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让我们更幸福

如何让我们更幸福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幸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紧张忙绿的工作中,变得烦躁,缺乏安全感,没有幸福感。即使现在的人物质财务在不断的堆积,但是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幸福。有些奋斗中的年轻人,像现在的蚁族,生活的很艰苦,工作的时候也很艰苦,很无奈,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以为,他们这样辛勤的工作,等到他们哪天经过拼命的工作,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物质财富,他们会过得很幸福。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那些现在家财万贯的人真的很幸福吗?他们真的如外界人看到的这么潇洒,幸福吗?其实事实正好相反,有钱人的压力更大,他们比平常人更有压力,他们的欲望也比一般人更多。诚然,通过奋斗得来的物质财富,会让你开心一阵,但是,紧接着而来的呢?如果你是一个小助理,被升职成为一个主管,你当然会很开心,你会觉得这么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几年废寝忘食的工作,这几年尽力讨好上司,这几年被批评,被挨骂都是值得的,你会想到现在终于升级成主管,工资也会变高。这些当然会让你变得很高兴。可是,高兴过后呢?麻烦会接踵而来,会有更多责任压在你身上,你每天会变得更忙,你会失去更多自由的时间,你用来陪伴家人、朋友的时间会越来越少,甚至你的以前的朋友由于你的忙绿,会慢慢你离而去。当然,你可以用一种想法来安慰自己,没关系,我要继续奋斗,从主管变成经理,变成经理之后,自己的这种烦躁会过去的。于是你又开始继续当助理时那种拼命干活的干劲,拼命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尽管生活、人际一团糟,你还是会继续拼命三郎似的向前冲击。然后你会很累,但是你会安慰自己,等做到经理的位置的时候,我就会幸福了。但是等你做到经理的时候,你就真的会幸福吗?经理上面还有总经理呢。

我有一个在东琳五金的朋友,他也是从小小的业务员做起,当业务员的时候,他拼命的跑业务,期待着自己的业务攀升,然后成为自己部门的主管,在跑业务的时候,他受尽冷眼,嘲讽,有时候生活、工作一团糟,但是他觉得自己如果变成主管之后,他就会改变这一切。前不久,他升职了,成为了自己部门的主管,那天他相当的开心,他找了我,以及我的家人,还有他其他的好朋友,一起去吃饭,他喝了很多酒,我们都很开心,酒过三巡,他突然哭了,他抱住我们说:“兄弟,今天我真的很开心,可是,我发现现在似乎并没有我当初想象的这么快乐,我发现达成目标,并不能真正让自己变得幸福。”是的,当初那个你日夜追逐的

目标,甚至是你为之忍辱负重的目标,等真正到达后,诚然,你会开心一段时间,但是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这并没有你当初想象的这么幸福。

就好像你去爬上,当你站在山脚下的时候,你仰望巍峨的山顶,你会想象当你爬上去的时候,你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于是你励志要爬上那座山顶,你不停的仰望这山顶,拼命的往山顶进发。终于有一天,你爬上了山顶。可是事实是什么呢?当然,确实有一种征服的快感,但是你却并没有看到自己曾经在山脚下所想象的美景,有的只是山下的一点轮廓。树木花草已经变得如蚂蚁般渺小。除了这些,还有的就是更高的山顶。这时候你就会有所失望,甚至是痛苦。很多人会因此自暴自弃,永远的停留在这个山顶上哀怨叹息,有的甚至会往山下走去。当然也有很多有志青年,他们或许认为自己还没有爬上真是的山顶,于是他们向着更高的山顶进发,于是悲剧可能会再度上演。

看到这些评论,我们是不是就不去追逐自己心中的理想,一直做一个平庸的人?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我们当然要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向前。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问题只是该如何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沉浸在幸福之中。让我们人生之路的每一步充满幸福感。

很多人都在问:人生的意义在于什么,很多著名的人都表达过自己的想法。巴金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这是高尚的选择。也有人说人生何其短暂,还不抓紧享乐,虽然这种观点被很多人所不耻,但事实证明,现今的很多人都是以这个价值观在践行自己的人生。老子说人的一生在于无为。要沉浸在自己的内心,和周围的人老死不相往来,对金钱名利视之如粪土。佛家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普渡众生,皈依佛门,其实这和道家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佛家似乎多了一点慈悲,多了一些无私。而我深刻的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这也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的观点。

