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中国分类 号:TU 986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 :I 673—1 530(20{7)07—008 Del、10 14085/j fjyl 201 7 07 0089 1 03一O6 O6 16 宁绍平原河网水系的形成、演变与当代风景园林实践 The FOrmatiOn,Evolution and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actices of the River Network in Ningshao Plain 张诗阳王向荣 ZHANG Shi—yang WANG Xiang—rong 摘要:宁绍平原的河网水系景观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景观之一,这种景观承载着宁绍平原上人们的生活,保证着区域的繁荣。通过探究不同时期宁绍平原河 网水系的形成及演变,将其分为自然水环境中的平原小规模水利开发、湖泊水利主导下河网水系的构建以及河网水系主导下平原水系格局的形成3个阶段,并认 识其中的自然与文化价值。最后,通过在宁绍平原上进行的多项风景园林实践,对平原河网水系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以期为宁绍平原景观独特性的持续和国 土景观多样性的维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河网水系;宁绍平原:形成;演变:当代实践 Abstract:The river network landscape of Ningshao Plain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regional Plain in Chinait nou rishes the dwellers and ensures the prosperity .of the region Based or]the study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rive r network in Ningshao Plainthe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h ree stages:small—scale water ,developments in the natural water environment,construction of river network dominated by lake water conservancy and the 1ormation Of the plain water system』ed bv the river netwo rk,for fu rther unde rstanding their natu ral and cultural values in river network landscape Eventually various practices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 re in the Ningshao Plain is referenced to discu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 re development of the rive r network system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ersistence of the ,regiona T Eandscap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fhe landscape diversity Of China Key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 re;river network;Ningshae Plain fo rmation evolution;contemporary p ractice l前言 在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扦个环节中, 传统的水利技术及桕fl-'f,j水利文化起肴关键 一, fi, 绍j 原地 域之一。 址代围城市化 眨 最 的作川… 特刖是对于水资源丰iJh'19地区而言, 2宁绍平原河网水系形成的自然条件 如何利川水利L)T发使水得』 J,挽【Xl而为丰, 化瘠而为沃, 得九为重要 近: 的自然条什是河 水系形成的前 被海洋、河流及山脉所也…,宁绍 城是… 宁 、f 化于浙江 尔-Ib[;.北l面杭州 块例时的地 湾,南 会惰、四l』{j、灭台 1…I 4(,西侧的 量f1Ii - x1曲折的【lJ施 响. j:绍平 泊两I ̄J./J ,做分 刊成。