层内)范围内的突出危险性,只有在工作面前方形成10m安全屏障后方可进入正常防突措施循环。
7、在煤层的煤巷中,更换、维修或回收支架时,必须采取预防煤体冒落引起突出的措施。
8、实施钻孔排放防治突出措施后,必须进行措施效果检验,检验方法必须与预测方法相同。
(1)检验时,指标未超限并未出现其他突出预兆,则留不小于sm检验孔超前距并严格执行安全防护措施组织生产。
(2)检验时,若仍具有突出危险,则必须补打排放孔或延长排放时间,或采取其他强化措施,然后再进行措施效果检验,只有经检验证实措施有效,且未发现其他突出预兆,方可填写措施效果检验报告单送矿技术负责人审批后,严格按技术负责人批示执行安全防护措施组织生产。
三、措施的效果检验
一)石门揭煤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
31
石门防治突出措施执行后,采取钻屑指标法检验措施效果。检验孔孔数为4个,其中石门中间一个、并位于措施孔之间,其它三个位于石门上部和两侧,终孔位置应位于措施控制范围的边缘线上。如检验结果的各项指标都在煤层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则认为措施有效;反之,认为措施无效。
二)煤巷掘进工作面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煤巷掘进工作面执行防治突出措施后,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措施效果检验。检验孔深应小于或等于措施孔,并应布置在两个措施孔之间。如果测得的指标都在煤层突出危险临界值以下,则认为措施有效,按防突措施施工。
当检验孔孔深等于措施孔孔深(检验与措施孔孔深均采用钻孔向巷道掘进方向的投影孔深,简称投影孔深)时,经检验措施有效后,必须留有sm投影孔深的超前距。当检验孔孔深小于措施孔孔深,当两投影孔深的差值不小于3m时,经检验措施有效后,可采用Zm投影孔深超前距。详见下图:
对以上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防治突出效果检验组,必须按下表填写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单,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后,组织采掘作业。
32
煤层 地点 检验时间 年 月 日 采用的防突技术措施 措施名称及方案设计 措施效果检验 检验方法 检验意见 检验人 矿技术负责人
实测数据 措施施工情况 第五节 防治煤与与斯突出安全防护措施
一、安全防护措施
井巷揭穿突出煤层或井巷揭穿按防治突出区域管理的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都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包括震动放炮、远距离放炮、避难所、压风自救系统和隔离式自救器等。
1.应尽量采取远距离爆破措施,且需遵循以下几点:
(l)石门揭煤采用远距离放炮,放炮前矿井必须制定包括爆破地点、避难路线及停电、撤人和警戒范围的专项措施,矿井范围小,石门揭煤时,建议撤出井下所有人员。
(2)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用远距离爆破,爆破地点必须设在进风侧反向风门之外的全风压通风的新鲜风流中或避难硐室内,爆破地点距离工作面不得小于150m,并设有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33
(3)远距离放炮时,回风系统必须停电撤人,指派专人负责,作好警戒,严禁人员进入。爆破后,经30min后进入工作面检查安全。
(4)相关区域的所有工作人员,在放炮前必须预先通知放炮时间,撤离时间,放炮前由矿调度室统计进入该区域的人数、撤离至指定地点的人数,确保放炮时该区域内无人。
2、压风自救系统必须派专人维护,确保完好、风量足够,且要求24小时随时可以使用。
3、其他安全防护措施
(1)矿井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压缩氧或化学氧)自救器;
(2)瓦检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做到勤检多检,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3)机电部门必须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完好情况,确保井下“三大保护”正常运行,严禁电器设备有失爆现象;
(4)专职安全员在现场实施监察,严格执行防突措施及效果检验,严防弄虚作假,确保防突措施施工质量;
(5)必须按允许推进距离组织施工,加强采面支护工作,安全员现场监督,严禁超推,确保预留的超前保护距离;
(6)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7)加强防突知识的教育培训,井下从业人员必须熟悉煤与瓦斯的突出预兆和预防突出的基本知识及避灾路线;
二、安全设施及安全装备
l、矿井必须装备安全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必须具有闭锁、自动解锁功能以及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传感器的种类可参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七十五条执行,但数量应满足本矿井的