那根本的问题出现了;那该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幸福呢?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我会慢慢道来……。

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幸福(二)

昨天我们说到现在很多人被焦躁、抑郁压抑得越来越不幸福。我们的人生变得只是不停得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进,到达了之后,又继续向另外一个目标前进,尽管在达到目标之前,我们会背负着各种压力,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人们在达到目标之后会得到短暂的快乐,但是实现目标之前却处于长期的抑郁、烦躁,这样的人生不会是幸福的。所以我们需要让自己的人生快乐起来。但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的人生幸福起来。

说道这里,我还是想用我那个在东琳五金工作的朋友的例子说起。我朋友从小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个称呼是什么意思呢?小时候,爸妈在训我们的时候,从来都是拿别人的孩子跟我们做对比。“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成绩优秀”,“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又懂事又听话”。所以他从小就生活在荣誉的光环下。从小到大,他从来都是在班级里做班干部的,由于他体育很优秀,曾经代表过市里获得过省里的奖项。他人也长得很帅气,初中以后,就有很多女孩把他当作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大学毕业后,他也很顺利的得到苏州最大五金批发超市的聘用书。他的人生似乎到现在一直很顺利。

但是有一天,他告诉我,他过的不幸福。那时候我就很纳闷了,他几乎得到了所有他在这个年龄可以得到的,优秀的才华、待遇和前途都不错的工作、漂亮的女朋友,那为什么还是不幸福呢?难道幸福不是指这些吗?

于是我开始研究所谓的心理学,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了一本介绍积极心理学的书籍,我就开始探索关于幸福的问题。

在我的研究过程我,我发现自己变得幸福了。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在我身边的人其实都认为我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他们觉得幸福的人应该一个看起来活泼开朗,整天嘻嘻哈哈的人。但我却不是这样的一个人,我有时候很沉默寡言,有时候甚至半天不说话,看着朋友门谈天说地。所以说,积极心理学一种知识,它是一种认知,它是一种内心的力量。

在网上,我看到很多国家的很多大学,都开设了这门课程,最著名的要数哈佛大学,据说这门课程已经变成了哈佛师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我很建议我们中国的大学也能引进这样的一门可能,可以让我们的大学生从激烈、严酷的竞争中,得到一份力量,一种可以抗击日益强烈的社会压力和内心的空虚的力量。我在大

学的时候,我们学院也开设过一门叫幸福心理学的课程,只是我们只是他它当作一门可有可无的选修课,甚至还出现了那句所谓的:大学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口号。其实这不能怪我们的大学生,我们国内大学的学习气氛还待提高,其实这方面我们的大学老师应该做出表率。拿我大学的一些课程来说吧,课前本打算要好好,但是老师上着上着,我们就没兴趣听了,有些老师的讲课水平真的很糟糕,他们只是一味的照着他们事先做好的ppt读着,所谓的备课也就是在自己的备课本子上随意的将教材的大纲抄一下而已,有的甚至相互“借鉴”。我不否认大学教师的知识水平,但是作为一个好的教师,除了够格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自己课程的趣味性。美国高等院校的老师的知识水平没有人怀疑的吧,但他们上课之前,会和三四位,有的甚至是六七位助教一起备三四次课,而且每一个助教都会负责几个学生小组的课后学习,跟踪协助学生的课后问答。在中国可能这样的教学模式还没有条件到底,但是希望我们能今我们最大努力去完善他。

好了,话题又扯远了,为什么有这么多国家的大学、咨询机构会开设这门课程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是有用的。据哈佛大学的同学描述,每当学生门上完积极心理学这门课,他们都是迈着春天的步伐走出教室的,可见积极心理学的是一种让心灵强大起来的有效的力量。

为什么积极心理学会这么受人欢迎,它还有另外一个因素。现在有很多书籍来教授大家如何成功,如何让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比如《成功的三大要素》,《促使幸福的五件事》,但是这些书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这些书很空洞,没有多少实质的内容,比如让人要自信,这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些书籍并没有说自信促使人的原理是什么,这些书籍普遍没有理论的支持,似乎就像喊口号似的让你去接受他的理论,你看完这些书,刚开始你可能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自己内心激动不已,制定了各种各样伟大的计划,让自己变得自信。可几天后呢?你很快就会把这些事情忘记。生活依旧那么随意,已经很有勇气去践行那些计划,遇到不敢做的事情,还是依旧和以往一样,没有自信。