J '[…i[r-一r1、} 、 钱塘汀 I导1 i杭嘉湖、r原分俐 、宁绍平原最 三,『匕j卜 、姚江、r 以l,乏 j:波平原4个” 的人 可追溯到7 000 门河姆渡文 用之__ l, ( 1)l 祭个 城[{{ 北【』jl』呈现出LI』地一 J 化,长期以米在自然与人类的 卜 一海洋的台阶式 』.0,这也是日后 宁纠 战为我围最腆 的河 水系平 之 半 发 最为关键的地 采( 2) 一方 , 张诗阳 1990 男, 湖南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在 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中 30083) ZHANG Shi yang who was born in{990 in Hunan is a Ph D 王向菜/1963年生/男/博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I 读博士研究生 国城市景观(j student in the School of Landscape A r chitecture Beijing Fo restry Urwe rsi(y His research focuses 0f]landscape 授、院长 本刊主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f00083) planning and design Chinese u rban landscape(Beijing 1 00083) 通讯作者邮箱(Cortesponding author E rnail) wxr(o)dyla /Research 称炭聚,载从炭渎至练塘,各因事名之,去县五十里。”可见,通航 域社会发展程度不均,各区域由阶段一进入阶段二的时期也不尽相同。运河(炭渎)、陂塘水利(练墉)、矿产地(锡山、炭聚)与生产场 如发展较快的山会平原在东汉时期便开发了鉴湖水利,而如宁波、上虞、 所(练塘旁的冶炼场所)桕互关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平原早期局 萧山等其他地区则在永嘉、安史之乱等 响人门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发 部水网的形成。 受社会发展及区域自然条件的,宁绍平原早期的水利建设以 生后才进入到大型湖泊水利工程的建设时期。 东汉永和五年(140年),会稽郡太守马臻樱合已有的堤塘,在 自然水环境中平原小规模水利开发为主。一方面,早期重返平原的人 南部山麓前兴修了东西两段,约57kn的大型湖堤。湖堤西起西小江(浦 i们对水利水网开发进行了初步探索,掌握了筑堤围塘、水道开凿等水 阳江北流分支),东至曹娥江,汇集南部山区中的36处水源”“l,在山 利技术,为平原未来大规模开发积累了技术经验和一定的物质基础。 麓和湖堤之间形成了面积达206km。的蓄水区域,即鉴湖l 】。由于曹娥 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稀少,平原内外及平原内部自身不同区域间的联 江、西小江均横穿平原北部,并交汇于三江口出海,鉴湖通过数条南 系也不紧密,导致这一时期平原缺乏大规模农业水利开发和通航运河 北向河流与二江连接,从而形成了山地一鉴湖一平原一海洋的平原水 建设的迫切需要。此外,平原北部海潮仍未完全退去,存在大面积汪 系调节系统,并通过由斗门、闸、堰、阴沟组成的涵闸系统实现控制。洋沼泽,客观环境也不利于大面积开发的开展。自然水体在这一时期 鉴湖强大的拦蓄能力基本解决了山会平原的洪水威胁,也储备了大量 的人一地一水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的灌溉用水,同时涵闸系统还能够起到拒成的作用lUl ̄《会稽记》中 记载: “筑塘蓄水高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则泄湖灌田;如 3.2阶段二:湖泊水利主导下河网水系的构建 社会、自然等条件的变化导致了宁绍平原湖泊水利工程建设的兴 水多,则开湖泄田中水入海。”这说明鉴湖修建充分利用了台阶状格 起。第一,由于北方常年战乱,人口开始呈现南迁的趋势。原有以自 局的南北向高差,通过自然的力量实现区域的水资源调节(图4)。 然水体为依托的分散式小型水利设施已经不能满足逐渐增长的平原生 产生活需求。第二.早期的水利建设为平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 萧绍平原东西侧的上虞、萧山地区,则于庸宋年间先后依托现有 山体,兴修了大型的湖泊水利。唐长庆二年(822年),上虞地区兴修 也留下了一批可以整合和利用的堤塘水利。