34
要求,并有一定的备用量。各类传感器的设置应按照《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和《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95年版的有关规定执行。
2、采掘工作面必须设置压风自救系统。掘进工作面迎头向外不超过40m设一组,放炮地点设一组,每组6一8个;在两点之间的掘进井巷中,每隔50一100m设置一组压风呼吸器,每组2一3个。回采工作面向外50m范围机巷、风巷内各安设一组压风呼吸器,并随回采工作面的推进向前移动。
3、供压风自救系统所用的供风主管路必须设置牢固,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主管路上设置油水分离器,地点应在“作业规程”或措施中明确规定;支管可沿巷道底板敷设,其接头必须牢固可靠。
4、掘进工作面应在(正反向风门)300m以外的进风风流的巷道中设置避难(放炮)硐室,硐室临巷道面的墙壁厚度不小于SOOInln,并设置供人员进出的向硐室外开启的隔离门和观测门,门必须坚固牢实;硐室内应设置一组与人员相等的压风自救袋和直通矿井调度室的通讯电话。
l)压风自救系统安设在井下压缩空气管路上;
2)压风自救系统应设在距采掘工作面25一4Om的巷道内、放炮地点、撤离人员与警戒人员所在的位置以及回风道有人作业处。长距离的掘进巷道中,应每隔50m设置一组压风自救系统。
3)每组压风自救系统一般可供5一8人用,压缩空气供给量每人不得少于o.lm3/而no
5、掘进工作面必须在进回风之间设置两道正反向风门,设在掘进迎头侧的风门应尽量施工在支护完好、围岩坚固、无积水、无拐弯的平
35
巷内,风门的施工质量及风门间距要符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95条关于风门施工之要求。
6、每道反向门都必须有牢固的底坎。不过车的风门,其底坎要求在反向风门关闭后能将其抵牢;过车门的底坎高度以不影响通车为限。每次放炮之前,施工队的班长负责关闭反向风门并用料石或木料等物将反向门支撑好,使反向风门受突出压力时底边有较强的承压能力,反向风门靠迎头面应加挡风帘。
7、风筒穿过墙垛的孔洞必须设置逆止门(在迎头侧),逆止门要能全面掩盖风筒孔洞,并超过风筒孔洞不小于20llnn,逆止门用厚度不小于20nun的木板加工,厚度不小于Zlnln的铁板用铁钉牢固联接,然后用绞链与墙体联接牢固。
三、通风系统的规定
1、矿井的通风系统必须独立、畅通、可靠,采掘工作面的回风流必须直接引入采区回风下山,回风巷有效断面不得小于设计断面的百分之七十。
2、矿井回风系统内不得设置通风控制设施,必须在回风系统设控制设施时,应制定专门的技术措施并报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3、通风系统要保证稳定可靠,如因采掘工作面发生变化或进行风量调节、系统调整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经矿井技术负责人批准后,贯彻执行;并将变化了的情况及时填绘到通风系统图中。
四、放炮规定
1、回采工作面的启爆点:回采工作面应在距采面不小于100m的进风侧机巷的启爆硐室内;采煤工作面补送巷道,放炮点设置按掘进工作面的规定执行。
36
2、放炮点和岗哨位置必须在现场有明显标记,控制回风系统的岗哨距回风流的距离应不低于20m。站岗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自救器;放炮点人员在携带好自救器后,将自救袋压风开起,然后进入压风自救袋内方可进行启爆工作。
3、放炮点人数不得超过三人,多余人员必须撤到“作业规程”所指定的安全地点。
4、放炮前,必须停掉迎头内(除局扇、监测)所有的动力电源,值班队干必须向矿调度室汇报,请求停掉回风系统的所有动力电源;并按作业规程或措施的规定撤人、设岗。站岗人员必须得到设岗人员的通知后方可撤岗,严禁擅离职守。
5、放炮前,必须由班长、瓦斯检查员向矿调度室汇报防突措施、工作面煤层、通风瓦斯、爆破参数、布岗、停电等情况,经调度室同意后方准放炮;放炮后必须向调度室汇报,请示同意并经30分钟后方准进入工作面检查安全,当确认工作面无异常并再次请示调度室同意后,方可恢复正常工作。
6、正反向风门处有水沟而无水时应将水沟堵严;水沟有水时,应在每道风门墙流水孔洞的上游侧设挡风帘。
7、工作面放炮前,必须将回风系统中所有的矿车、杂物或材料等清理干净,确保回风系统畅通无阻,巷道支护完好。有以下情况之一时,不准进行放炮工作:
1)回风系统不畅通时; 2)反向风门不符合要求时;
3)矿井监控系统运转不正常,或瓦斯传感器位置不当、显示不 准确时;
37
4)回风系统非本安型电气设备未停电,或电气失爆未处理时; 5)放炮点无压风自救袋及自救袋无压风、无隔离式自救器等安 全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时;
6)放炮点无通讯电话或电话不通畅时; 7)未经矿调度室同意时。
综上所说,金源煤矿2号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不能靠单一的防治措施,而应采取一套综合防治突出措施,其内容包括突出预测、防突技术措施、措施效果检验与安全防护措施,称为“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综合防突措施工艺流程框图3一1
防治突出预测、检验、措施、掘进程序框图
38
第四章 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管理措施