与此相对的书籍,就是那些学术性的书籍,那些论文、那些学术报告,内容都是科学家门努力经过各种实验得出来的,结论绝对具有权威性。这些理论成功绝对是我们人类的财富,但是,有多少人会去看这些文章呢?人数根本少之又少,

有权威部门粗略估计,每一篇学术结论,看的人几乎不会超过十个。除了那些学者、教授,谁会去看这写晦涩难懂的文章。

所以,积极心理学就在这基础上诞生了,它的任务是构建一座桥梁,一座架在学术和通俗之间的桥梁。将晦涩难懂的学术文章和通俗易懂的常识所结核。积极心理学由两个方面构成,有学术方面专业的知识,当我们了解这些原理之后,我要将这些原理运用与生活之中。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如果你们愿意去感受积极心理学的伟大力量,那就请你们在看完一个个原理之后,安静的反思一下,反思下你们的生活是不是这样的,反思下这些原理可不可以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其实安静是学习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现在很多大学的课程,只是一味的将知识灌输到学生们的脑海中,也不管他们是否接受,老师更是不负责任的认为,我已经将知识教授了,接不接受完全是学生们的事。学生们的自觉程度总不是那么高,所以导致搞笑学生普遍觉得无所事事,感到空虚。一个负责的老师,不止要将只是传播,更重要的事让知识进入学生的脑海,将知识变成学生们的。所以安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有人做过如下的实验,把老鼠放在一个迷宫中,这时候,老鼠会慌乱的四处乱跑,经过测试,老鼠的大脑处于很混乱的状态,辨知能力很差,但当老鼠出了迷宫,让它安静一会,研究发现它的大脑处于很好的学习水平,反复几次,老鼠就能顺利的通过迷宫。研究发现,重复是一直很好的学习机制,可以让人得到更好的学习。安静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内省机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以我建议大家冲动之后,可以让克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冷静一会,接着你就会发现自己会为刚刚的冲动感到很幼稚。

美洲的印第安人,有一种安静文化。他们会静坐在一起,一声不发,感受安静带来的和谐,宁静的气氛,他们会坐着,微笑的看着身边的切,让心灵得到宁静。而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却做出了和印第安人截然不同的事情。当我们安静下来的时候,我们会觉得不适,我们会想方设法打破这种气氛,这种事情特别是在恋爱这方面得到体现。特别是刚刚谈恋爱的情侣,追求者,一般都是男的一方,会想尽各种方法去找话题。以前我谈恋爱的时候,我也是会想法设法去寻找话题。不过我们为什么不能牵着对方的手,安静的漫步在路上,沐浴月光,感受宁静呢?

这里我本来想说一下,积极心理学的诞生的,但是,我们不是在做学术研究,

这只是本人闲来无事劣作,大家想了解的话,尽可以去查查资料。我只简单的说说:积极心理学被称为第三势力。那其他第一、第二势力是什么呢?第一势力被称为: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是:华生。他主张人如同一个个在桌球桌面上的桌球,被其他的“桌球”撞击,然后远动。主张人就是一直被荣誉、金钱驱逐左右着。第二势力被成为精神分析学,代表人物是佛洛依德等人,他们认为精神的力量可以驱动我们的人生。第一第二势力其实和马克思主义中所谓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类同。而积极心理学被称为第三势力,但是它还不成熟,主要是它的认识论还不够充足,以及缺少方,这就使得它还没有被主流所接受。

那我们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呢?我们来想象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容器,我们从小到大,会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会把我们的大脑这个容器填的满满的。但是这么多知识、信息、数据是不足够的,它们并不能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那我们所要做的是什么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改变我们大脑的形状,也就是改变我们大脑的容积。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你去参加考试,你希望自己可以考到班级里的前三名,但是事实却并不如此,你指考到了班级里的第十名。这是时候,信息已经灌输到你的大脑里了,你期待的前三名,而事实上你却只是第十名。这时候我们的大脑就有两种不同的认知。第一:我失败了,我没有达成目标,于是你变得很抑郁,你感觉自己很失败。但是还有另外一种认知:虽然我考到了第十名,我失败了,但是我了解到了我的不足,我可以从失败中获取教训,你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又高涨着信心,继续自己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你的不足后,可改正的地方后,你的学习更有动力了。如何让我们对生活更积极,那就看我们如何去改变我们大脑的形状了。

