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恐龙博物馆说课稿

恐龙博物馆说课稿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恐龙博物馆说课稿

根据说课的要求,我将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讲解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市编教材第一册第13课。本课与第12课了解旅游景点、第14课第888期《小学生世界报》、第15课在线词典合成本册的第四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是熟练掌握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和学会收藏夹的基本操作。本课是学生使用浏览器进行网络遨游、网络查找资料和收集资料的重要一课。学好本课为学生在以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用互联网打下了坚实信息技术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好在前面的课程中接触过浏览器的操作,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节课采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回顾操作与新知识、新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三、 教学目标的确立

市编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体例上以信息为主线,任务为核心的模式,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强调任务,淡化计算机操作知识,实现各个任务之间相互融合。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知识技能基础和情感需求,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关于恐龙的

知识; 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学会收藏夹得基本操作;3、发展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领悟能力;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4、情感目标:(1)、体验收藏夹带来的浏览网页的方便;(2)、增进对互联网应用的了解;(3)、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要健康的使用网络资源。

四、教学难点重点的确立

由于本课主要是讲解掌握浏览器的操作和收藏夹的基本操作,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和收藏夹的基本操作。由于三年级学生对键盘不太熟悉,在地址栏里输入网址很容易出错,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更好处理好在地址栏里输入地址问题。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取“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拓展巩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讲述法、演示法相结合,学生采其讨论法、实验法相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过程的促进者,是课堂的组织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启发使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活动,达到“思考讨论-探索置疑-自主创造”的学习结果。本课还采取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和教学软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设计

根据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知识技能基础,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一、图片展示,激发兴趣。首先

播放多课件,展示多种恐龙的图像,开展比如:哪种恐龙最大;哪种最凶猛;你喜欢哪一种恐龙,为什么等恐龙知识抢答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二、设置递进式任务,引导学生学习新知。通过导入时学生对恐龙的诸多疑问,设立任务一:恐龙生存的时期和最大的恐龙有什么恐龙。这个任务的答案相对比较确定,由于上节课已经讲解过超链接的基本操作,因此要求同学使用桌面上的教师提供的恐龙网站的快捷方式,通过网上浏览的方式完成。这个任务目的是使学生达到熟练使用浏览器。一般来说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如果出现由学生找不到,则可以马上开展小组互助活动,让每一个同学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任务二:说说恐龙灭绝的原因。这个任务的答案丰富多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观点。在学习中要求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采取小组推选的方式汇报学习结果。这个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使用浏览器来学习,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任务一和任务二相互结合,达到了熟练使用浏览器的基本操作的教学目的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三:收藏你喜欢的恐龙的网页。通过提问“小明同学很喜欢三角龙,可是看到长长的网址,他觉得很不方便,同学们能不能给他支一招,让他能快捷的打开所需网页?”,这时知道收藏夹的同学很快就给出了方法,这时可以采取请同学上前演示广播的方法,来讲解这个知识点。通过任务三就能顺利地解决收藏夹操作的问题。三、任务拓展,效果评价。如果时间充分,则布置一个综合性的任务。比如查找恐龙家族的知识,并收藏该网页。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统计,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转播,评价学生完成的结果,对操作步骤进行演示并及时地评价和改正。教师通过提问和启发来引导学生讲述他们如何进行学习和完成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角,因此要多让学生多讲和多做,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指导他们借用书本和视频帮助,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帮助,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总结评价。教师请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上,能力上,情感上,教师对每一个同学的收获给与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实现学生在综合素质的建构。最后,布置劳动性任务,诸如:摆放凳子、关闭电脑、检查卫生,培养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七、教学设计特点

本节课的最大特色是运用了“激趣导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应用拓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学会了怎样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以后学习生活中更熟练、更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