第一节 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机构、
人员配置及贵任制
一、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为了搞好矿井瓦斯的综合治理,必须建立一个可靠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机构,这样才能开展防突的各项工作,才能预防瓦斯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矿井应成立专门的防突机构,负责全面的防突管理工作,防突机构主要组成部分为:井长(业主)、技术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副井长、防突队及相关生产技术、通风安全等人员。
(--)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领导小组; 组长:井长(业主)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安全副井长、生产副井长、供应负责人 成员:安全检查组长、通风组长、机电组长 (二)防治突出效果检验组; (三)防治突出施工队;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机构岗位职责如下
39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岗位或职责 总 指 挥 技术负责、措施计划审批、实施 安全及措施监督 预测预报、效果检验 防突措施及设施施工 电气、监控、抽放、防突设备安装维护 瓦斯监测监控室 瓦斯抽放泵房 设备材料、仪器仪表的购置 仪器仪表发放、维修 小 计 二、防突责任制
一)生产矿井各级人员的防突责任:
职位 井长(业主) 技术负责人 安全井长 防公安厅检验员 防突队 电钳工 监控员 抽放工 供应负责人 维修员 人数 1 1 1 3 6 1 3 3 1 2 22 l、矿井的井长或企业业主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应对防突工作定期督促、检查;及时解决防治突出所需的人、财、物,保证防治突出工作的顺利实施。
2、矿井生产付井长负责采掘工作面回采或掘进过程中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负责监督、检查防突措施的贯彻落实。
3、矿井安全副井长负责防突措施的监督检查,参与防突专项设计、防突措施的审查,负责组织突出事故的追查处理;
4、矿井技术负责人的责任
1)矿井必须设立煤与瓦斯突出管理的技术体系。矿井技术负责人对煤与瓦斯突出技术业务管理全面负责;
40
2)负责组织编制、审批、实施防突工作规划、计划和措施;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3)组织编制新水平、新采区、石门揭煤关于煤与瓦斯突出的专项设计,以及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4)组织对防突技术难题的攻关,矿井瓦斯管理各类技术基础参数的考察。
5)定期对防突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有关业务部门认 真执行防突责任制。
二)防突机构的责任
l、编制防治突出年、季、月度计划并报批。编写防治煤与瓦斯 突出的技术措施,检查防突工作执行情况。
2、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负责防突头、面突出危 险性预测和措施效果检验的数据测定,填写效果检验报告单,报矿 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分发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
3、深入现场调查了解瓦斯地质参数、掌握突出动态,对重点防突出头、面应及时向矿井有关领导汇报,并指派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跟班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防突措施在现场的贯彻落实情况。
4、每旬向井长、技术负责人汇报一次本旬防突工作,每月汇报本月防治突出工作的执行情况。
5、定期召开防突分析会,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矿井防突工作存在的问题,安排布置下一步的防突工作。
6、负责防突仪器仪表的使用、维护、检修和校检。
7、发生突出后,负责现场调查,作好详细记录,填写突出卡片,分析突出原因,积累资料,逐步摸索矿井突出规律;每次突出清理完突
41
出物后,在十日内填好突出卡片,并与突出分析资料一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
8、负责突出事故原因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 9、负责建立突出煤层基本参数考察台帐、煤柱台帐、瓦斯抽放台帐、防突设备及仪表使用完好台帐等。
三)通风部门防突工作责任:
1、按防突管理要求,负责矿井通风系统管理。
①负责矿井、采区和防突采、掘工作面的通风系统的设计,通风设施位置选定、设置,保证通风系统独立、畅通、可靠。杜绝串联风。