我们可以更明了总结为:不同的生活状态和不同的生活心态决定了我们自己是否幸福。快乐是由我们的精神状态决定的,而非我们的银行存款或者其他。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潜能,我们缺少的是如何去发掘这种潜能。

有人问《大卫》的作者--米开朗基罗,你是如何创造出了如此伟大的作品。米开朗基罗回答说:“我去了采石场,找到了一块石头,用我的凿子,一块一块凿去那些多余的石头,于是我的作品诞生了”。是的,我们的人生也需要这样子,我们本来就是一块顽石,生来的时候,我们一无是处,我们的成长就是要去凿出我们身上多余的东西,凿去我们的恐惧,凿去的对事物的消极面,甚至凿去我们

对胜利的恐惧,因为有些人会恐惧胜利,但又有时候,获胜欲会禁锢我们的才能和潜力。有人说:“做减法能让灵魂成长的更快”。

任何成功都不会有快速见效的方法,我们想要达到我们的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去实践,在经历了起起落落之后,我们才会达到真真的终点,一个成功者的人生,总是如k线图一样起起落落,没有人的人生会一帆风顺,但是他们的人生轨迹却是永远向上的。

还是那句话,我们正变得越来越抑郁,我们的社会在在发展,我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诚然,知识的非常有用的,但这些确实还不够,我们更需要去改变我们大脑容器的形状,我们要改变思想,其实我们有很多很好的方法去实现,比如冥想,比如学会感恩。希望大家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是让我们的万千学子去学会追求金钱、荣誉。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帮助我们的学生完成个人的自我实现,帮助一个人更好的成为一个人,一个拥有七情六欲,一个现实、真诚的人。我们需要凿去我们的束缚,让心灵得到真正的自由。

我们需要拥有开放的心态,我们需要更多去问问题,因为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这也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我们不停的发问。有人调查过,那些成功的MBA学员,研究他们的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后来研究者发现了所有成功者身上几乎有两个相同的因素。一个是他们无比的自信,在做事情的时候,他们就认为自己可以完成。第二个就是他们喜欢问问题。一个成功的人,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人。我们人生应该是问号多于句号的。

但我们也要学会问好的问题,有人会问:我幸不幸福。其实幸福是一个连续体,回答是与不是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也会出现,比如:我是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是不是一个好职员。其实这样的问题是无意义的,这样的问题一点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该问的问题应该是这样的:我们如何变得更幸福。这样才能发挥我们的智力,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最后我想说,无论什么时候,我们要怀着接受的心态来接受这个世界。我们要接受差异,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发展。

如何让我们更幸福(三)

积极心理学不是为了那些不开心的人而准备的,它的功能并不仅仅是将那些不快乐的人从悲伤的深渊挽救出来。它是为了所有人,无论你是否快乐。如果你是一个悲观的人,每天都被忧郁、烦躁占领着自己的神经,积极的心理能让你摆脱这种困境。而如果你是一个平常的人,一天不悲不喜,那积极的心理能让你变得快乐。当然,如果你是一个乐观的人,每天都觉得世界是如此的美好,那积极的心理会让你变得更开心,更幸福,至少也会让你保持这样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不必像其他我们所接触的课程那样,要让我们费劲脑细胞,才能领会它的深意,它的精髓,积极的心理是融入我们的生活的,只要你用心生活,用心体会,你就会领悟它的美妙和作用。

可能在这里,以后你会接触很多观点,你会认同很多观点,你会和我的某几个观点发生共鸣。但是,你也有可能会否定我几个观点,那完全是正常的,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你的。我们要了解合适的重要性,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只要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是吗?如果我的观点引起了你的不满或者甚至是愤怒,那你完全可以忽略它,这只能证明这个观点并不适合你自己,但你并不能否认它是错误的是吗?我们需要学会主动的去接受一些知识,一些适合自己的知识。

这里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关于积极面研究的问题。大家去搜索下焦虑、烦躁、愤懑等消极面的关键词,你们会发现,搜索所得到的结果将得到数以百万计的搜索结果。而你们去搜索诸如:快乐,幸福这样的关键词,所搜索的到的结果就远远没有消极面的关键词多。有人专门做过这样的统计:研究消极面的学术文章和研究积极面的学术文章的比例是21:1。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认为我们要解决焦虑、烦躁的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研究他们,于是他们就针对这样的关键词不停在问问题,在研究,在探讨。企图通过研究他们而解决他们。可是事实怎么样了呢?焦虑和烦躁的问题有变得缓解吗?其实事实证明,焦虑、烦躁等问题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的缓解,而且变得更严重了,全球的自杀率在每年不停的增长。在我们中国,这个问题其实更严重,随便打开一个网站,几乎都能看到人们对生活的抱怨,对的不满,诚然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但也至少能说明,心理学家这么多年对焦虑、烦躁的研究根本没有起