第三,海水到汉朝时期已 经退到北部滨海平原一代,大面积平原陆地的出现为农业水利开发和 城市聚落的建设提供了客观条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宁绍平原各区 3 3由孤丘聚落演变而来的绍兴城,图中卧龙山即为勾践时期的种山 Shaoxing City,which has evolved frOm isolated hill settlements.the Wolong Mountain in 4-1东汉至北宋山会水系示意图(14O一1010年) Shanhui Plain water system fr0m Eastern Han to Northern Song dynasties(1 4 一1 01 0 4—2鉴湖水利系统剖面示意图 A section of Lake Chien—hu water consewancy system this picture is the Zhong Mountain in Goujian period 91 研究/ 和、、 可m 代所形洲小 枷 从 =三代汁 …一一~~一一一一一92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5 一~一 一 一一一一一6 7 /Research 8嘉靖(1357年)之后山会水系示意图 Shanhui Plain water system after Jiajing Period(1 357) 也已经基本形成,海塘的石塘化和连续化为 东运河宁绍平原段西起钱塘江,东接余姚江,平原的农业水利开发提供了良好和稳定的自 途径绍兴,连接了南宋的都城临安与重要的 然环境 I。其三,由于南宋时期国家南北割裂, 港口城市宁波。同时由于多水的环境,运河 东西横穿宁绍平原的浙东运河和北部太湖平 也成为平原内部水路交通的枢纽。因此,浙东 原上的江南运河一起成为南宋的生命线,而 运河极大地带动了平原整体运河网络的形成。东部的宁波在当时已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其实,塘浦圩田的开发与运河的开凿并不是 这使得平原的水运得到重视,从而促进了平 相互孤立的,而大部分水网恰好既承担灌溉, 原整体通航运河体系的发展。 也承担运输的功能。正是依托塘浦系统和运 8 在这一背景下,湖泊水利主导下的平原 河体系,更加密集的服务于精耕细作的水网 水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首先,湖泊 格局在平原逐渐成熟。 本身的布局形式不利于高密度的狴体农业开 湖泊水利工程能够在山洪海潮来临之时 本原因在于人一地一水关系之间的变化,主 发,原有的湖泊水利大都靠近南部山区,而 提供水储蓄空间,也能够在旱灾时为平原储蓄 要受到社会与自然环境2个层面的影响。社 那些离湖泊较远的地区则不易被灌溉。其次, 灌溉用水。当大量湖泊遭到围垦.这些功能便 会层面包含国家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和区域自 身社会的发展程度,而自然环境层面则主要 随着人口增长,湖泊水利主导下的粗放式河网 被转移到河网水系之上。因此,河网水系对碘、布局不利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同时, 闸、堰、坝等组成的水利控制系统提出了更 受到台阶状地理格局以及海退带来的环境变 化的影响。平原水系格局的形成与演变,从 由于湖岸周边的森林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湖 高的要求,其中禊、闸多置于入海、入江口, 泊淤积严重,蓄水能力降低,而海水退去后 起到蓄淡御咸、泄洪排涝的功能,而堰坝则 地理空间上来说,经历了由南部孤丘地区逐 在平原北部区域通过疏浚整理形成了新的河 多替代原有的湖泊水利,起到引水之用。如 渐向北部平原发展,最终实现平原整体水网 湖网络,加之海塘的修建更使得北部平原广 明代绍兴地区兴修的新三江闸,便切断了西 分布的过程;从功能上来说,由最初局部生活、大地区“蓄淡灌溉”成为现实,这也降低了 小江的入海口,解决了海潮溯江倒灌的问题, 农业用水的供应,发展到调节平原整体水环 对原有湖泊水利的依赖。最后,人口的迅速 最终消除了1 400多年西小江水患的不利影 境、漕运、交通等多样化功能;从水系形式 (图8)。而宁波平原南部的它山堰,由 上来说,经历了由自然水环境中的平原小规 增加需要大量新的高质量耕地,而湖泊占据 响”了大量土地,这些土地本身地势较高,并靠近 于能蓄淡拒成,占地面积又小,得以一直保留 模水利开发到湖泊水利主导下的河网水系开 水源,适合农业的发展,所以人类开始围垦湖 至今,在广德湖废弃后成为宁波平原西部地 发,再到最终整体河网水系的转变3个阶段 泊,与水争地。自宋以后,鉴湖、湘湖、夏 区和州城的主要水源。历史时期,平原水网 (表1)。此外,由于平原各区域的社会与自 盖湖、广德湖等湖泊逐步遭到围垦,几经反复, 系统很大程度受到封建统治的影响,灌溉和 然环境存在差异,在某些历史时期平原各区 最终被农田所取代。宁绍平原由河网水系主 漕运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部分时期朝廷为 域间存在着不同阶段并存的情况,但对于绝 导的整体水系格局逐渐形成。 了贪图漕运的便利,毁坏了许多重要的堰闸, 大多数区域而言,都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逐 步演替的过程。 