②负责局部通风机选型,安装位置选定,局部通风机管理,杜绝循环风,确保掘进工作面有效风量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
③矿井风量分配与调节、通风系统调整、风量测定,有害气体 检查等工作。
④负责矿井通风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管理,发现通风设施或巷道断面不符合要求必须及时处理。
2、负责矿井安全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校验,按规定打印和提供监测资料。
3、重点防突头面的瓦斯监测资料必须每天进行分析,掌握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用以指导防突工作。
4、负责矿井新水平、采区瓦斯基本参数的测定,参与矿井年、季、月度防突计划、规划的编制。
5、负责矿井瓦斯抽放。
6、负责采掘工作面煤层瓦斯预抽率的统计计算,并及时向生产业务部门提供煤层瓦斯预抽率作为采掘作业规程编制的依据。
42
第二节 防突检查规定
一、队长、瓦斯检查员、防突专业人员跟班管理制度
1、采掘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的所有参数测定必须由防突机构的专业人员测定和填写;措施的实施必须有防突专业人员在现场跟班进行技术指导,并监督检查措施的落实。
2、矿井瓦斯检查员跟班检查瓦斯和采掘工作面观测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监督检查采掘工作面的防突措施落实情况;防突专业人员在采掘工作面所测定突出危险性参数记录必须由瓦斯检查员签字后生效;
3、采掘跟班队长严格执行跟班、交接班制度,与工人同下同上。 4、严重突出危险头面应由防突专业技术人员跟班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防突措施在现场的落实到位。
二、矿井必须明确专人(单位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员)负责组织防突检查工作。
通风、安监、防突、生产、调度等部门负责通风系统、通风设施、防突技术措施、安全防护设施、生产环节等的检查;机电运输负责机电设备完好和防爆检查;采掘区、队参加检查。
三、检查方式及资料整理。
采、掘、通、机、运专业分别检查与采掘头面专业混合检查相结合方式;检查结果分别按工程名称及施工单位分类整理并建立防突检查台帐。必须明确专人负责防突检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
四、检查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l、防突技术措施:重点查钻孔预测、检验、排放孔、循环进度、装药量、防突牌板等执行情况。
43
2、通风系统及通风设施:重点检查采掘头面的回风道、分区回风道、总回风道的巷道断面、支护状况、通风系统的合理、可靠性;反向风门的强度(道数)、位置;逆止风门的可靠性;隔风墙的强度是否利于发生突出后回风流不串入进风;局部通风机的安装、风筒铺设、掘进头的有效风量等。
3、电气设备:除每周固定检查外,对防突区域内的电气设备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完好和防失爆检查,独头内的电气设备及局部通风机安装必须符合“三专两闭锁”要求;瓦斯监测及断电装置灵敏可靠,出现故障及时处理。
4、瓦斯抽放:重点检查抽放钻孔施工质量、数量、封孔、抽放负压、流量、浓度以及采掘工作面的抽放量和预抽率;其次检查管网系统的完好、放水、排渣等管理情况。
5、采掘施工:重点检查采掘工作面的断面、支护、顶板管理、“三人放炮制”、岗哨专人送、撤制、断电撤人、放炮距离及启爆点的安全防护设施、填报防突卡制度执行情况、正向爆破和水炮泥使用情况等。
6、瓦斯监测监控:重点检查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的运转、瓦斯传感器安装、显示及两闭锁的安装使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的佩带、检查瓦斯检查员上岗质量及“一炮三检制”执行情况;突出预兆观察等。
7、自救系统:检查压风自救系统的安装使用、隔离式自救器的佩带、通讯电话安装位置、通畅,避灾线路及抽查工人对避灾线路的熟悉程度。
8、防止灾害扩大措施:检查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贯彻,避难硐室设置位置及室内相应的设施,隔爆装置的安装使用等。
五、压风自救系统和自救器由跟班队干负责每班检查,每次放炮前
44
将自救袋开关打开一段时间,排尽管内积油(水)。器压力小于18MPa不得投入使用,并及时拿出地面更换
第三节 技术管理
一、抓好瓦斯地质工作。矿井必须加强瓦斯地质工作,认真收集瓦斯地质资料,编制瓦斯地质图,为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抓好突出煤层的开采设计.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的设计,必须编制“煤与瓦斯突出”的专项设计。其内容包括开拓方式、开采顺序、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支护形式;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的措施、瓦斯抽放方式选择等。