到任何作用。心理学家不停的在研究人类的消极面,向我们展示着人类的短处,研究我们的黑暗面,让我们知道我们是多么的无助和孤单。企图通过研究消极面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事实面前被认为是错误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难道要放任人类的焦虑、烦躁继续下去吗?让我们的社会离文明越来越远吗?看来我们需要转变我们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当我们研究我们的积极面,向人们展示我们有多快乐,确实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有三个原因来说明我们需要去研究积极的一面。第一,研究积极面是重要的,它对我们摆脱严重的精神压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对接受积极心理培训的人进行了一项调查,他们普遍认为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他们变得更快了。第三,预防抑郁等心理疾病我们需要积极面的帮助。

我们需要研究有用的东西,科学家们,心理学家,动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用了大量的金钱、精力,人力去研究消极的一面,试图来缓和人们的心理疾病,但他们失败了,所以我们是时候来把精力放到积极的一面了。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研究消极面的作用,但是,对消极面的研究,并没有达到我们的目的。

在研究积极的一面之前,我们需要认识到问题的力量。实践证明,问题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它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人类始祖,问了我们如何更好的交流,于是我们有了语言;牛顿问了为什么书上的苹果会掉下来,于是我们认识到了万有引力。艾奥瓦州立大学的约翰·文森特·阿塔纳索夫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贝瑞问了我们如何更快的计算数据,于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了。所以,问题创造了现实,问题创造出了可能,问题创造出了人类的文明。

为了更进一步的说明问题的重要性,我在这里在举一个例子。大家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让你用30秒的时间去看一张图。看完之后,马上将图片从你眼前拿走,然后问你一些细节的问题,其实不用是细节问题,甚至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比如问你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图片里的人物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你能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吗?可能你用30秒看图的时候,你恰巧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但你能保证都能回答出来吗?这个游戏告诉了我们什么?难道不正是告诉我们,如果你带着问题去观察,去研究,会得到你所要的结果吗?问题是可以让我们变得专注的。

可是现在的人在问什么样的问题呢?如果一对情侣相处之后,发现彼此之间

不如以前那么甜蜜了,那他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呢?他们会问:“哦,我们这是怎么了,我哪里做的不好吗?我的什么缺点让他对我们不再像以前那么甜蜜了?”。我们的生活遭遇了不幸,我们会问什么问题呢?我们会问:“哦,我这是怎么了,我怎么这么倒霉,我们的弱点什么,我要找到我们的弱点。”一个业务员去见一个客户,经常会问:“我们的产品你有什么不满意的吗?”这不是故意要让客户找出我们产品不满意的地方吗?这就是我们一直会犯的错。我们很少会注意到我们自己存在的优点,而是不停的发掘我们的缺点,企图用这种方法来改变自己,这难道不是和那些心理学家犯了一样的错误吗?我们试想一下:一个整天都在纠结自己的缺点,感觉自己这里不好,那里不是的,自己简直一无是处。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良好的自尊?有自信?能昂首挺胸的行走在大街上?所以说,问题缔造现实,我们需要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一面。我要把问题变成:我有什么优点?我的潜能是什么。

当然,问这样的问题,不是让我们自我陶醉在自己的优点中,那种自我陶醉,我们所说的自恋不是自尊,它甚至是和自尊完全相反的东西。我们不能将我们的优点当成是一种理所当然。我们需要去感激我们所拥有的优点,然后用我们的优点去践行我们的人生,这样我们的优点才会得到增值,让我们的人生发光发亮。

研究积极心理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我们的适应力。适应力就是我们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的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提高适应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我们的信仰,有信仰的人,内心都是坚强的,这点我们可以从我们的先辈身上看到。我们还需要有榜样的力量,以及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适应力,这点我以后再说。

说到榜样的力量,我想和大家说一个榜样的故事。或许这个人在我门中国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在她身上所撒发出来的力量,确实可以深深震撼我们很多人。