河网水系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农业水利的 使河网失去控制。 开发和运河的开凿。从农业水利开发方面看, 由于湖泊特殊的调蓄功能和生态效益, 4宁绍平原河网水系格局下的区域 塘浦圩田为主,无论是围垦湖泊,还是拓荒北 着部分的湖泊。同时,由于社会对于圩田与 景观 部的滩涂,均是先在水中修塘筑浦,形成河道, 治水、灌溉与漕运之间的争论一直存在,平 再依托河道于两侧分出圩田。因此,成河和 原河网水系仍然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成田是一体化的过程。从运河开凿方面看, 宁绍平原河网水系格局下的区域景观由 自然景观、乡土景观和城市景观相互替加、 演变而成。 宁绍平原多水环境中的农业耕种模式一直以 河网水系格局主导下的平原水系中仍然保留 3.4宁绍平原河网水系格局演变机制 宁绍平原河网水系格局形成与演变的根 浙东运河在南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浙 多水的自然景观是乡土景观和城市景观 研究, 表1宁绍平原河网水系演变概况 Tab.1 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river network in Ningshao Plain ‘ 永和五年(140年):会稽太守马臻筑鉴湖.湖周约160km,灌田9 000余顷; 东汉时期(25—22O年):慈溪筑汉陂、杜湖、白洋湖,上虞筑白马湖、上妃湖,绍兴筑回涌湖等 西晋永熙至永兴年问(290--306年):会稽内史贺循疏凿今浙东运河之西段; …… 南部山麓周 :== ‘ 、 人一水一地总 东汉至唐 体上处于相对 隋大业六年(610年):南北大运河全线贯通; 唐开元十年(722年):会稽县增修海塘百余里,习称东江塘; 唐开元年间(7l3—741年):郧县(今鄞县)县令王元纬于县南置小江湖,溉田800顷: 湖泊水利主 边湖泊水利 == : 导下的平原 引导下的平 4- 均衡的状态 水系构建 原南部区域 :’ := 开发 二 … …~ 唐天宝二年(743年):郧县令陆南金开广西湖(今东钱湖),溉田500顷。 唐大历八年(773年):郧县令储仙舟于县西开拓广德湖。溉田400顷; 长庆二年年(822年):上虞县西北五乡之民割田公筑夏盖湖,溉田约l4万亩; 唐大和七年(833年):郧县令王元玮创建它山堰,使外江内河旱、涝合理分流,起到引水排洪, 阻成蓄淡。溉田数千顷.供水至州城的作用 北宋至清 笺筹 导地位 形成 体开发 通航、黧 漕运 ; 南宋宝枯年间(1253—1258年):沿海制置使判庆元府(今宁波市)吴潜于府城平桥南立水则, /Research 技 1 条 、 址典 的¨=m 观区域,…水利系统、 m系统fI1 潜系统缃成、j IljI水利系统1 仪仪用于满 牛 生活的 刚水 *求,- 是划分、} umI_)<=域 f:会r『L庀f10 志,巾 f『叫水系划分_产: 门“””世-,p.-., ̄i.t、- ; 《j 础I'14j乡土社会l 兀 的研究c 、} 原㈨0 芙于 绍 lX:J J_田 观 俸系大致做分为孤.} 聚 体系、 堰聚溶体 系』乏 港 体系3种 J 其中塘堰 依赖湖墉、海 等水利 施发 港柴 则址'=f}f 涮jjf【-lJ]h-,M火排列,址。、卜JhLq, ̄:ti要的柴 类, 巍、侯晓 等I ’“I学荷埘 :纠、 原圩旧景观h 态、功能 仃较为 的研究, {训: 做m 河H水系格局埘城市 见的 响体删 城市选址、城iir 局干几城 市卒川 彩个尺度合 J城市选址_f『iIJJ l≮城成熟;i,1-I ̄4水系的形战, 兴 ft j 浙尔运 ( 洲湖堤)的 {l『Jt、 、 ,义处弛台阶式格¨中I川 过渡带, 交迎运输、资源获取 城市 个等订In 5具箭得 灭蚀f 0优坍,稳定的城址他得 兴战为 II【}4 殳 悠久的城『 之一 波 城昕存的三iI:【j地【{,Ⅲ址 j:波 I 河网水系lfJ勺JIt , 门: 六 州‘交“_j=此,甜蕊rf!Jd ̄q的水运交迎_干『『m 卅海nn勺优 条件, 波从 代 始他战为I…I ±为币 的海外 埸港r1之一时城市格 局 f『圳于传统I㈧1 m J戈形制 {】r城』 } 的特徊:,绍必 等行政 }Jl拘I r(t:M 城一由: J 城 Ii丁的西 , 府山而建的越 i【Illj ̄/J,,城 昕征这一布局 可以防 、卜原水忠时 政巾心的侵袭,义『 据制高 、他 r对城i 、、 的 制,阳时府1』J还能够提供优荚『1 i然环境 皮州城阳南部作为城I 抨水没施的』1洲.且亘过疏浚i,tJ]?l 1 』建以柳、 盼『_ll『=、. 蓉、葡化、忪、竹等恤物僚观为土题的1(1个岛屿 ’,优 美的环境他得户j湖成为城1 i三要的公共外放 间,也吸rjI J 爻人雅上 在此柴 .建 书院.