三、区域性预测和突出危险性划分。新水平、新采区可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综合分析评判煤层的突出危险性。通过区域性预测将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域,突出威胁区域,无突出危险区。
四、采掘工作面预测预报及措施效果检验。建立和筛选适合本矿煤与瓦斯突出的指标体系。收集整理“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煤体结构、瓦斯涌出量等”,结合预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判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采掘工作面在上防突措施后,必须对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进行检验,如果各项指标都降到临界值以下时,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组织生产.预测预报及措施效果检验结果,必须经矿井技术负责人签字生效。否则不允许送发到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
五、突出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每次发生突出后,都必须组织有关的专业人员和施工队进行必要的突出原因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
45
出调查报告和防范措施。
六、煤与瓦斯突出资料的归档管理。矿井必须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所有资料进行归档管理:
1、煤与瓦斯突出的专项设计、防治突出的技术措施;
2、矿井瓦斯管理所测定的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瓦斯梯度、瓦斯压力、煤层透气性系数、瓦斯抽放半径、排放半径等各类基础技术参数;
3、各采掘工作面的瓦斯地质资料,抽放资料、预测预报资料、钻孔资料、以及措施工作图等;
4、煤与瓦斯突出综合分析、年度总结分析、突出卡片; 5、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调查报告。
第四节 防突现场管理
1、实施防突措施前,施工队必须搞好工作面支护、杜绝空顶作业;并将掘进迎头10m范围内煤研清理干净,掘下山或下坡巷道时,必须将积水排净。
2、实施防突措施时,施工队值班队干必须安排人员与防突人员一道收尺,填写记录,准确掌握工作面的实际进尺。
3、井队接到《措施效果检验报告单》后,必须按报告单规定的点开始记尺,并严格按《措施效果检验报告单》的有关规定组织生产;矿井调度室应对防突头面每班循环个数、每个掘进循环的实际进度作专门记录,严禁超过规定组织每班循环个数和循环进度。
4、值班队干必须按技术负责人批签的允许进度施工、班循环进尺、
46
剩余进尺等及时、认真地填入防突管理牌板,实际掘进进尺不得超过《措施效果检验报告单》的允许进尺。
防突部门在每次实施预测预报或措施时,必须复核技术负责人签发的允许掘进进尺,现场发现超进情况,防突人员必须立即与施工队值班队干共同进行进一步核定,且及时向防突部门及矿井调度室汇报。
5、在突出威胁或突出危险区掘进施工中,对工作面地质情况、煤层情况、瓦斯涌出、矿压等,当班的班、队长,必须每班向调度室汇报。若出现响煤炮、煤壁外鼓、矿压显现明显加剧等突出预兆,必须立即撤出人员,布好岗哨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只有经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恢复作业。
6、每次放炮前,值班队干和瓦斯检查员必须按防突放炮允许卡要求的内容向矿调度室汇报,矿调度室同意后方可放炮。
第五节 建立职工培训制度
为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井下工作人员必须接受防治突出知识的培训,熟悉突出的预兆和防治突出的基本知识,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矿上设立安全培训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矿上对防突人员要进行年度考核,合格上岗。
对各类人员的培训要求如下:
1、井下工人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突出的规章制度,防治突出的基本知识(突出预兆、防治突出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等)。
2、队长由从事突出煤层采掘工作不少于3年的人员担任。 3、对在井下工作的队长、班组长、防突人员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工
47
作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有关突出的规章制度、突出发生的规律、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以及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方法和安全防护措施等。