她有着美国印第安土著人的血统,所以命中注定她的人生不会太顺利,因为上世纪6、7十年代美国的土著印第安人和黑人一样,社会地位都不是很高。但是她从小就很聪明。她的父亲认为她长大以后,会成为一名秘书,那个时代,一个印第安土著能成为一个秘书,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她从小就很聪明,最终她当上了一名秘书。可是她似乎并不是太愿意成为一名秘书,她的愿望是成为一名老师。于是她辞去了秘书的职位,去了一家当地的小学当教室。那个小学

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小学,里面的学生几乎不会读过四年级,因为这个小学几乎就是街头混混的摇篮。很多老师多想将学生们多留在学校里,因为这个小学是这些孩子门不沦为街头混混最后的希望之所。老师们经常是对孩子们严家管束,告诉孩子们他们是如此的让外人不耻,如果再不努力好好学习,就会彻底被别人耻笑。可是这个小学的孩子们还是没有一个能在学校里呆到四年级的。当她来到这个学校时,看到这样的情况后,她对校长说:“情况会好转的。”她的第一节课,她对她的学生说:你们要开始练习自信,个人的成败完全取决与自己。她要自己的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然后不断的重复,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们上台说一遍自己的优点。每天的重复,每天的重复。接着,奇迹出现了,那些孩子们成功的升上了四年级,班级里没有一个退学的。接着,凡是受到过她教育的孩子,都升上了初中,有的甚至成为了高中生。她的事迹被人传开了,人们都说她教授的学生的成功的度过了四年,有的甚至成为了高中生,但是她收获的不是荣誉,而是质疑。有些老师怀疑,她是如何将孩子们变成这样的。难道是她使用了暴力。虽然对她的质疑从来没有减少过,但是她还是一如既往地进行她的教书,虽然生活贫困,但她还是鼓励孩子们要发现自己的优点。慢慢的,有些孩子甚至读到了大学。几年后,她的事迹被电视台的人得知,某知名的电视编辑给她录了15分钟的纪录片,很多人了解了她的教学方法,她很快成为了名人。甚至惊动了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里根总统亲自接见了她,里根总统很赞赏她的教学方法,于是提议她成为美国的教育部。但是她拒绝了,她说她还是喜欢教育。她接着回去教她的孩子们如何找到自己的自信。里根总统下台后,老布什上台了,依旧接见她,希望她成为美国的教育,但是她依旧拒绝了,她觉得教书才是她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她的学生们也渐渐长大了,那些曾经被人不耻,在街头混混边缘徘徊的,无药可救的孩子,为了科学家,成为了企业家,但更多的是成为了老师,他们要向自己伟大的老师学习,将自信带给更多的人。有人采访过她,她风趣的说:“如果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我就要让他们找出自己100个优点,然后不重复的写在纸上。下次如果再犯,那那100个优点就必须使用同义词替换。”她的学生甚至不敢犯错,因为他们害怕老师继续发现他们的优点。她就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Marvacollins。她让她的孩子们停止抱怨别人,告诉他们所有的奇迹都是自己创造的。

一个学生,评论他的依据应该是他有多少优点不是吗?所以我要开始培养自己的优点,并学会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优点,去努力践行自己的优点。

我们需要改被动为主动,停止抱怨。我们抱怨后,会让我们变得快乐吗?我们的抱怨反而会让我们变得更沮丧,沮丧之后,我们会沉迷在反思中,我们会被拉入痛苦的深渊。我们要主动去接受我们的遭遇,我们要正面面对我们的挫折,承担起责任,然后我们需要行动起来,改变现状,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希望。

当然,我们也需要给时间来让我们摆脱挫折带给我们的挫败感,我们是需要时间的,这是正常人都必须经历的,只是希望我们快一点从挫败感中出来,然后正视挫折,然后用行动打败挫折。

最后,请明白什么叫负责,什么叫接受现实。那就是请理解:你遭遇挫折之后,没有人会出现保护你,为你创造美好的世界,一切都需要你来承担,你的幸福是需要你亲自为之奋斗得来的,没有人能代劳。你需要经历很多挫折,才能使你成长。

就如现在的一些网友,不断的抱怨,希望他们明白,社会是有义务为你创造条件让你更好的发展,但是真正的关键还是在于你。

更多有关幸福的话题:

我的天涯微博:http://my.tianya.cn/432783#app=blog&blogid=412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