州城的 南部…此成为城市 的文化休闲区. .f :波州城外尔部的 大则址区域乃jj个国m 的水运贸 枢纽, 市啪饥缃fI】商户存州城尔 集,使 I)(=域成为城市t嘤的工商、『『, 对 怵n{J城d] ̄-':l'nJ-rl, , 史时』9J的 兴、宁波等城『f,揶修筑有 与 边水系十H接的护城 ,护城河连丑亘城lJ、J运河,缃成城i1Yl 交通 架( 9) 运河与城  ̄z』j1,-道之问则形成一 埘街、前街后}l1『成一街一 等彩种一 Ⅱ模式( 10) 1司时,包括Jlj洲、府LII 内的水休、桥梁、 水埠、水 水 粜』乏周边依水而 i I勺民居、寺 、 胜等则 0 】叫营业J 城市内外柯 :驳系的水 城市 观体系( 11) 河 水系是人I: 响 战的【 1然系统,也足连接I 1然 人类}土 会的 介『目此, 水系 造』,[fj} t然、乡土和城市桐融合的独特 的 域景 一河两街多见于集镇 前街后河多见于商业街区 一河一街多见于居住街区 10 水网元素作为水网城 Water netwo,k elem ̄ water network cIfies 95 研究/ 6宁绍平原河网水系的Jxl景同林实践 与思考 J 对 网水系、 城蛙规f“城市发 入的研究,我们以 精 中小规划波 践为 f¨ 活 t顷n0{址fl’ffI J城市 J f10_1.‘持续 l Lf 『m ,包 J 洲汀ft的愀 、』 :状洲 的 护 j 新转他 城} g 所以硬 通 6.1历史湖 的恢复:,:I=1=【【Ii抖1湖 J tilli‘t_l InH湖址此术叫 介,尝i. 越过水_“J水系I 门 护、恢矩、 筑的一个 Ⅲ 转他 于段,史 地城。士灿 维护r 延续、 陂 人I 1 断增』Jll造心人地 的突…。 12 13 14 致湘湖被不断围 ,其命运与宁绍 原上的 15、16)。 蚕食的湖面,拓宽湖而、整理水系、疏通水网、 保护避塘,更新村庄并转换为新的服务没施, 保留圩田并『赋予每片圩田新的使用、景观和 许多陂湖一样,而积一直在缩小,到民囤以后, 6-2现状湖泊的保护与更新:绍兴镜湖 湘湖更开始了全方位的围爆,湖泊最终=『『Ij失。 镜湖曾名狭搽湖,水域而积约2.4km , 上J会平原上第一大湖。镜湖是古鉴湖 生态功能,建立多样的动值物栖息地,使得 在湘湖被围垦的过程中,水陆之间的比例越 是目前I来越失衡,历史上萧山腹地的农田排灌时常 围 后残留的湖泊,它为用边区域的农田提 镜湖的水网体系得以疏迎完善、水质得到改 遇到 难,洪涝灾害频繁。 供灌溉用水,也与其他河网水系一起承担着 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提升。规划使镜 湖独特的地域景观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续, 2000年,城市规划确定围绕古湘湖规划 水利调节的作用。 建设湘湖新城。当时湘湖已荡然无存,取而代 镜湖及其周边地区具有典型的宁绍平原 同时又将镜湖融合在新城的发展之中(图 17、18)。 之的是农田、苗Ⅲ、砖瓦厂等企业和一些村落 河网水系特征,是一个保存较好的由河网、 建筑, 在2004年开始的湘湖恢复规划和没计 陂湖、防波避塘、圩田和村落单元组成的景 63河道的更新转换与城市整合:宁波后 中,设汁师以尽撤恢复湘湖在 国以前的自然 观单元。城市规划中将以镜湖为核心,建立 塘河与中塘河(东乡)、杭g'l'ldt塘河 状况为目标,最终恢复了5kin 的水域。广阔 镜湖新城,而镜湖将成为未来新城湿地公园, 的湖晰与周尉的1 L』体、村庄、农田融合在一起, 成为新城的绿心。 再现了湘湖的历史面貌。恢复的湘湖仍然具 “三门:六塘河”构成了宁波 原河网水 系的总体框架,后塘河与中塘河(东乡)便 .其中 在镜湖湿地公园的规划中.设计师视公 是 原东部的两条主要的结构性水系.J麓前三溪汇流之处, 有薷水调洪的功能,同时义将钱塘汀、浦 江、 园为宁绍半原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充分研究 后塘河源白 原东部L【周尉的山峦水系、萧山城和未来的湘湖新城整 了景观的历史和演变、水网的结构,区域环 是鄞东北部引流、灌溉、航运的主要河道。 合在一起,完善了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并 境与绍兴城市的关联,规划依据宁绍平原河 中塘河(东乡)则源门东钱湖莫枝堰下注之水, 圳水系的特征.通过恢复部分被农田和鱼塘 是古代鄞东最主要的引水、灌溉水源,同时也 且为r术来城市发展奠定了生态安全的綦础(图 『15 5—1规划前场地用性质图,可见湘湖已完全消失 Land usage map before planning 5—2湘湖规划总平面图 The general plan of Lake Xiang-hu 97 研究/ 一臌川 黼 一, 一一战 ,一 嘲一一义 =一孵删 ~一日皑兰一 删 潞一一 一一一川~一删将 肼 一一一 ~ 地 衔m洪管川 、i川 小气候、城Ii 越 助能;保 行 祈J呖地_1l符 史 , .汁以JXI…la]、- 林为r段.将 质艟的 『 然环境f』l入城m,包 构 迕0{lJ,Jfq ̄色生态 道, 暇 悱城l 滨水-I:收 川,建立河 丛可亲近 造返 J 他 河流迁『匕 以 仔并 续( 划存延续 19) 毗J 暇系的绿位轴线,肜 l『刚史化的同l¨,迎过 流与城『j:波术、求城li 斩的功能以 定 旧水岸f¨l L箭多m体验 近 游线, 技 _f】』l勺定位。f Jlit",i,i/ 仃 三 八 埂 j 他, I态廊道一起,北¨ 成小米 £水城 的祈框 ,l匕 河是位J 机州l1f高 中 n,J一祭 l 1 尔的人工 ,址城iir水 的币 Ⅲ战 分,也址贫穿滨 i:IKi 门 连续带状火。 }J 发汁}J【‘]匝点址北 段个K 5.3kin j 逝…十城市道路 刊 、川地 尔、rtJ 丛 . 术n0 刨r『1.北 将址滨 、 _/J能连接转换的核心 、 ,也将足滨 』 饥州市 强的绿 。|态 道 一一一一~一斟一 麒 一一一16 忤一17 18 河文化,flJ川河流肢用边 推动城『 发展. 确保河道 境、孔会价11lI' 济增长的 发展( 20) 一一姚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 贼/Research 1 9保留并更新场地中各历史时期的典型元素 To retain and update the typical elements of each historical period on site 20北塘河分区设计平面圈 Partial design plan of Canal beitang 19 注释: ①图1、图2、图4-2、图7、图1O为作者自绘;图3引自 二十五年(1936年)《会稽县志》:图4—1引自参考 [6】林蔚文百越民族的农业生产(续)[J]农业考古. 2003(3):211—217 Hu(Lake)and the P rospects in Its Development【J】 Geographical Research,1 988,7(4)32—39 Lin Weiwe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f the Baiyue Nation[J] AgriculturalArchaeology 2003(3):211・217 [1 4]斯波义信,胡德芬(2):220—248 《湘湖水利志》和《湘湖考略》—— 文献【11】:图5改绘自参考文献【12】:图6改绘自参考文 献【14】:图8改绘自参考文献[11】:图9改绘自乾隆《鄞 县志》:图11-1、11・2、图12中的历史照片引白哲夫主编《宁 波旧影》:图11—3、11-4、图12中今日照片、图14为作 者拍摄;图13引自Google Earth:图15-20由北京多义 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提供。 浙江省萧山县湘湖水利始末【J】_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5 Yoshinobu Shiba.Hu Defen.Lake Xiang,hu Water Resources and Research About Lake Xiang.,7£,——lhe Explo ration of Water C0nse rvancv in Lake Xiang.hu. 【7】陈桥驿越文化与水环境[J】浙江学刊,1994(2): 96-99 Chen Qiaoyi Yue CuItu re and Water EnvironmentfJ1.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1.1994(2):96—99 【8】林华东.越国富中大塘和吴塘小考[J]浙江学刊.1988 (6):122—123 Lin Huadong An Exploration of the Fuzh0ngdatang and Xiaoshan County.Zhejiang Province[J]Journal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1985(2):220—248 [15】陆敏珍.唐宋时期宁波地区水利事业述论[J】中国社会 经济史研究,2004(2):58—65 Lu Minzhen.The Review of Ningbo Water Resources in ②表1为作者整理自佚名浙江省水利志[M].中华书局.1998. the Wutang of Yue State[J】.Zhejiang Academic Journa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吴良铺中国人居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1988(6):122—123 f9】陈桥驿.《浙东运河史》序【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2):1-4. Chen Qiaoyi A Preface to the History of the Canal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J] 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2004(2)58—65. Wu Liangyong History of Chinese Human Settlements[M] 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Building Press 201 