4、井长、副井长、矿井技术负责人培训的主要内容为防治突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突出发生的征兆规律以及有关防治突出的规章制度等。
5、所有下井职工都必须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作业。培训的主要内容:
(1)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规律和突出预兆; (2)有关煤与瓦斯突出管理的规章制度;
(3)“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的具体内容,预测预报及措施效果检验的方法及工作指标;
(4)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措施及技术要求; (5)避灾原则、线路,以及相关的自救知识等。
第六节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备
一、矿井防突主要设备(不含瓦斯抽放设备、通风设备、压风设备)按下表配置:
序号 1 2 3 4 5 名 称 钻屑瓦斯突出参数仪 瓦斯解析仪 瓦斯压力测定仪 煤层瓦斯含量快速测定仪 防突钻机 型 号 WTC MD-2 ACW-1 WP-1 ZK-75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数 量 2 2 1 1 3 48
6 7 8 9 10 矿用风孔泵 地质罗盘 自救器 自救器气密检查仪 压风自救系统 KFB CKX-1 QSR-40 ZJ-1 ZY-1 台 个 个 2 2 按井下最大班人数配备,考虑20%的配备量 台 组 1 30 二、防突仪器、仪表的管理:
l、防突部门设专人负责仪器仪表的维护和校核工作。
2、所有仪器仪表均应编号并建立台帐。其内容为:仪器编号、入井时间、仪表误差及携带仪表入井者的姓名。
3、仪表在井下受到剧烈震动或损坏,不得继续使用,必须及时更换新表。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防突设计方案的编制,是指导矿井今后采取“四位一体”综合治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今后施工的新水平、新采区采掘工程具体条件应有针对性的措施编制,不断完善本矿井的防突技术措施。
二、该矿井可采C9、C15两层煤,在开发利用方案(延续) 中规定:先开采C9煤层,C15煤层暂不开采;c9煤层为煤与瓦斯突 出煤层,故区域性防突措施必须采用大面积预抽C9煤层瓦斯,减少或杜绝突出事故的发生。
三、矿井对C9煤层的破坏类型及有关瓦斯参数实测资料基本确定,但尚未判断煤层危险临界值依据;应在参照经验数据同时,通过实际操
49
作尽快掌握和确定C9煤层突出的临界值,对煤层区域预测后,划分出突出威胁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四、本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除现有巷道外,新作的开拓及准备巷道均布置在岩层中;区域性防突措施应主要采取在顶(底)板布置专用抽放巷,打穿(顺)层钻孔预抽瓦斯措施。
五、加强瓦斯地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矿井采取有针对性的防突措施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六、根据该矿井抽放瓦斯浓度均在30%以上,日抽放量达700om3,对矿井抽放瓦斯应进行综合利用,用于民用生活,用于低浓度瓦斯发电;减少大气污染,变废为宝。
附件一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
l、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方法有多种,有用专用的机械装置和液体测压、水泥砂浆封孔测压及下述的粘土测压法。
2、在测压孔内插入带有压力表接头的紫铜管,管径为6、Slnln,长度不小于7m;
3、将特制的柱状粘土(含自然水分经炮泥机挤压成型的炮泥)送入孔内,柱状粘土末端距紫铜管末端0.2沁.sm,每次送入
3、0.5m,用堵棍捣实;
4、每堵1m粘土柱打入一个木塞,木塞直径小于钻孔直径 5、15Inln。打入木塞时应保护好紫铜管,以防折断;
6、在孔口(0.5飞.om)用水泥砂浆封堵。以24小时水泥凝固后,安上压力表测压,并详细记录压力上升与时间的关系,直到压力稳定为止。稳定后的压力即为煤层瓦斯压力。
50
附件二钻屑指标法 钻屑量的测定
钻屑量可用重量法或容量法测定:
l)重量法。每钻lm钻孔,收集全部钻屑,用弹簧秤称重; 2)容量法。每钻1m钻孔,收集全部钻屑,用量具测量钻屑体积。 3)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简称钻屑解吸指标)的测定方法 4)钻屑解吸指标(△hZ)的测定。
打钻时,在预定的位置取出钻屑,用孔径1和3Inm的筛子筛分(中Illun的筛子在下,中3nun的筛子在上),将筛好的中1飞InIn粒度的试样装入MD一2型解吸仪的煤样瓶中,试样装至煤样瓶刻度线水平(109左右),自钻孔打至该采样段起经3min后,启动秒表,转动三通阀,使煤样瓶与大气隔离,在Zmin时记录解吸仪的读数,该值即为△hZ,单位为Pa。
钻屑解吸指标(K,)的测定。打钻取样同1,使用仪器为ATY型突出预测仪,测量方法如下:
每钻进Zm,取一次钻屑作解吸特性测定。取样时,把秒表、筛子准备好(中Ilnln的筛子在下,中3Inln的筛子在上),钻孔钻到预定深度时,用组合筛子在孔口接钻屑,同时启动秒表,一面取样,一面筛分,当钻屑量不少于1009时,停止取样,并断续进行筛分,最后把己筛分好的中1一3Inln的煤样装入ATY仪器的煤样罐,准备测试。当秒表走到t。时(通常规定t。为1一Zmin),启动仪器采样键进行测定,经smin后,当仪器显示t。时,用键盘输入t。,按监控键,仪器显示L0,输入L。,按监控键,仪器进行计算,并显示F.,此值即为K:值。整个测定完成,可进行下一个煤样测定。
51
附件三防突措施有效半径的测定方法 l、超前钻孔有效排放半径测定方法
1)使用钻孔流量法测定超前钻孔有效排放半径的步骤如下: 沿工作面软分层打3~5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钻孔,孔径42llnn,孔长5一7m,间距0.3~0.sm;如下图;
2)对各测量孔进行封孔,封孔时保证测量室长度为lm;
3)钻孔密封后,立即测量钻孔瓦斯涌出量,并每隔2'IOmin测定一次,每一测量孔测定次数不得小于5次;
4)在距最边缘测量孔钻孔中心0.5m处,打一个平行于测量孔的超前钻孔(直径是待考查超前钻孔有效排放半径的钻孔直径),在打超前钻孔过程中,记录钻孔长度、时间和各测量孔的瓦斯涌出量变化;
5)超前钻孔打完后,每隔2'IOmin测定各测量孔的瓦斯涌出量; 6)打完超前钻孔后测定2h;
7)绘制出各测量孔的瓦斯涌出量变化图;
8)如果连续3次测定测量孔的瓦斯涌出量都比打超前钻孔前增大10%,即表明该测量孔处于超前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之内。符合本条文
52
本项中上述的测量孔距排放钻孔的最远距离,即为超前钻孔的有效排放半径。
2、其它防突措施参数的测定法
正确选用各种防突措施施工参数是提高措施安全可靠性的首要条件。过去因测定复杂,通常根据经验确定,因而影响了防突措施的防突效果。用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测定防突措施的施工参数(即超前排放钻孔和深孔松动爆破防突措施有效半径的确定),是一种经济、省时、省力的好办法。
在没有执行过防突措施的有突出危险的采掘工作面,在其软分层中先打一个考查孔,测量每米的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钻孔长8、10m,孔径小42llun;然后进行扩孔排放或直接装药后松动爆破。按施工要求,确定排放时间,当到达时间后,在该孔附近的软分层中打一与此孔有一定角度的测试孔,测量其每米的钻屑量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将两个钻孔同一深度范围内所测到的数据和两点之间的间距进行分析,当其小于临界指标值时,相应两点之最大间距,确定为该措施的有效影响半径。
53
54
附件:
1.煤层瓦斯压力测定方法 2.钻屑指标法
3.防突措施有效半径的测定方法 4.设计委托书
5.金沙县金源煤矿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证号: 5200000142767
6.金沙县新华金源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 [2005]0798
7.金沙县新华乡金源二号煤矿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 20522424053
金源一、五矿煤与瓦斯突出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5」253号”《对毕节地区煤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第一批)》 (2005年11月25日)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矿管函〔2007] 525号”(关于印发《金沙县金源煤矿(延续)开发利用方案审查意见》的函)11.贵州省毕节地区国土资源局文件“毕地国土资复【2006] 193号”《对贵州金沙县新化乡金源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的批复》 (2006年11月23日)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关于“金沙县金源煤矿9#煤样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2006年8月10日)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关于“金沙县金源煤矿9#煤样煤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2006年8月14日)
贵州煤炭安全监察局遵义分局(黔)煤安监遵处字[2007]第(2230)
55
号处理决定书
附图:
金沙县金源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 金沙县金源煤矿通风系统图; 金沙县金源煤矿瓦斯抽放系统图;
56
贵州省金沙县金源煤矿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
说 明 书
贵州鑫能煤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二00八年三月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