4 [2]陈桥驿,吕以春,乐祖谋论历史时期宁绍平原的湖泊 演变[J]地理研究,1984(3):29・43 Chen Qiaoyi.Lv Yichun,Yue Zumou,On the Lacustrine Fluctuation in the Regions of Ningbo—Shaoxing Plain in [16】陈鹏儿绍兴平原现代河网水系形成的探讨[J]浙江水 利科技,1981(4):21—34 Chert Penger.The Formation of Modern River Network in East Zhejiang[J]Jou rnal of Zhe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 2009(2):1—4 [10](南宋)王十朋出版社,1998 《王十朋合集》[M】上海:上海古籍 Shaoxing Plain[J]Zhejiang Hydrotechnics.1981(4):21-34 [17】郭巍,侯晓蕾筑塘 围垦和定居——萧绍圩区圩田 景观分析[J】中国园林,2016(7):41—48 Guo Wei.Hou Xiaolei Dyke,Reclamation and Settlement- Landscape Architectu ral Analysis of Polder Landscape (Southern Song)Wang Shipeng.Complete Works of Wang Historical Periods[J]Geographical Research,1984(3):29-43 【3】李可可,谌洁.河姆渡遗址史前水文化探讨[J].中国水利, 2007(5):52—55 U Keke,Chen Jie Exploration of Water Culture of Hemudu Sites Shipeng[M]Shanghai:Shanghai Ancient Book Press.1998 [11】陈桥驿古代鉴湖兴废与山会平原农田水利[J]地理学 报,1962(3):188—202 Chen Qiaoyi The Ancient Lake Chien—hu with Special Regard to Its Role in the Ag ricultu re of the Shan—hwei in Xiaoshao Region[J】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6(7):41—48 in Prehistoric Age[J]China Water Resources,2007(5):52—55. [18】侯晓蕾.郭巍圩田景观研究形态、功能及影响探讨[J] 风景园林,2015(6):123—128, Hou Xiaolei,Guo Wei.Polder Landscape Study:Discussion 【4】陈桥驿.历史时期绍兴地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J]地理 学报,1980(1):14・23 Chen Qiaoyi Fo 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lain[J]Acta Geographica Sinica.1962(3):188—202 [1 2]王卫.历史时期夏盖湖之因革演变研究[D】上海:上 海师范大学,2013 Wang Wei The Evolution of the Lake Xiagai—hu in the Historical on Form.Function and Impact[J]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5(6】:123—128 Settlements of Shaoxing Area in Historical Periods[J]Acta Geographica Sinica.1980(1):14—23 Period[D]Shanghai:Shanghai Normal Universiyt,201 3 【19]张津.乾道四明图经【M】北京:中华书局.1990 Zhang Jin Qiandaosiming Tujing[M].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990 【5】俞福海宁波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 Yu Fuhai Annals of Ningbo[M]Beijing:Zhonghua Book Company,1 995 [13]侯慧 湘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前景[J]地理研究, 1988,7(4):32—39. Hou Huili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Xiang (编辑/邵珊珊)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